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自由時報記者曾鴻儒、黃立翔/台北報導〕通車才四個多月的五楊高竟出現三處裂縫,新北市土木技師工會理事長余烈直言:「可能是回填土的過程不夠嚴謹,否則就算通車二十年、三十年,都不會出現這樣的裂縫。」
余烈昨天得知出現裂縫後,原本覺得納悶,但看到本報拍攝的現場照片,他表示,裂縫又長又寬,而且一邊沉陷、另一邊沒有,「這是偷工減料造成!」
他解釋,國道路堤段施工,需有嚴謹的回填土過程,每一層都得把卅五公分的土夯實至卅公分,太乾,就得灑水,太濕,還得曬乾再夯實,土壤乾密度需保持在九十五%,以保持最佳的含水度,如果嚴謹施工,就算通車二、三十年,都不會出現這樣的裂縫。
專家︰這是嚴重的偷工減料
他氣憤地說,這是建設經費遠高過一般道路的國道,不是鄉下道路,「不能開這種玩笑!」「我一定要譴責,這是嚴重的偷工減料!」
台大地質系教授劉聰桂也認為,台灣不是今天才有這樣的豪大雨,國道工程怎能因為大雨就出現裂縫,國工局說地下水宣洩不及,其實似是而非,如果不是事先地下水資料掌握不足,就是偷工減料造成。
中央大學教授王仲宇認為,全球都面對氣候變遷因素,豪雨、地震確實可能會出現超出當年設計預期的情況,國工局應掌握地下水資訊,檢測路堤施工回填土是否確實。
施工期間工安意外多 爭議大
五楊高規劃至少超過十年,八年前環評未過後一度擱置,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五楊高又起死回生,但剛開工時就因經費預估超過八百億、平均每公里造價超過二十億,而被外界批評為全台最貴的「鑲金」國道,比高鐵、北捷地下段都貴。
雖然國工局在發包過程不斷節省經費,讓平均每公里造價降至十五億餘元,擺脫鑲金國道名號,但五楊施工過程還是風波不斷,短短三年多,不僅高達五名工人因工安意外死亡,施工吊車翻落國道路面,導致國道大塞車等烏龍狀況也不只一次,讓五楊高一路走來,總擺脫不了爭議,昨日又發生裂縫,工程品質將難以取得民眾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