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前言:
版上的各版友、先進大家好,小弟從大學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土木人上淺水吸收前輩們的心得有幸於104年考上土木技師(前五名),想將這幾年的考試心得分享及回饋給大家,希望能給還在考場上努力的朋友們一點幫助。
背景介紹:
小弟93年時畢業於逢甲大學,畢業後先後從事房屋仲介、測量公司及工程顧問公司。畢業後從未想過考公務員或土木技師,因為覺得以夜市大學的學歷而且還是勉強畢業的我怎麼可能考的上。有幸在工程顧問公司工作時得到老闆的賞識,不斷鼓勵我去考技師,終於在103年2月鼓起勇氣去補習班報名,當時是以趨近於無基礎之情形下,甚至連靜不定結構都不知道,更是不會畫剪力圖彎舉圖,因為在測量公司呆過,所以測量的部份倒是不太需要再費心去讀。103年土技成績為40.2分、104年高考成績為41.17分、104年土技成基為69.4分;過程中(103年3月至11月、104年4月至104年11月)持續都是有上班之狀況,僅104年9月至11月每天上半天班,基本上只要是非上班醒著的時間都是在K書。
技師考試成績分享:(103年/104年)
1. 結構設計(39 / 65)
鋼構:
許老師的淺顯易懂,我的筆記是將每一種題型(含LRFD跟ASD)的解題流程+一個考古題寫入,再加上勤做考古題。有些特殊的題型在這本書也能找得到,個人認為是市面上鋼構書籍寫得最好的一本。
RC:
103年林老師及104年許老師,2人上課皆有優缺點,訣竅是老師上課內容要抄筆記,回去不斷練習,一直算就對了。
2. 土讓力學( 48 / 65)
補教名師施老師,上課勤做筆記,公式太多一定要整理,他的課本無論如何每題都一定要算,而且不只要算一次。
3. 施工學( 42 / 76)
103年林老師及104年陳老師,這科基本上就上課時跟著老師做筆記,回去簡單看一看,然後要想各工法之邏輯、比較以及優缺點,陳老師會跟你說無論如何一定都要寫滿8頁,這是對閱卷老師最基本的尊重,另外時常關心新聞及新工法,特別是104年考了透水綠建材及沉陷監測的目的,基本上對只看書本之考生應該是不好下筆,小弟當時因為有關心最近台北市在推動透水鋪面之訊息,考試時以此方向下筆,果然那題25分拿了18分;至於監測的目的則是以遠雄大巨蛋當時開挖時捷運局的因應作為下筆,這張考卷76分特別分享各題得分(20/18/18/20)。
4. 營建管理(XX/XX)
能免則免
5. 測量學(65 / 44)
這科因為以前在測量公司上班了2年,對儀器太熟悉了,所以基本上就只有上可聽一聽,考試前看個1個星期左右。
6. 結構分析( 7 / 97)
這科則是小弟最大的罩門,103年因為以趕課方式上課,回去練習練的不多,所以103年只考7分,104年4月回過頭來上第二次課時則是特別用心去練習,主要重心偏重於位法,同一題目則分別以傾角變位法、彎舉分配法、矩陣去練習,104年考前預估僅能考50分,恰好104年這科大放水考了97分,真是”有拜有保佑”。
後記:
因為小弟是邊工作邊準備考試,有一些個人念書的一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1.基本上一個月只會放自己半天至一天的假,下班後時間來的急救到補習班去看帶或讀書,因為在那邊有著一群位了同樣目標而努力的人,讀起書來除了可以交朋友外還可以互相討論。
2.考古題建議一開始唸書就做,不要等到考前45還是60天才做,畢竟多做幾次考古題是有益無害的,也可以一直不斷修正自己的觀念增加讀書效益。
3.做題目的時候絕對要"close book",要有自己心裡的一個解題流程,看書解你會覺得你也是這樣想,但考試的時候就不是這回事了。
4. 考試要用撿分的方式去想,大部分的土木國家考試只要平均50分就可以錄取了,有時候單科覺得很強想要衝9x或100,中間要是寫個不順就爆炸了,考卷通常 是四題,一進考場先挑兩題會寫的先寫,寫完一題檢查一題,確定對了再寫下一題,等到兩題都確定放進口袋以後的心情會整個不同,後面兩題你會寫得更沒壓力反 而易得高分。
很感謝一些前輩分享的心得文章,讓在考海的我像是找到了明燈一樣,因為你們不吝分享造就後進更多的上榜。
另外在分享104年高考成績
國文:39
法學知識及英文:30
測量:70
營建管理與工程材料:33
鋼筋混凝土學與設計:67
結構學:49
工程力學:13
土壤力學:25
平均(加權後):41.17(不及格)
小弟認為高考前要注重觀念之理解,高考至技師考試期間則是要注重解題之技巧、速度及正確性,因此有幸於高考至技師考試這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進步了28分之多,當然運氣成分也不少~~~
最後在這裡預祝各位土木人們
金榜題名!(請一定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