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張朝欣/雲林報導】
「撿石頭也能賺大錢!」雲林沿海地區全面進行排水整治,因為運用生態工法,需要大量直徑卅公分左右卵石,目前嚴重缺貨;民眾呼朋引伴撿石頭出售,每公噸卵石至少賣五百元,每天收入可達五千元!
雲林沿海地區水患頻傳,被列為八年八百億治水專案優先地區,整治蔦松、尖山、牛挑灣三大排,為兼顧實用與生態,施工以混凝土結構與生態工法併用。
生態工法的蛇籠,以鐵絲包覆卵石,需使用大量十五至卅公分卵石,這種大小的卵石目前極為欠缺,包商購買每公噸五百元,甚至還曾漲到八百元,利之所趨,許多民眾因而成為「撿石人」。
撿石頭的民眾表示,一顆卵石平均重量約十二公斤,一公噸約八十顆,聽起來數量不少,其實熟練的話,一個小時就可搬運兩公噸,一天工作五小時,就有五千元收入。
雲林縣境濁水溪、清水溪,及野溪河床,都有大量卵石,撿石人只要準備廂型車,車子停在定點便可開工,廂型車一次可載兩立方米石頭,約三噸多,載一趟就有近兩千元收入。
工程承包商指出,早期根本不缺卵石,因為當時有許多堤岸採「砌石工法」,就是混凝土內加上卵石,那時工程單位都備有卵石篩選機與「大破機」,用來擊破大石與篩選大小適用的石頭。
後來堤岸全部改用混凝土結構,卵石篩選機與「大破機」日漸減少,沒想到現在生態環保意識抬頭,生態工法大行其道,卵石篩選機與「大破機」不敷使用,人工撿拾石因而盛行。
撿石人以人工採取土石,每次總量只要不超過兩立方米,即不觸犯土石採取法,目前景氣不佳,愈來愈多人在河床尋覓石頭,成了另類的「拚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