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ing 寫:考上結構技師的大大們:
可否談談如何準備,如果自己準備,要看哪些書呢?
去考結構技師的似乎都很厲害,有何策略應考?
先謝謝 考上的大大分享

放榜很久了 都沒人回你 潛水艇再度浮出水面
來說說我的國考經驗好了 應該會跟結技有點離題 不好意思
這已經是好久好久以前了 =.= 話說大二剛修完結構材力
就去報名88年普考 純粹自以為 哈哈
不過還是認真準備結構 材力 另外測量跟工材就隨便翻一翻 RC還沒修
那次考試 工力75(會寫的都對) 結構RC 50(只會結構) 施工4x 測量 4x 沒上
接著大四為了考研究所 就去九華報了技師 先聽材力結構 畢業後的暑假
又去報考高普考 這年普考 工力 100 結構RC 89 施工 7x 測量 7x 平均80.8 有錄取
高考就鳥了 工力 60 (放棄流力動力) RC 65 結構 " 28 "(最挫折的一次) 沒上
而當年碩一就考上土技 有點運氣 因為剛好搭上大放送車隊 錄取了268人 近年來最多的一次
因為大地 跟 營管 都只有 3x 施工跟結構分析 都 5x 結構設計 69 測量 83
自此國考惡夢開始 = = 深陷高考 結技的循環中
每年因為外務很多 都只從報名後開始準備 因為報名後才覺得時間不多了 (嘆) orz
自恃材力結構RC 還蠻熟的 因此都只翻一翻講義 就上戰場了 所以RC 材力慘敗開始
講難聽點 就是只唸自己已經會的熟的部份 沒有去開疆拓土
先說RC 91~93 結技 題型大更動 考出扭力 耐震 伸展長度 剪力牆等冷門題目 (準備結技一定要唸ㄚ!!)
這些是我平時輕乎的章節 所以 成績很壯烈 20 15 32 (這是總分別懷疑)
高考好一點 64 37 65 (因為比較多基本題)
所以便開始針對 自己不會的題目 下去準備 從91年聽完結技課程後便都自己唸
不過有時還會去補習班 拿當次剛考完的解答來唸 而401-93發行後 就去買來翻
像今年有必上的決心時 (因為前幾年都想用碰運氣考上)
便將不懂不熟的規範內容 全部抄成筆記 連解說都抄 講義就不唸了 只唸規範 而熟的就抄公式
每天帶著去吃早餐當小說看 寫問答題時 很有用 能引用規範內的用字遣辭及圖形 必定考可以獲得高分
94~96 結技 就考的稍微好一點了 55 75 57 ; 94 高考 55 xx xx (94年考上高考)
至於RC以前怎麼唸的? 我在修課時 就自己買了2本國考用書來唸
1本是梁英文等人編的 題庫(好多題目 呼) 1本是呂文堯 游新旺寫的 偏重觀念 讓我打好基礎
也開始接觸國考的題目 因為姐姐有國考連上三榜的經驗(不過不是土木) 所以 我大三時 就叮嚀我多收集
看看考古題 瞭解這門課要唸的重點 跟考題方向 所以 對國考便不感到害怕陌生了
而PC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說了 91~93沒好好唸 不會寫是正常 但94~96有很認真念 算考古題
但始終還是 來不及好好寫 都算個前面幾個要用的參數值 就打鐘收卷了 >< 所以沒有寫對的經驗 @@
結構學一直是我國考穩定得分的主力 不過90 93兩年高考 95結技例外 (挫折的三次)
但90年 還是很嫩的小子 不知天高地厚 還可接受 93年那次就 ....
90~94 高考 28 74 72 37 98 ; 91~96 結技 97 78 87 78 50 80
結構除了觀念弄清楚後要多算 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講了 (大家都知道 :)) 我補習班有上兩個老師的課
準備土技時 聽 台中九華 吳老師(現在應該換人了) 準備結技時 聽 台南九華 王哲老師
聽完之後 讓我的結構觀念基礎很扎實 也解決我很多當時的一些問題的障礙
像間接承載梁的影響線 就是聽王老師後 才會的 書都沒講出訣竅在哪 只有直接畫給你 ==
這幾年 算了好多題目 從上課講義 詹昆祥梁英文等人出的結構學上下(爆多題目的兩本) 陳宏謀結構學上下
算完後 開始算 研究所 高普考 技師高考 檢覈考...無所不算 一直訓練精準度與速度 比較哪個方法快
對於結構學 各個章節跟重點 還算有頗有心得 舉例來說 傾角變位法 遇到彈簧 一般不用相對值算
但 我自己的經驗 找出還是可以用的方法 而彎矩分配法 遇到彈簧也很麻煩 但也自己找出簡單好算方法
但93年高考的經驗 讓我開始有個新的體驗 分享給大家 希望會有幫助
拿到考卷看一下整份題目 再分配答題策略與時間 是我的習慣 那次拿到結構學時 心裡很高興 四題都會寫
所以就開始 "慢慢寫" <orz>< 時間壓力越來越大 最後便算不完 而且還計算失誤
當年各題分佈是 25 5 2 5
(複查各題得分也是我的習慣 看看自己寫的與閱卷老師的評分標準差多少 可知道自己答的好不好)
因此 我便告訴自己 "只有寫在考卷上的 分數才是我的 還沒寫上去的 即使都會寫 分數還不是自己的"
之後的每次考試 每科都是這麼告訴自己 尤其是結構學 我最穩定得分的一科 會寫的一定要寫完才是我的分數
而且要上榜 一定要靠計算獲得高分 高考是如此 結技更是如此 因為大家計算都有一定程度
當題目平易近人時 就比小心 比準度 比速度 以土技來說 結構分析考高 更是上榜保證
近幾年分數就壓在50上下 也就是300就上 若能考80分 其他5科平均只要 220/5=44 就上了
所以要訓練自己具備一兩科穩定考高分的能力 通常有一兩科能達到水準 搭配其他較弱科目正常表現之下
(30~60都算OK 只要平均分佈就好) 自己名字便能列在該次榜單之上了
所以一般來說 結構高分通常是 與 錄取與否有正相關的
以上用了自身考試的分數當例子 目的並不是要炫耀 因為再強 那科也只有 100 分 沒有其他科輔助還是落榜
像我就是個例子 也考了好幾次才考上 沒啥好炫耀的 =.= 只是要提供大家參考
而且 要培養自己的強科及穩定的得分主力 才可以提昇上榜的機會
不知不覺就寫了這麼一大串 改天再寫其他科好了 開始拖稿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