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結構技師暨結構高考錄取心得

自從102年錄取土木高考和土木技師後,總覺得讀結構組少了一張結構技師證照,還是差人一等。因此從高考基礎訓回來後(約12月中),便開始著手準備。以下是我的小小心得,希望可以給要準備的朋友一些方向
1.結構學(103高考:53分,103技師:79分)
雖然小弟是結構組畢業的,但是前幾次考了102鐵特、102高考、103高考皆沒拿到60分以上,真是慚愧。幾次檢討深知每次為了求快而造成計算錯誤,因此這次考試就給自己一個目標:只寫三題,有時間再寫最後一題,應考策略尚成功,拿到不錯的分數。
至於這科準備方式,我寫了實力<97~101歷屆試題>、歐陽<解說結構學>、歐陽<解說結構矩陣>,再把95~102高考跟技師考古題算過一遍。練來練去不外乎力法、位法之解題技巧,這科在國考考古題超多,如果能把每個方法都練很熟(共軛梁、單位力法、卡二、傾角變位、彎矩分配、矩陣),考試時設定先拿個三題,考到60分以上應該不成問題。
2.材料力學(103技師:54分)
材力這科相對結構學,內容更多且更雜,公式也比較多。準備方式我寫了歐陽<材料力學論衡>,這本書我認為有些非線性和一些非均質的題目寫得非常好,柱的章節也讓小弟觀念提升非常多。後來寫考古題參考了實力<97~101歷屆試題>答案再加上95~102的題目,本來自認這科進考場也可以拿個70分,結果今年都出推導題,寫的也不是老師想要的,因此只拿54分。準備章節我認為要是想考結構技師的先進,最好每一章節都不要放棄,畢竟結技這科100分,競爭者也都很強,常常漏看某章節造成分數的落差,很可能就輸在這了。
3.鋼筋混凝土與預力混凝土(103高考:67分,103技師:59分)
先說預力的部分,這科我是考技師前一天,才把過去97~102的考古題看了一遍,然後上網找相關規範k的。很多觀念跟材力和RC很像,因此也算是個賭注。考出來只拿8分,也不知道是哪邊算錯了...關於預力還請高手分享準備心得。
至於RC,備考期寫了蔡修毓<鋼筋混凝土學>、歐陽<解說鋼筋混凝土>、歐陽<鋼筋混凝土學了沒>、實力<97~101歷屆試題>,有時候會去翻翻以前大學老師的筆記,遇到規範沒寫很清楚的地方,就找找外國人怎麼算的。RC公式跟規範雖然多,但是基本上都還算是有學理的考量,建議在背公式時可以想想公式背後的物理意義,無聊就拿筆記背背那些數字,常背就是你的了。
4.土壤力學與基礎工程(103高考:48分,103技師:62分)
大地工程之前考土技和土木高考時,基本上就是把施國欽老師的<大地工程學一>、<大地工程學二>好好的讀過一遍,拿到基本分數應該都不難。因為有了基本的功力,今年準備時讀了歐陽<目擊者大地工程精解>、歐陽<解說土壤力學>,又因緣際會下先讀過歐陽老師即將出版的<解說基礎工程>。大地工程有些題目其實沒有唯一解,只有合理的答案,你會發現施老師跟歐陽老師有些答案會解不同,有時候其實根本沒標準答案(外國原文書也是百家爭鳴),因此在寫答案時最好能把你的假設寫下來,通常都不會寫太差。
土力不外乎滲透性、壓縮性、剪力強度三大章節;基工多聚焦在擋土牆、淺基礎、樁基礎三大章節,多K幾次多建立觀念,並準備相關問答題,這科比材力結構要拿60分相對容易點。
5.鋼結構設計(103高考:66分,103技師:54分)
這科相對來說,就讀許弘老師<觀念鋼結構>,真的是寫的淺顯易懂、又包含解題SOP、採用最新規範,要是能讀完這本通常拿個50分左右應該不是問題。備考期寫了97~102土技、結技、結構高考的題目,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都會重複,尤其是當年結構高考的題目很容易再出現於當年結構技師考題,因此考古題多寫一點真的不吃虧。
6.結構動力分析與耐震設計(103年高考:95分,103年技師:40分)
結構動力部分,我是在上研究所前的暑假(大概四年前),跑去翰昇聽宋裕祺老師的帶子,宋老師我個人認為結構動力真的教的有夠好,從運動方程式推導到最後多自由度的解題,一脈呵成且常常會提起耐震設計的相關背景觀念,印象中大概12堂左右。
耐震設計我就跑去聽許弘老師帶子,跟鋼構一樣上的也是非常簡單和詳細,唯一比較可惜的是隔減震講得比較少。
這科備考期我就讀實力<耐震設計>講義、歐陽<結構動力精解>、台大田老師的上課筆記,這科高考跟技師分數落差那麼大,我想也是因為這科有時候出得比較實務設計方面不好抓,所以也是能寫多少算多少,至少基本的計算題不能失誤。
心得:
也是從大學時代就在板上潛水,這兩年終於把土木跟結構相關證照都考到,考運算是蠻好的XD備考期時真的是枯燥乏味,加上也要上班,所以我可以讀書的時間就是過去一年來晚上7點~11點全力讀書,只讀禮拜一至禮拜五,六日就留給女友,讀書的時間不多,但能持之以恆每天保持精華4小時,加上讀書計畫,我想在放榜這一刻就值得了。
