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紫煌大大請教教我

文章發表於 : 2008 7月 30 (週三) 6:10 pm
#0 由 t6321025
去年(96年)土木技師我落榜了..... (印堂發黑)
一整個超想哭的~~
成績我最好的是測量學:77分
最濫的是結構學:18分 (orz之銅鈴眼)
平均分數:48.5分 (石化)
我的結構學真的很差....
我是X力補習班的學生~~我已經有做完結構學5年考古題(除非很難的不然我都會做)
但是實力仍然很差...
是不是有什麼補充資料或者某些書籍我應該再加進來準備~~
下禮拜我也要去台北了~~
紫煌大大可以教教我去國家圖書館印哪些資料嗎?
各位大大若有任何好書或經典資料不妨也提供一下吧~~ (眼汪汪)
拜託各位大大的不吝指教 (不要啊)

文章發表於 : 2008 7月 30 (週三) 6:19 pm
#1 由 紫煌
我想您可能要先認清問題的所在點

您去年土木技師的考題是「不會算」還是「算不完」還是「常算錯」

這三種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一樣啊!

既然您K完5年的考題,我想應不是第一種!

算不完與常算錯的CASE我也看過,我是建議拿一些難題(計算量大的)來自我磨練

歷年土木高考與結構技師的計算量都很大,蠻適合用來磨練計算品質。

至於您要去國圖印考古題,我個人舉雙手贊成,又便宜資訊又多!

您不妨花個半天找資料跟印資料!相信您一定很有收穫!

書的話,國圖7成參考書都有了,您就找本喜歡的印吧!

在一樓喔!

謝謝紫煌大大的建議...我是常算錯那一種....

文章發表於 : 2008 7月 30 (週三) 6:24 pm
#2 由 t6321025
紫煌 寫:我想您可能要先認清問題的所在點

您去年土木技師的考題是「不會算」還是「算不完」還是「常算錯」

這三種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一樣啊!

既然您K完5年的考題,我想應不是第一種!

算不完與常算錯的CASE我也看過,我是建議拿一些難題(計算量大的)來自我磨練

歷年土木高考與結構技師的計算量都很大,蠻適合用來磨練計算品質。

至於您要去國圖印考古題,我個人舉雙手贊成,又便宜資訊又多!

您不妨花個半天找資料跟印資料!相信您一定很有收穫!

書的話,國圖7成參考書都有了,您就找本喜歡的印吧!

在一樓喔!

另外再請教一下

文章發表於 : 2008 7月 30 (週三) 6:29 pm
#3 由 t6321025
紫煌大大
針對鋼筋混凝土的[color=red]扭力筋設計、基腳尺寸設計、雙向板、托架、剪力牆、拉壓桿模式[/color]
小弟目前是放掉的狀態...
想請教紫煌大大如果要準備怎麼準備比較好...
尤其是雙向板...我都聽不懂老師說甚麼... (不要啊)
給我一條活路吧...... (orz之銅鈴眼)

Re: 另外再請教一下

文章發表於 : 2008 7月 30 (週三) 6:56 pm
#4 由 紫煌
t6321025 寫:紫煌大大
針對鋼筋混凝土的[color=red]扭力筋設計、基腳尺寸設計、雙向板、托架、剪力牆、拉壓桿模式[/color]
小弟目前是放掉的狀態...
想請教紫煌大大如果要準備怎麼準備比較好...
尤其是雙向板...我都聽不懂老師說甚麼... (不要啊)
給我一條活路吧...... (orz之銅鈴眼)


扭力筋、雙向版純粹是考公式,公式沒背應該就掛了吧!(雖然我都有背就是了!)

這個可以考前加強。尤其是雙向版的部分,一個Ln有兩種意義,得摸清楚。

倒是基腳我搞不懂為何要放棄,這個每年考試我都是抓必考的部分說...

基腳的公式只有6大部分,常考的僅5條,就是「貫穿剪力」、「梁式剪力」、「彎矩」

應該不難準備吧!而且公式也很好背啊!

剪力摩擦部分個人也很久沒念了,因為壓拉桿模式有一統江湖的味道....

所有剪力摩擦都是D區域,而D區域設計模式就屬壓拉桿模式公式最簡單,好理解,因此極可能取代舊的經驗

公式(剪力牆的經驗公式有夠難背誦),外加壓拉桿模式需要人本設計精神,讓人的重要性再次浮現(因為需

要人在判別應力流與配筋模式),建議這方面可以最後再準備。

新規範上路不久,梁版柱還是熱門考題,應該由此先下手!

科科...

文章發表於 : 2008 7月 30 (週三) 7:02 pm
#5 由 domon005365
話說這部分真的各老師教落差很大...
原先我RC是聽王哲老師的,但他從第八章開始,尤其跟結構或材力有關的東西開始就講得頗亂......
特別是撓度那部份,我改聽毛昭綱老師的
另外基腳設計毛老師雖然今年在最後一堂匆忙趕完,但重點和關鍵都有提示到
講的十分淺顯易懂,但他前面梁的抗彎設計等等我覺得反而沒有王哲的方法容易理解~"~

文章發表於 : 2008 7月 30 (週三) 7:36 pm
#6 由 t6321025
謝謝紫煌大大的分享 (GOODJOB)
小弟要好好努力讀書了
希望今年底計師可以順利上榜~
大家加油~~ (水草舞)

文章發表於 : 2008 7月 31 (週四) 7:47 am
#7 由 jianguo
紫煌 寫:我想您可能要先認清問題的所在點

您去年土木技師的考題是「不會算」還是「算不完」還是「常算錯」

這三種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一樣啊!

