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創業大鬆綁!科技部與教育部昨天召開業務協調座談會,研擬放寬教授創業限制,讓教授也可以擔任新創企業董事等職位,藉此強化教授創業誘因,帶領學生將更多學界研發能量技轉至產業界中;學界普遍給予肯定,估計至少增加2000名教授投入創業,讓產學無縫接軌。
科技部代理部長林一平表示,現行教授只能擔任創新生技產業董事,但目前政府大力推展創新創業計畫,科技部和教育部希望讓所有創新產業都能一起鬆綁,讓教授除了擔任生技產業董事外,也能兼職其他新創產業董事,盼藉此消彌產學落差。
根據教育部《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兼職處理原則》法規明定,教授不能兼任一般營利事業的董事長、董事、監察人、負責人、經理人等職,除非是國營企業、上市上櫃公司的董事會,教授才可以擔任獨立董事或獨立監察人,但仍不得擔任持股或參與公司營運的董事。
因此,科技部與教育部研擬修改《教師兼職法》,未來可以擔任所有新創事業董事,但細節要怎麼修,目前尚未定案。對此,有「技轉王」之稱的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表示「樂觀其成」,指鬆綁將可增加1至2成教授創業。
陳良基表示,國外真正厲害的新創企業都是教授帶出來的,但台灣教授很多好的新創計畫都是被困在實驗室裡;受限法規綁手綁腳,教授只能將技術技轉給學生創業,但學生在沒有老師帶領下,通常會「缺乏信心」,導致創業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陳良基說,目前全台約2萬名教授,但真正創業的不到5位;他預估法規放寬後,可以增加10至20%、平均約2000名教授投入創業,帶領學生將科技研發技術,轉換成創業動能,培育更多人才,挹注台灣經濟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