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廣告
材料力學:
一、 太簡單(略)。
二、 (一) `Delta`DV=4PL/`sqrt3`EA。 (二) Pa=3`pi^2`EI/8`L^2`
三、 qy=`2bh^2sigma`y/`L^2`,`deltay=`sigmay`L^2`/16Eh`。qu=`4bh^2sigma`y/`L^2` , `delta`u=`oo`
圖形:達qy前為較陡的直線,q介於qy與qu時變成較緩的直線,超過qu後為水平直線(產生崩塌機制,大量非彈性變形)。
四、 qo=2.03kN/m (抗彎控制)
結構學:(感謝S大的分享,第一題有個小地方錯了)

一、各桿內力: Nab=-3.651,Nac=Nce=3.266,Nbc=0,Nbe=-11.180,Nbd=7.529,Nde=-3.367(單位:kN, 正號:拉力, 負號:壓力)。
各點反力:Ay=1.633(`uarr`),Dx=6.734(`rarr`),Ex=6.734(`larr`),Ey=8.367(`uarr`)(單位:kN)。
二、 MAC=-MHF=-8.236,MCA=-MFH=6.027,MCD=-MFE=-6.027,MDC=-MEF=0.955,MDE=-MED=-0.955 (單位:kN-m, 正號:順時針, 負號:逆時針)。
三、 MBA=-8.1,MBC=8.1,MCB=12.83 (單位:kN-m, 正號:順時針, 負號:逆時針)。
四、 MAB=1.5,MBA=3,MBC=-3 (單位:kN-m, 正號:順時針, 負號:逆時針)。
RC與預力:
一、 1.322cm (先聲明:我的開裂慣性矩中性軸深度只計拉力筋貢獻,但算慣性矩有考慮壓力筋算出轉換斷面慣性矩,這種作法是參考老毛的作法;算開裂彎矩Mcr就完完全全不考慮鋼筋貢獻,別再戰這種作法了,規範寫的清清楚楚需不需計....不過最後我的`lambda`算出來小於1,考場裡我覺得不妥,擅自保守取1計,後來查規範才知道沒有`lambda`須大於1的限制....)
二、 塑心距離Y軸左邊1.07公分,壓力筋降伏,Mn=63.05 tf-m
三、 (一)OK。 (二)閉合箍筋量OK(`phi`Tn>Tu),縱向主筋量OK。
四、 WL`lt=`0.195 tf/m(我忘了大梁頂還是梁底控制,而且橋面版應力我也來不及檢核...有人算出來嗎?不過這題已經連考三年了,這種題目真有那麼重要嗎?這讓我想到今年靠桿效應連考兩次,我不會寫,而且我也不想會,最好給我連續考十年,我咧XXX...)
鋼構:
除了第一題我覺得出個不錯外,剩下題目我不想說了。不是冷門,就是題目要求什麼都沒說明清楚,資料(Ex:殘留應力)也落東落西,解答分享意義不大,分數看閱卷老師的心情吧

結動與耐震:
一、 (一)P=4,q=6 (二){`phi1`}=`{(1,0.62}^T`,{`phi2`}=`{(1,-1.62}^T` (三) [C]=`[(6923,,-3464),(,,),(-3464,,10387)]` (四)不需要(假設採雷利阻尼矩陣)
二、(一)避免最大考量地震作用下,造成弱層的韌性容量先用盡而崩塌。檢核方法為二樓以上的各樓層剪力強度與設計層剪力之比值需大於上層該比值的的80%。(二)自行發揮(瞎掰)
三、(一)0.1,0.38sinxxxxxx(後面我忘了)。(二)頻率比(周期比)接近一時,也就是系統與外力共振啦(三)自行瞎掰
四、(一)隔震元件通常具有非常大的水平柔性,使上部結構的變形趨近於一剛體運動,因此隔震結構的振動週期可以不考慮上部結構的變形,依單自由度模擬即可,前提就是隔震元件須"具有足夠的水平柔性"(不然如何隔震XD)。(二)應選用速度型消能元件,以增加組尼降低水平位移反應,原因自行發揮。
扣除大地這科,我的平均保守估計應該有60~65,但是大地這科爆了,最後可能只有55左右。錄取分數不是我能決定的。最後,小弟覺得比去年第一次考結技進步很多了,這樣就欣慰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