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106土木技師心得

文章發表於 : 2018 2月 01 (週四) 1:15 pm
#0 由 chocolate5147
小弟有幸上榜106年土木技師,特別要感謝土木人的前輩們的種種心得文,在準備考時期間每篇小弟我至少都看了五遍以上,一方面看看上榜的高手們是如何應對考試一方面提醒督促自己不能怠惰放棄,因此今年有幸上榜希望也能提供自己的一點點小心得,也是自己的一點回顧,提供後面的人參考。

[背景]
小弟大學是中央土木,大學期間系學會、社團、系隊、把妹佔了我大學生活超過8成的時間,所以各科真的是拼60分及格的那種,到了大四突然思考起未來的路,才驚覺大學4年一下就過了,在種種考慮後決定痛定思痛好好拼一個研究所,和朋友報了補習班經過半年多的苦讀,幸運考上成大土木所結構組,研究所期間跟的教授滿涼的,不太管我們做什麼,但是論文什麼的要自己想辦法生題目生出他滿意的內容,所以時間運用上滿自由的,我甚至在碩一的暑假跑去某結構技師事務所實習了兩個多月,在那兩個月扎扎實實的接觸實務設計才感受到學校學的只是皮毛罷了,也十分感謝技師學長的教導和給我機會,讓我對於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了新的想法,一方面學長也鼓勵我去考取證照,還記得他說:技師證照不只是你以後可以開業的工具而已,更是對你自己所學所喜愛的事物的一個交代和證明你有能力跨入。因此開啟了我想要考取的動機,結束暑假兩個月的實習後9月回到學校,和一位同學一起準備考試這時離考試只剩3個月不到,我先花了兩個月去補習班把課上完,接著一個多月每天從早到晚待在圖書館,最後的結果是我朋友上榜了,而我以48.5的平均落榜了(105年50分就上榜了…),在考完試後因為也碩二了,該為了畢業準備碩論,所以又花了大半年在論文上,等到畢業時又七月底了,離技師考試又只剩4個多月,那時還滿猶豫的,因為不知道在拼一次能不能就考上,還是要直接去當兵邊準備,才不會沒考上又晚了好幾個月入伍,在和家人討論後,得到爸媽的支持,他們希望我全力在衝刺一次,所以畢業後我就當全職考生準備了4個月,也有幸上榜。

[考試準備]
各科的考點什麼的版上很多前輩都有分享也寫的很深入,所以我想分享我自己對於一些準備上的看法和思維。

我自己的準備時程大概是這樣:
*7月底///碩班畢業
*8月~9月初///補習+熟讀
因為105年上完大部分的科目了,所以106年只針對我較不熟的科目在上過一次,然後徹底熟讀
*9月底///各科熟讀+筆記
大致上所有的科目都讀過一次(營管、測量、施工除外),各科都有整理成筆記,然後不停的練習題目
*10月///寫第一次考古題
我覺得考古題比什麼都重要,在下面會詳細說明為什麼,和我的寫法
*10月底~11月初///寫第二次考古題+從讀不熟的地方
*考前兩週///寫第三次考古題

我一天的時間分配基本上是切成早中晚三部份
我不喜歡一科讀完才換下一科(這看個人讀書模式)
例如說我會早上RC,下午大地,晚上把白天沒寫完的題目補一補累了就拿背科的筆記出來看一看,兩天一個循環這樣,有點像技師各科考試順序的模式。


