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95年高考三級、普通考試測量製圖科榜首考試經驗談
作者小檔案
姓名:林冠廷
出生:民國72年2月26日
學歷: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
想必大家都知道,測量製圖是技術類科,有科系限制。我之所以能有資格應試,是因為政大的地政系有測量相關課程,得以利用兩科原則應試。當時是大四下學期,公共行政本科系的課都已修畢,所以當作是第二專長,修習測量相關課程,對於測量領域稍有了解,才斗膽應試。也很幸運的,第一次考高普考即上榜。
測量是土木的分支,也就是二類組的學科。對於像我這種第一類組的學生,是一種莫名的挑戰,但好在測量製圖用到物理化學的觀念不多,比較著重在數理統計方面,所以只要肯努力,還是可以讀得過來。我相當亂來的將一堆測量課程放在同一學期,基礎的測量學、航空測量學、高年級的遙感探測學..等等以及實習課,一併修習。以一年的時間把相關課程修畢,也體會到每天趕報告,準備小考等忙碌且充實的生活。
我自大五寒假順利畢業後,接著面對研究所考試以及高普考。算一算,從二月開始,我只有五個月的時間準備高考。所以我一開始就把重心放在高考,研究所考試當作是調整讀書步調的小插曲,順便測試自己的實力。我的讀書計劃相當鬆散簡單,比較需要理解的科目,例如:測量學、航測、大地、衛星定位系統、遙感探測、平差,放在前兩個月;較需背誦的科目,例如:土地法、地籍測量法規、製圖學、地理資訊系統,放在後兩個月。最後一個月總整理。我建議讀書計劃不要定的過於嚴密,讀書的過程總是會遇到突發狀況或是挫折,沒辦法確定需要的時間。有時候我會為了一兩個問題耗上一天,到處尋求答案;有時候大有心情唸書,進度大增進也說不定。況且,進度過嚴密最後往往在趕進度,徒有進度卻失去了應有的讀書品質,還不如不要讀。
在這五個月,我複習上課講義,並勤跑圖書館、重慶南路以及國家圖書館找書。我認為,每一位教授對於學科專精的部分有所不同,所以若是想面面俱到,絕對不能只看一本書。對於相同名詞,不同的出題者會有不同的翻譯,所以專有名詞的英文也要背。我的做法是,手上有蒐集多本書,再整理成自己看得習慣的筆記。通常自己整理過的知識,可以記得比較久不會忘。對於讀不懂的部分,先是從網路找資料,老話一句,請善用Google。若還是不清楚,便四處找人問。
有時讀累了,看到書就厭煩,不妨到處走走,稍微休息一下。我習慣是河邊散步或是附近爬個不高的山,暫時忘掉書中一切,也可以來個快步走當作運動。準備考試期間別忘了作運動,運動可以使腦筋清醒,體力更好,更有精神衝刺。我偶爾也會看漫畫,但一次不會超過一本,身心放鬆的目的有達到後,還是要回
到書桌讀書。書桌上除了書不要有其他東西,尤其是電腦,我不相信有多少人可以禁得起電腦的誘惑一直讀下去。書桌就是單純讀書的地方,不是娛樂場所。放太多雜七雜八的東西讀書心情很容易就被牽著走,讀幾分鐘就開始厭煩。
五月研究所放榜後,得知自己有上榜,開始唸書心不在焉。會覺得,現在多少有點實力了,反正就算考不上,也還有研究所可以讀;就算今年考不上,還有兩年可以考,而且以後說不定實力更好。漸漸地,開始讀一天玩一天,看到書就覺得厭煩不想唸。後來警覺到,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是相當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想法。以後上研究所,就是每天趕作業報告、當助教、meeting、想辦法交出論文的忙碌生活。準備國考在時間上不會很充裕,反而蠟燭兩邊燒,最後什麼都沒有。更何況,考研究所與考國考的難度有差。研究所考生以應屆畢業大學生為主;國考的考生更多更雜,從應屆畢業生、碩士生甚至社會人士都有。再者,國考範圍比研究所大的多了,所以研究所考得好不代表國考一定沒問題,咬緊牙根一次衝過去才是最有效率的準備。於是,我慢慢調整自己的讀書步驟,回到預先訂立的讀書計劃。經過多次的自我說服以及心態調整,把心放回在國考上。
讀過兩三遍後,只要看到課本標題就可以大概知道內容。在考前每一科都可以做到的話,要考上測量製圖科就非難事。此外要提醒的是,需要理解的部分一定不能死背。國考有些題目是從來看過的形式,但原理相同,腦筋轉一下就清楚出題者要的答案。只會死背的考生看到題目會不知如何下筆,往往寫錯方向。
準備國考的路上,有戰友是最好的。可以一起討論問題,互相督促進度,了解自己的實力。就我所知,測量製圖科是沒得補習的,沒有補習班排班強迫唸書,所以自我要求就更重要,有戰友比較不會鬆懈。我這五個月下來,沒有可以一起讀書的戰友,準備過程上多少有些無力以及徬徨;若是有戰友一起打拼,我相信準備的路上不會那麼累。
最後,我要感謝政大的教授群們,尤其是黃灝雄老師、林老生老師以及何維信老師,在百忙之中抽空為我解答難題,接受我多次打擾;對支持我及幫助過我的人,再此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