小弟也特別感謝歐陽老師贈與我<材料力學論衡>、<解說鋼筋混凝土>、<解說結構矩陣>、<解說土壤力學>之書籍,讓小弟可以上榜,再次感謝。
1.結構學(103高考:53分,103技師:79分)
雖然小弟是結構組畢業的,但是前幾次考了102鐵特、102高考、103高考皆沒拿到60分以上,真是慚愧。幾次檢討深知每次為了求快而造成計算錯誤,因此這次考試就給自己一個目標:只寫三題,有時間再寫最後一題,應考策略尚成功,拿到不錯的分數。
至於這科準備方式,我寫了實力<97~101歷屆試題>、歐陽<解說結構學>、歐陽<解說結構矩陣>,再把95~102高考跟技師考古題算過一遍。練來練去不外乎力法、位法之解題技巧,這科在國考考古題超多,如果能把每個方法都練很熟(共軛梁、單位力法、卡二、傾角變位、彎矩分配、矩陣),考試時設定先拿個三題,考到60分以上應該不成問題。
2.材料力學(103技師:54分)
材力這科相對結構學,內容更多且更雜,公式也比較多。準備方式我寫了歐陽<材料力學論衡>,這本書我認為有些非線性和一些非均質的題目寫得非常好,柱的章節也讓小弟觀念提升非常多。後來寫考古題參考了實力<97~101歷屆試題>答案再加上95~102的題目,本來自認這科進考場也可以拿個70分,結果今年都出推導題,寫的也不是老師想要的,因此只拿54分。準備章節我認為要是想考結構技師的先進,最好每一章節都不要放棄,畢竟結技這科100分,競爭者也都很強,常常漏看某章節造成分數的落差,很可能就輸在這了。
3.鋼筋混凝土與預力混凝土(103高考:67分,103技師:59分)
先說預力的部分,這科我是考技師前一天,才把過去97~102的考古題看了一遍,然後上網找相關規範k的。很多觀念跟材力和RC很像,因此也算是個賭注。考出來只拿8分,也不知道是哪邊算錯了...關於預力還請高手分享準備心得。
至於RC,備考期寫了蔡修毓<鋼筋混凝土學>、歐陽<解說鋼筋混凝土>、歐陽<鋼筋混凝土學了沒>、實力<97~101歷屆試題>,有時候會去翻翻以前大學老師的筆記,遇到規範沒寫很清楚的地方,就找找外國人怎麼算的。RC公式跟規範雖然多,但是基本上都還算是有學理的考量,建議在背公式時可以想想公式背後的物理意義,無聊就拿筆記背背那些數字,常背就是你的了。
4.土壤力學與基礎工程(103高考:48分,103技師:62分)
大地工程之前考土技和土木高考時,基本上就是把施國欽老師的<大地工程學一>、<大地工程學二>好好的讀過一遍,拿到基本分數應該都不難。因為有了基本的功力,今年準備時讀了歐陽<目擊者大地工程精解>、歐陽<解說土壤力學>,又因緣際會下先讀過歐陽老師即將出版的<解說基礎工程>。大地工程有些題目其實沒有唯一解,只有合理的答案,你會發現施老師跟歐陽老師有些答案會解不同,有時候其實根本沒標準答案(外國原文書也是百家爭鳴),因此在寫答案時最好能把你的假設寫下來,通常都不會寫太差。
土力不外乎滲透性、壓縮性、剪力強度三大章節;基工多聚焦在擋土牆、淺基礎、樁基礎三大章節,多K幾次多建立觀念,並準備相關問答題,這科比材力結構要拿60分相對容易點。
5.鋼結構設計(103高考:66分,103技師:54分)
這科相對來說,就讀許弘老師<觀念鋼結構>,真的是寫的淺顯易懂、又包含解題SOP、採用最新規範,要是能讀完這本通常拿個50分左右應該不是問題。備考期寫了97~102土技、結技、結構高考的題目,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都會重複,尤其是當年結構高考的題目很容易再出現於當年結構技師考題,因此考古題多寫一點真的不吃虧。
6.結構動力分析與耐震設計(103年高考:95分,103年技師:40分)
結構動力部分,我是在上研究所前的暑假(大概四年前),跑去翰昇聽宋裕祺老師的帶子,宋老師我個人認為結構動力真的教的有夠好,從運動方程式推導到最後多自由度的解題,一脈呵成且常常會提起耐震設計的相關背景觀念,印象中大概12堂左右。
耐震設計我就跑去聽許弘老師帶子,跟鋼構一樣上的也是非常簡單和詳細,唯一比較可惜的是隔減震講得比較少。
這科備考期我就讀實力<耐震設計>講義、歐陽<結構動力精解>、台大田老師的上課筆記,這科高考跟技師分數落差那麼大,我想也是因為這科有時候出得比較實務設計方面不好抓,所以也是能寫多少算多少,至少基本的計算題不能失誤。
心得:
也是從大學時代就在板上潛水,這兩年終於把土木跟結構相關證照都考到,考運算是蠻好的XD備考期時真的是枯燥乏味,加上也要上班,所以我可以讀書的時間就是過去一年來晚上7點~11點全力讀書,只讀禮拜一至禮拜五,六日就留給女友,讀書的時間不多,但能持之以恆每天保持精華4小時,加上讀書計畫,我想在放榜這一刻就值得了。
小弟也特別感謝歐陽老師贈與我<材料力學論衡>、<解說鋼筋混凝土>、<解說結構矩陣>、<解說土壤力學>之書籍,讓小弟可以上榜,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