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新聞] 興大土木系團隊廢物利用 水庫淤泥製環保建材 神奇

文章發表於 : 2007 8月 17 (週五) 12:48 pm
#0 由 sandaniel.tw
資料來源 中國時報
【葉志雲/台中報導】

  點泥成金!中興大學土木系團隊廢物利用,利用水庫淤泥燒製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的環保建材,未來如擴大使用,將有助解決台灣水庫日益嚴重的淤積問題。

  前興大校長顏聰、中興大學大土木系教授陳豪吉、台科大營建系教授黃兆龍等人組成團隊,發展出以水庫淤泥燒製成具耐震、隔熱等效能的輕質骨材,技術已經成熟。

  顏聰指出,輕質骨材在歐美發展已久,主要原料是頁岩和黏土,台灣雖也有,但限於環保因素,無法大量開採。興大土木系團隊鑑於台灣大小水庫都面臨淤積問題,淤泥也來自山上沖刷,於1995年率先展開以水庫淤泥為原料,進行燒製輕質骨材的研究。

  延長水庫壽命 一舉兩得

  顏聰指出,國外未見水庫淤泥燒製的輕質骨材,主要是水庫淤積沒那麼嚴重,但台灣山區沖刷厲害,水庫淤積特別嚴重,這項技術正好可以清除水庫淤泥,有助於延長水庫壽命,並能生產絕佳環保建材,具多種效用,可說化腐朽為神奇。

  顏聰表示,台灣建築大部分是高樓,而地震多,天氣又熱,以輕質骨材替代砂石應用於預拌混凝土、預鑄構件及結構體,將可充分發揮耐震、隔熱效果,是很值得推廣的建材。

  目前是興大土木系博士班四年級的蔡文博表示,這項建材取名「綠陶粒」,製程是將淤泥沈澱蒸發成乾粉,再凝結成多孔隙的顆粒原料,然後送進如水泥廠使用的旋窯,以1200度高溫燒製而成。

  小組成員曾冠穎指出,目前國外進口的輕質骨材每立方米要2500到 4000元,而天然砂石每立方米約7、800到1200元,創業量產後,將把價格壓低至2500元以下,且不必如進口貨須等半個月以上,應具競爭力,未來目標要把售價壓到和天然砂石一樣。

  「綠陶粒」可替代天然砂石

  蔡文博深具信心地說,輕質骨材雖比砂石貴,但質量較輕,結構體重量可減少20至30%,建築成本相對降低,且樓愈高節省愈多,再者,樑柱斷面縮小,室內使用空間也會增加,都是競爭優勢。

  這群小組成員共組的「優泥萊」團隊,獲得今年台灣工銀WeWin創業大賽第一名,優泥萊團隊即將創業量產,成員簡美玲表示,創業所需資金不成問題,已開始購置機器,預計年底開始試運轉。

文章發表於 : 2007 8月 17 (週五) 4:10 pm
#1 由 Allen
從事水庫淤泥處理這方面努力的人很多,成大的黃忠信老師在這部分也是至少3年前就有成品,甚至發表很多國外論文。從報紙這新聞,我的感覺是,做學術的人也要懂得打廣告,不然,也是吃力不討好而已。

文章發表於 : 2007 8月 17 (週五) 5:16 pm
#2 由 sandaniel.tw
恩~ 像是庫底淤泥的應用,是有學術的成果出來,但是實際能應用的產品,卻是很少吧。

很多學術成果都過不了"經濟性"這一關。

文章發表於 : 2007 8月 17 (週五) 6:03 pm
#3 由 CBT
因為水庫集水區附近設置燒結粒料工廠,
受到法規管制 (主要怕污染到水源),
所以若是要將水庫淤泥載出運送又增加了成本,
因此少了商機.

如能克服法規方面,
還是很有機會把學術成果實務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