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贊助商廣告
前言:
版上的各版友、先進大家好,小弟從研究所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土木人上淺水吸收前輩們的心得有幸於101及102年考上土木技師和結構技師,想將這幾年的考試心得分享及回饋給大家,希望能給還在考場上努力的朋友們一點幫助。
背景介紹:
小弟大學念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研究所是台大結構組畢業。大四時參加各校研究所考試時有幸錄取台大結構組,且當時材力考試成績為94分,當初年少自視甚高以為自己材力很強什麼都懂了,直到100年參加結構技師考試受到重重一擊(材力7分),此時才覺悟自己很弱以及太多科目都沒有好好紮根打好基礎,於是決定所有科目重新再來過。因為一些因素沒辦法全職準備考試,所以我都是邊上班邊準備考試,加上一開始退伍在顧問公司工作時常常受到老闆冷嘲熱諷,就決定一定要考上技師。
書單:
1. 結構學(土技:74/80、結技:67)
解說結構學<歐陽>
結構矩陣<毛昭綱>
這科目不管考土木大大小小的考試都會考到,所以市面上考古題的量非常的多,大概我把它分類成靜定、1~2度靜不定(大部分題型為設贅力用能量法解)、多度靜不定(傾角、彎矩分配及結構矩陣求解)、影響線等題型。能量法部分卡式定理的部分要非常熟練,因為它是一個核心觀念貫穿所有問題。多度靜不定部分則是假設一個題目要求你用傾角變位法解,我會同時傾角變位法、彎矩分配法及直接勁度法都各解一次然後寫入筆記內,一來可以一次練習三種方法,二來可以判斷什麼時候用哪種方法最快(題目限定解法除外)。影響線部分因為解題方法有很多是特殊的不常使用(也不一定會考),所以建議考前一個月再來練習即可。
2. 材力(土技:20/20、結技:72)
材料力學<黃鈺>
材料力學論衡<歐陽>
黃鈺老師的書寫的淺顯易懂,我很多基本觀念是從這邊建立起來;歐陽老師的挫曲跟塑性分析部分寫得很精采,這部分結構技師可說是必考,有志想考結構技師的朋友建議可以研讀歐陽老師的書。
3. RC(土技:44/50、結技:45)
鋼筋混凝土學(系統剖析)<蔡修毓>
鋼筋混凝土 解析<李文海>
這科題型多,這兩本書我覺得是寫的最詳細的書。我的筆記是將每一種題型的解題流程+一個考古題寫入,再加上勤做考古題。
4. 鋼構(土技:48/50、結技:63)
觀念鋼結構(系統剖析)<許弘>
許老師的書只能大推(這科我是念他的書自學),我的筆記是將每一種題型(含LRFD跟ASD)的解題流程+一個考古題寫入,再加上勤做考古題(公式要背)。有些特殊的題型在這本書也能找得到,個人認為是市面上鋼構書籍寫得最好的一本。
5. 大地工程(土技:56、結技:60)
大地工程學 一 二<施國欽老師>
這科我也是自學(當初聽不懂補習班老師在講什麼),施老師的書可說是大地聖經了。
6. 營管(土技:47分)
實力營管教材
這科建議使用表格比較的方式去練習寫題目,以及網圖ADM及PDM一定要會。
7. 測量(土技:18分)
九華測量筆記
這科建議去上九華林老師的課程,因為到後面GPS部分沒上完土技的時候考得很淒慘,但這科101高考時卻幫助我不少(89分)
8. 施工(土技:40分)
實力施工學教材
這科(因為個人沒有什麼現場經驗)建議將一些比較常考常見的工法的施工順序及優缺點使用表格比較的方式去練習寫題目。
9. 結動與耐震(結技:13分)
結構動力學精解<歐陽>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
這科我是去上許弘老師的耐震再搭配上述書籍去練習寫題目,但每次考這科好像都沒寫到精隨的感覺,分數都不高,這個部分可能要再請教其他高分的前輩們怎麼作答或準備會得到比較高的分數。
後記:
因為小弟是邊工作邊準備考試,有一些個人念書的一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1.星期一到星期六念不同科目且一定要做該科的題目,星期天可以補足星期一到六沒完成的進度,最後星期日的傍晚讓自己放個假得到平衡,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2.考古題建議一開始唸書就做,不要等到考前45還是60天才做,畢竟多做幾次考古題是有益無害的,也可以一直不斷修正自己的觀念增加讀書效益。
3.做題目的時候絕對要"close book",要有自己心裡的一個解題流程,看書解你會覺得你也是這樣想,但考試的時候就不是這回事了。
4.考前一個月給自己模擬考,按照實際考試的時間去練習,但時間縮短為1.5小時。目的是讓自己寫完後有時間可以檢查。
5.考試要用撿分的方式去想,大部分的土木國家考試只要平均50分就可以錄取了,有時候單科覺得很強想要衝9x或100,中間要是寫個不順就爆炸了,考卷通常是四題,一進考場先挑兩題會寫的先寫,寫完一題檢查一題,確定對了再寫下一題,等到兩題都確定放進口袋以後的心情會整個不同,後面兩題你會寫得更沒壓力反而易得高分。
很感謝一些前輩分享的心得文章,讓在考海的我像是找到了明燈一樣,因為你們不吝分享造就後進更多的上榜。
最後在這裡預祝各位土木人們
金榜題名!(請一定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