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小弟於民99年9月19日離職後,歷經三個月的全職考生,在民99年12月24日考上地特土木科三等。
在此不便公告分數,因為本文不需要靠分數來加強說服力,請各位讀者各取所需。
首先,先弄清楚考試目的,我們才好講應對的章法。
地特考試,目的在「用人」,他不是資格考,故你的對手不是自己是別人,很多考生都以「自己」為對手,拜託一下,「超越自己」那是國小的勵志文,要把自己當對手有幾個前提:一、你的競爭沒有可以量化的目標;二、你的領域沒有或是甚少人跟你競爭,你必須不得不把自己當對手,EX:做研究;三、你是指一些非操作性的事情,譬如起床、減肥...等等控制自己欲望的目標。地特考試既有明確目標:幹掉足夠量的對手讓你上榜、一堆人報名考試又全程參與、考試內容都是操作性題目,所以不要再用「我是為了超越自己、達成XX理念而念書的」這種心態準備考試,你會落榜成阿Q的!!大家來考試,硬碰硬,念多少書寫多少答案,重點是我會你不會阿!你今天超越了自己了沒?關我屁事!
全職考生的三,就是活用三個工具:補習班(原文書)、筆記和白紙。考試就是考你大腦中資訊活用的程度,這有三個層面:知不知道?會不會?用不用的出來?也就是說,一個題目在試卷紙上,你知道有這個事情,過了第一關,恭喜你看懂題目了;我大腦中有何操作模式可用,找到解題脈絡,過了第二關;如何將題目描述的這件事情套入操作模式解答,這是第三關。資訊的活用也有對應的三個步驟:吸收、理解和應用,是的,這就對應這三個工具,各學科的內容要從完全沒聽過到會使用,就必須仰賴這三個工具,補習班,名師透過「反芻」讓你高速吸收(當然有些人可以直接吃乾糧(原文書)也能吸收的很好);筆記,自己建立的筆記,可讓你確保理解的部分不會因為記憶力不佳而還給課本;白紙,再自己重新寫N次吧,不要怕寫錯、圖越誇張越好。
全職考生的二,是運用兩個方法:一、以半年為一個準備週期,擬定讀書計畫。半年是一個合理且可以全面複習完畢兩次以上的時間,並且可配合考試週期也大約為半年,讀書計畫應該先將需要耐性的科目放前面,譬如:材力、結構、工力等較強調理論基礎的科目,接著是比較多背頌性內容的,譬如:測量、RC、營管、基工。二、快速輪迴法,也就是高速地活用上述的三大工具。輪迴法有大小之分,我舉個例子好了,這三個月來,我典型的一天如下:1000-1300進補習班看完一卷;1300-1700建立上課筆記;1800-2100進補習班看完第二捲;0800-1000建立上課筆記(repeat)。另外每周空出一天,用白紙將上課筆記內容再重新寫N遍(盡量不要看筆記的狀態,包括題目都要"背"起來),這就是我所謂的小快速輪迴法。至於大型的快速輪迴法,就是科目之間的切換了,一次對付一個科目,錄影帶進度能超前就超前,週期能縮短就縮短,解決一科趕快進行下一科吧。在此有幾個迷思奉勸大家不要犯,這些迷思都違反上述兩個方法...
1.缺乏讀書計畫或是準備週期超過半年:補習班都是短期補習班,基本上補超過一年都不應該,補習班只是一個幫助"高速"吸收的工具,趕快吸收完就趕快走了,不要想要靠他達成後兩個工具的效果。
2.不要一次念好幾科,什麼早上材力下午工力可以互補,這些都是騙人的,一樣的時間,不如一次念完一套再換,這樣觀念才有系統性,如果材力的東西一定要用結構的某些理論才能說的通,那不是很奇怪嗎?
3.千萬不要想要讀透一科再換下一科,人的大腦總是對"新東西"有感覺,快速輪迴一次後,第二次輪迴時,前一次沒念好的東西自然會有"新東西的感覺",不要花太多力氣寫題目去分辨自己哪邊懂或哪邊不懂,直接再RUN一遍吧,卡卡的地方自然會出現。
4.不要輕易算題目,時間上太不經濟了,我完全沒算考古題和課本多餘的例題,只把錄影帶上課的例題作熟。有些人很喜歡算題目,但事實上「練習」這件事情主要是針對「數學」問題,與「力學」問題無關。考試時,熟練一個數學運算很有用,但熟練一個力學題目,除非這麼巧就考的一樣,否則沒什麼屁用。
5.可以團報但是不要組讀書會,君不見管理學有云:「你不會、我不會、大家來組讀書會。」,看錄影帶寫例題碰到問題,與其問同學,不如再回去看老師講解吧,嗄?你問我其他題目怎辦,阿災,我沒寫就上了,你要寫嗎?
6.不要去用其他人的筆記,聽帶子的時候用還可以,至少你可以少抄點字,但是不要以為這筆記可以保佑你到考試前,「自己的兒子永遠是對的」,考試前你相信自己的兒子還是別人的兒子?
7.這點是針對土木的,有很多人從「工程力學」入門,千萬不要這麼做。以與其他科目的連動性來說,「材力」才是...才是最適合入門的科目。若你真的還是想從工力開始,那請看到虛功原理結束就好,後面的運動、動力學最後再回過頭解決吧(甚至地特根本不考)。
最後,全職考生的一,就是一個必勝的心態:信心。考試其實是一連串考驗自己信心的過程,在考試前幾天、甚至是寫答案的時候,你會一直懷疑自己大腦裝的東西是不是對的,這很正常,若你有常利用白紙這工具,相信信心也會大幅增強,就如老劉所說的:「我每一步的過程都是正確的,所以我算到最後的一定是標準答案!」,另外一句也送給大家,「考我不會的,反正你也不會;但若考我會的,我一定要拿到滿分!」
力量要沿著正確的作用線施加,才會作出最大的功,考試是照你有的,不是照你無的,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