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終於有資格可以跟版友心得分享了。
隨著技師的上榜,終於三等特考也上,我不用再考試了。
我自認個性較內向,不適合技師之類的現場實務工作,所以還是一直以公務人員為目標。
還沒收到三等的成績單,我先po一下技師的成績:
結構設計57
大地工程54
施工學52
測量61
結構分析48
營管45
總平均52.8
個人用書
考古題:全部都是買實力出版的書,像是最近五年,97 98 99年度都有買。
材力、結構、工力:劉啟台的書與講義。還有自己的筆記跟換來的許弘筆記。
大地:吳文隆、施國欽的書。
營管、施工、工材:九華的講義,圖書館的像詹氏書局出版的工程實務用書。
測量:主要就是自己的抄林老師上課內容的筆記。
RC:李文海RC書,學會那一本RC教科書406-98,準備一本RC規範 401-96。
鋼構:就許弘的觀念鋼結構一本。
我是大學畢業而已,沒念研究所。在澎湖當完兵後直接進入台北九華深造,屬於沒上班全職準備,但我考了兩年,總共準備兩年多一點的時間。
我第一年全心上課與看帶,但資質不佳,第一年所有考試都摃龜,而且成績很低對我打擊非常大,老媽每天關心我是不是有憂鬱症狀。
第二年我就到圖書館獨立奮戰,以之前九華上課所抄的筆記為底,重新自己念,擴充自己的筆記與心得。我一早就到圖書館,等聽了費玉清的晚安曲才回家。不是我認真,只是我不想待在家裡,逃避父母關心的壓力。
我自認不是一個愛po文分享的人,但我有去廟裡許過願,如果考上了,我會跟人分享考上心得,把福報傳出去。如今上榜就是還願的時候。把心得po在此討論串是因為開版G大的心得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受益甚多,吃果子報樹頭,我希望閱讀我心得的人再把此討論串有益的建議再看一遍。
大地我是看吳老師,不知道是不是我跟吳老師有緣,他說的我還可以接受。但我有買施國欽的土力系列,在自修時就以吳老的上課內容與施國欽的書交相參照。
測量不用說了,就是林老師,他就是測量界的林書豪。我要強調的是,我有抄他的筆記,我從概論一路抄到第11章應用測量,比劉老的材力筆記還厚。但也奠定了日後測量的基礎。我自修就是看自己的筆記。
營管、施工、工材沒什麼好說的,因為這幾科範圍很大,有時候考得很簡單的大方向問答,有時候考的很機歪問你法規的條文與規定。我上課也沒抄筆記,就看講義劃重點,採重點式的記憶,在圖書館有時間或是想轉換心情時,就從書架上拿一些工程實務的書來看,就當是營管、施工的補充,一切隨緣。計算題拿到比較實在。
材力、結構、工力我都看劉啟台的,上課我有抄筆記,不是我認真,是因為如果我不抄筆記動動手的話,上劉啟台的課我幾乎都會睡著,相信我,抄筆記是避免打瞌睡的好方法。
就跟開版G大的見解一樣,我上劉老的課時,常常覺得「怎麼那麼難?」,但G大說要有耐心,工力還好但材力與結構兩科我就硬著頭皮上完了。其實大家應該都知道,劉老很重視基本定義與座標規定跟推導,你可以說他的教法很正規,從原理詳細說給你聽,但感覺上就是很硬性。耐心不夠想速成的人,或是想一步登天的人,那你上劉老的課會很痛苦。
第二年自修時,一開始我除了看劉啟台的書之外,沒有參考其他書籍,因為我認為搞懂劉老的內容就夠了,貪多嚼不爛。
有一次在圖書館我剛好看到做斜對面的男生桌上放施老師的大地書本(不是偷看正妹),我就鼓起勇氣問他說有沒有施國欽的筆記可以交換?他是實力補大地組的學生,而我是要考國家考試的人,彼此先確定非對手後,跟我說施國欽上課不用抄筆記,看書本聽講即可。不過他有許弘的研究所材力筆記,我本來想大家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想用電腦中的珍藏已久200G的日本謎片跟他交換,沒想到他拒絕了。後來以物易物,我用林宏麟測量筆記換他許弘材力筆記,因為實力測量有口皆碑的……,我說你之後考國考一定用的到,他也爽快的答應了。
說實在的,許弘這本材力筆記讓我材力程度突飛猛進,就像開版G大說的:以前我認為毛跟劉都不容易教好的地方,他都用很淺顯的方式來解釋,讓大家都能輕易的聽懂。在筆記中我重點就是看許弘是如何去用不同角度與例子解釋觀念的,這時候我才頓悟,為什麼人家說上劉的課要有耐心,因為我重複讀筆記與書本,加上別的名師的講解,再加上考古題的練習後,才能夠逐漸瞭解劉老上課說的,任何題目都可以一以貫之的觀念處理,不用當成case by case看一題背一題的解法。
所以我建議有在補習的朋友,光看帶與認真上課是不夠的,必須搭配自己的重點整理與一定數量的考古題練習,才能抓到解題的fu。
也就是我第一年考試全摃龜是有原因的,因為或許是上課時數的限制,劉老的題目帶的較少,導致我考古題做的不夠多,解題經驗不足,無法落實上課內容。
但是考古題我就強力推薦實力出版的書,說實在的在九華你可常看到其他人拿實力考古題在練習,人家實力的考古題確實較優,不論是內容正確性、版面的美觀上都優於九華考古題。所以考古題我推薦實力出版的。
不好意思,時間有限,先分享到這裡,後面再繼續分享結構設計科目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