既然您K完5年的考題,我想應不是第一種!

算不完與常算錯的CASE我也看過,我是建議拿一些難題(計算量大的)來自我磨練

歷年土木高考與結構技師的計算量都很大,蠻適合用來磨練計算品質。

至於您要去國圖印考古題,我個人舉雙手贊成,又便宜資訊又多!

您不妨花個半天找資料跟印資料!相信您一定很有收穫!

書的話,國圖7成參考書都有了,您就找本喜歡的印吧!

在一樓喔!



給你一個小小的建議~~
結構學不是會算就可以了
像我是第一步先會算(當然最後答案一定要對),接下來同一題目用不用方式解算看
有時會找到一種自己最利害的算法,若是最省時的算法
之前有上過一個國考出題老師的課,他就告訴用對方法直接就給15分
考試就是在比誰算的快才有機會驗算一下,找出有問題的地方再修正
我以前考試拿到題目不會急這寫
先用鉛筆在題目紙上寫出每一題要注意的重點及公式
再發呆一下,差不多過了5分鐘才要開始寫
通常是可以寫完的~~

文章發表於 : 2008 8月 01 (週五) 2:08 pm
#8 由 laimaddux31
結構最重要的就是各種方式的熟悉度
接下來就是速度
這些都是平常要多練習跟訓練
例如說針對考古題練習各種算法 然後檢討哪種方式最快
最適合你 還有要檢討哪裡易出錯 要避免考試時候出錯
老師教的方式也不一定最適合你 千萬不要完全不理解就全盤接收
其實老師再厲害 也是他自己 不是他要上考場
而且老師教的方式 可能對你來說很複雜 但實際上 那可能是老師用很詳細的方式去解講
絕對不可能用在考場上 而你自己要獨立思考且 從你已知的觀念去建立及吸收新的東西
例如以我來說 我以前最討厭傾角變位法 因為照老師的方式算
一直算錯 整整一年 94 95年結構都沒50分過
(95高考結構出現矩陣後 我開始從頭認真學矩陣位法 發覺矩陣位法比傾角變位法好用
尤其那個時候可用991MS解矩陣 更方便)
後來花一年時間 自己檢討後 修正成適合自己傾角變位法 而且多練習算題目都OK
結果95土技第1次拿到51分96年高考第2次拿到50以上(73)
之後96年底土木技師77分(這次被冷門的矩陣力法整到 讓我從頭開始學柔度矩陣)
96地方三等特考拿到79分 97鐵路考高員級結構55分又掉到谷底.
(可能考到彈性疲乏了 需要砍掉重練) ..
其他科目反而考好一點點 但重點是:沒上
另外 考完放榜以後 要記得去複查 看看自己哪幾題得分偏低 再去加強那個部分

其實結構跟材力這些科目 比起RC 土力這些學科來說單純多了
因為結構 材力等應用力學 範圍比起RC 土力來說小很多
都是基本的東西 作排列組合出各種題目...所以很重視基本觀念
基本觀念通了 就可以解各式各樣的題目...所以我只搞的定應用力學科目而已 ㄏㄏ~
但RC 土力 鋼構就不一樣了 除了用到力學觀念外 還有很多由試驗 規範 經驗法則得到的公式
這些都是要死背的...只有少部分 可以推導出來...所以這方面我自己也還需要努力加強...
最後 結論ㄋ 就是應用力學的科目 先花時間 去理解 想不通的地方 就去問老師
然後勤加練習就OK了
RC 土力 鋼構等科目 就先掌握住重點章節 多練習解題 其他的有時間 就先理解看看
沒辦法理解就用你的方式背起來吧...
祝你金榜題名

Re: 另外再請教一下

文章發表於 : 2008 8月 04 (週一) 10:50 am
#9 由 cance
t6321025 寫:紫煌大大
針對鋼筋混凝土的[color=red]扭力筋設計、基腳尺寸設計、雙向板、托架、剪力牆、拉壓桿模式[/color]
小弟目前是放掉的狀態...
想請教紫煌大大如果要準備怎麼準備比較好...
尤其是雙向板...我都聽不懂老師說甚麼... (不要啊)
給我一條活路吧...... (orz之銅鈴眼)

我的建議是托架、深梁、剪力牆放棄不念(準備結構技師例外),因為要背的公式實在太多了又很少考,不值得花時間念,至於基腳設計、分析是一定要唸的,不然等於沒準備RC這科,雙向板視情況而定不用全部念,只要把常考的那種題型
準備就好,89三等RC考過依提雙向板,就已那題為代表題就好,至於壓拉桿模式就準備問答題就好,畫個圖把深梁各個區域說明一下即可,因為補習班老師有說過,目前壓拉桿模式的計算理論還不成熟。其實不管是RC其他科也一樣,常出計算題的章節內容一定要把握住,因為考生對於問答題的分數大家都差不多,上榜關鍵多半在計算題部分,尤其是那種基本送分題或有點難度但常考的計算題一定要掌握住,這樣就立於不敗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