考試用書:
我本身是補實力,基本上就以實力的書為主
>材力結構---在準備研究所的時候買了歐陽的書,我覺得不錯很適合自學,所以以歐陽的為主。
>大地工程---大家都說施老師那三本是聖經讀完就沒問題,但是可能我本身資質駑鈍,我一直抓不太到老師
上課的重點也有點難吸收,所以後來也去買了歐陽的書來看,我自己是覺得比較白話好懂一些,再搭配施
老師的整理。
>RC、鋼構---許弘是神,完畢。我覺得許老師真的教的很好,書也適合自修,整個思考邏輯很有系統,是我
喜歡的模式,這兩科我都有再從聽過一次課程,再搭配老師的筆記整理成自己的。
>施工法---因為沒有實務經驗,對這科滿陌生的,主要就是上課滿認真聽的,盡量把講過的工法都搞懂,不
懂就去youtube找影片來看,寫題目能畫圖就畫圖,對我來說比記一堆文字說明來的容易。
>營管---計算題一定要熟練,出計算題就是要拿分,我覺得營管老師(抱歉我忘記老師叫什麼了>”<)最後一堂
課的系統整理很好,我只有把老師提到的各個重點寫下來然後去翻書翻筆記再整理成一份自己的說法,最
後就讀這個而已。
>測量學---我的噩夢,完全抓不到點,也不知道怎麼讀,105年只考了20分,106年準備時借了上榜同學的筆
記和書來看,他補九華的,我是不知道有沒有真的比較好啦,因為我還是讀不太懂在幹麻,就盡量讀。

106土技成績
結構設計 75
大地工程 67
施工法 73
營建管理 52
測量學 40
結構分析 70

總成績62.83 (及格標準56.83)

[最後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三點]
1.心態:
我覺得考試最重要的一點是心態,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是那種絕頂聰明的,更不是人人書卷,我自己也是個普通人,但是我自認那種非要不可的決心滿有的,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一但確定目標就要全力以赴,不要讓自己後悔,如果考一考沒上就放棄了,或是讀一半就厭倦了,那麼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費了,或許下次就會上榜了也不一定,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一年也好兩年也罷,照著自己的步調走,一步一腳印,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2.考古題:
我認為最好的參考書就是考古題,市面上各補習班有各種的教科書參考書,但是沒有一本可以比的上考古題,因為它就是你的敵人,必須把它徹底的分析摸個透徹,一方面在寫考古題時有實戰感,一方面可以去抓出題者的想法,在準備時才有個頭緒,我自己寫了97-105年的題目大概超過3次,我個人又非常喜歡做筆記喜歡把東西寫成自己的表達理解方式,所以每寫一次就做成一次筆記,各科都有最後那幾十本筆記本在濃縮成各科各一本,就帶這麼幾本筆記去考試,寫了3次題目,第一次寫的時候幾乎不知道怎麼下手,對答案也錯了一大堆,滿挫折的,但是告訴自己說這是在練習,現在不會總比考試時不會來的好,我的習慣是每科每題都寫的很清楚,筆記本翻開兩頁寫一題,技師考試通常一科都是4大題,1大題寫兩面剛好8面就是試題紙的頁數,所以我在練習時也以這個模式去寫題,把步驟都寫清楚,不會寫也先空著,寫完兌答案的時候這些空白處很好用,我會一個一個步驟去檢視自己寫的,訂正然後把觀念寫在旁邊,雖然一開始這樣很慢,一個早上就寫那麼一份試題而已,但是可以確保我自己觀念的建立和解題流程的掌握,第二次寫的時候,因為有讀過一次了,會有點印象,但是要盡量把那個印象丟掉,當成第一次看到來寫,本來以為寫過的東西應該都會了,結果沒想到還是有部份寫不出來或是寫錯的,這時! 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些就是自己最缺乏的地方,或是真正不會的點,所以這次我就把課本拿出來再針對不熟的地方好好讀過,再做成筆記,我覺得這個階段很重要,而到了考前兩周,我寫了第三次,這次的目的是確保之前不會的有沒有學會了,一方式是要練習速度,一份寫過的考卷我都會壓在80-90分鐘內要寫完,最後再說一次,考古題 很重要!!!

