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楊秀員】
生態工法是在阻水,不是排水。埔鹽鄉新水村民昨天對縣府3年多前,將溪湖埔鹽排水幹線採生態工法施設,指責這條水溝只會「阻水」不會排水,結果害慘了農民。
宜蘭冬山河是國內知名的美麗河流,就是生態工法的傑作。縣府幾年前,獲中央補助規畫舊濁水溪景觀時,縣府便邀請規畫冬山河的專家,前來規畫,並將支流溪湖埔鹽排水幹線,採行生態工法,希望這條河流的水質,能夠達到淨化,而讓民眾有親水機會。
不料,施工後,卻屢遭農民指責。農民認為,溪湖埔鹽排水幹線的溪底並不深,填入石頭後,會加高底線,減少洪水的容納量,另外,石頭與釘在裡面的木樁,都會卡住垃圾,反影響排水。所以農民指生態工法是在「阻水」而不是「排水」。
其實,宜蘭冬山河生態工法實施後的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由這條河流,也可以見證生態工法應該是很值得採行的自然風,理論上,應該沒有錯。
但為何宜蘭可以,埔鹽鄉就被農民罵到臭頭?
原來,溪湖埔鹽排水幹線,是一條地位重要的排水溝,沿線都是農田,它除了負起埔鹽排水外,也肩負溪湖的排水。只要大雨來,它的角色就十分吃重。
尤其農民種田,講求的是收成,因排水溝排水功能不彰,造成水患,影響收成,讓農民的生計受影響,農民顧生計,是為了肚子飽,在此情況下,誰還有心情崇尚自然風,讓排水溝採不利於他們的生態工法。
因此,生態工法雖然是改善河川的良策,但可能要看地方實施。農民也說,縣府要規畫生態工法時,未舉行說明會,了解農民的需求,才種下禍端,如何善後?政府已面臨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