3.夥伴:
考試是一件很孤單無趣的事,準備的過程更是痛苦,所以如果有個和你相同目標的人一起準備的話,我覺得幫助是很大的,我準備技師就是和當年一起準備考研究的同學一起,我們也都幸運的一起上榜。




祝大家金榜題名,事業順利。

Re: 106土木技師心得

文章發表於 : 2018 2月 01 (週四) 2:00 pm
#1 由 站長
chocolate5147 寫:小弟有幸上榜106年土木技師,特別要感謝土木人的前輩們的種種心得文,在準備考時期間每篇小弟我至少都看了五遍以上,一方面看看上榜的高手們是如何應對考試一方面提醒督促自己不能怠惰放棄,因此今年有幸上榜希望也能提供自己的一點點小心得,也是自己的一點回顧,提供後面的人參考。

[背景]
小弟大學是中央土木,大學期間系學會、社團、系隊、把妹佔了我大學生活超過8成的時間,所以各科真的是拼60分及格的那種,到了大四突然思考起未來的路,才驚覺大學4年一下就過了,在種種考慮後決定痛定思痛好好拼一個研究所,和朋友報了補習班經過半年多的苦讀,幸運考上成大土木所結構組,研究所期間跟的教授滿涼的,不太管我們做什麼,但是論文什麼的要自己想辦法生題目生出他滿意的內容,所以時間運用上滿自由的,我甚至在碩一的暑假跑去某結構技師事務所實習了兩個多月,在那兩個月扎扎實實的接觸實務設計才感受到學校學的只是皮毛罷了,也十分感謝技師學長的教導和給我機會,讓我對於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了新的想法,一方面學長也鼓勵我去考取證照,還記得他說:技師證照不只是你以後可以開業的工具而已,更是對你自己所學所喜愛的事物的一個交代和證明你有能力跨入。因此開啟了我想要考取的動機,結束暑假兩個月的實習後9月回到學校,和一位同學一起準備考試這時離考試只剩3個月不到,我先花了兩個月去補習班把課上完,接著一個多月每天從早到晚待在圖書館,最後的結果是我朋友上榜了,而我以48.5的平均落榜了(105年50分就上榜了…),在考完試後因為也碩二了,該為了畢業準備碩論,所以又花了大半年在論文上,等到畢業時又七月底了,離技師考試又只剩4個多月,那時還滿猶豫的,因為不知道在拼一次能不能就考上,還是要直接去當兵邊準備,才不會沒考上又晚了好幾個月入伍,在和家人討論後,得到爸媽的支持,他們希望我全力在衝刺一次,所以畢業後我就當全職考生準備了4個月,也有幸上榜。

[考試準備]
各科的考點什麼的版上很多前輩都有分享也寫的很深入,所以我想分享我自己對於一些準備上的看法和思維。

我自己的準備時程大概是這樣:
*7月底///碩班畢業
*8月~9月初///補習+熟讀
因為105年上完大部分的科目了,所以106年只針對我較不熟的科目在上過一次,然後徹底熟讀
*9月底///各科熟讀+筆記
大致上所有的科目都讀過一次(營管、測量、施工除外),各科都有整理成筆記,然後不停的練習題目
*10月///寫第一次考古題
我覺得考古題比什麼都重要,在下面會詳細說明為什麼,和我的寫法
*10月底~11月初///寫第二次考古題+從讀不熟的地方
*考前兩週///寫第三次考古題

我一天的時間分配基本上是切成早中晚三部份
我不喜歡一科讀完才換下一科(這看個人讀書模式)
例如說我會早上RC,下午大地,晚上把白天沒寫完的題目補一補累了就拿背科的筆記出來看一看,兩天一個循環這樣,有點像技師各科考試順序的模式。


考試用書:
我本身是補實力,基本上就以實力的書為主
>材力結構---在準備研究所的時候買了歐陽的書,我覺得不錯很適合自學,所以以歐陽的為主。
>大地工程---大家都說施老師那三本是聖經讀完就沒問題,但是可能我本身資質駑鈍,我一直抓不太到老師
上課的重點也有點難吸收,所以後來也去買了歐陽的書來看,我自己是覺得比較白話好懂一些,再搭配施
老師的整理。
>RC、鋼構---許弘是神,完畢。我覺得許老師真的教的很好,書也適合自修,整個思考邏輯很有系統,是我
喜歡的模式,這兩科我都有再從聽過一次課程,再搭配老師的筆記整理成自己的。
>施工法---因為沒有實務經驗,對這科滿陌生的,主要就是上課滿認真聽的,盡量把講過的工法都搞懂,不
懂就去youtube找影片來看,寫題目能畫圖就畫圖,對我來說比記一堆文字說明來的容易。
>營管---計算題一定要熟練,出計算題就是要拿分,我覺得營管老師(抱歉我忘記老師叫什麼了>”<)最後一堂
課的系統整理很好,我只有把老師提到的各個重點寫下來然後去翻書翻筆記再整理成一份自己的說法,最
後就讀這個而已。
>測量學---我的噩夢,完全抓不到點,也不知道怎麼讀,105年只考了20分,106年準備時借了上榜同學的筆
記和書來看,他補九華的,我是不知道有沒有真的比較好啦,因為我還是讀不太懂在幹麻,就盡量讀。

106土技成績
結構設計 75
大地工程 67
施工法 73
營建管理 52
測量學 40
結構分析 70

總成績62.83 (及格標準56.83)

[最後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三點]
1.心態:
我覺得考試最重要的一點是心態,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是那種絕頂聰明的,更不是人人書卷,我自己也是個普通人,但是我自認那種非要不可的決心滿有的,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一但確定目標就要全力以赴,不要讓自己後悔,如果考一考沒上就放棄了,或是讀一半就厭倦了,那麼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費了,或許下次就會上榜了也不一定,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一年也好兩年也罷,照著自己的步調走,一步一腳印,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2.考古題:
我認為最好的參考書就是考古題,市面上各補習班有各種的教科書參考書,但是沒有一本可以比的上考古題,因為它就是你的敵人,必須把它徹底的分析摸個透徹,一方面在寫考古題時有實戰感,一方面可以去抓出題者的想法,在準備時才有個頭緒,我自己寫了97-105年的題目大概超過3次,我個人又非常喜歡做筆記喜歡把東西寫成自己的表達理解方式,所以每寫一次就做成一次筆記,各科都有最後那幾十本筆記本在濃縮成各科各一本,就帶這麼幾本筆記去考試,寫了3次題目,第一次寫的時候幾乎不知道怎麼下手,對答案也錯了一大堆,滿挫折的,但是告訴自己說這是在練習,現在不會總比考試時不會來的好,我的習慣是每科每題都寫的很清楚,筆記本翻開兩頁寫一題,技師考試通常一科都是4大題,1大題寫兩面剛好8面就是試題紙的頁數,所以我在練習時也以這個模式去寫題,把步驟都寫清楚,不會寫也先空著,寫完兌答案的時候這些空白處很好用,我會一個一個步驟去檢視自己寫的,訂正然後把觀念寫在旁邊,雖然一開始這樣很慢,一個早上就寫那麼一份試題而已,但是可以確保我自己觀念的建立和解題流程的掌握,第二次寫的時候,因為有讀過一次了,會有點印象,但是要盡量把那個印象丟掉,當成第一次看到來寫,本來以為寫過的東西應該都會了,結果沒想到還是有部份寫不出來或是寫錯的,這時! 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些就是自己最缺乏的地方,或是真正不會的點,所以這次我就把課本拿出來再針對不熟的地方好好讀過,再做成筆記,我覺得這個階段很重要,而到了考前兩周,我寫了第三次,這次的目的是確保之前不會的有沒有學會了,一方式是要練習速度,一份寫過的考卷我都會壓在80-90分鐘內要寫完,最後再說一次,考古題 很重要!!!

3.夥伴:
考試是一件很孤單無趣的事,準備的過程更是痛苦,所以如果有個和你相同目標的人一起準備的話,我覺得幫助是很大的,我準備技師就是和當年一起準備考研究的同學一起,我們也都幸運的一起上榜。

祝大家金榜題名,事業順利。


恭喜恭喜~ 新科技師~

也希望其他人分享心得~

(GOODJOB)

Re: 106土木技師心得

文章發表於 : 2018 2月 20 (週二) 1:00 pm
#2 由 Phbomber
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