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中國與泰國正式敲定「高鐵換大米」項目,中國高鐵外闖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泰前日簽署鐵路合作框架文件,全長約867公里的鐵路項目將於本月奠基;同時,中方還與泰方簽署採購100萬噸泰國新米的貿易合同,以及20萬噸天然橡膠採購協議。
中泰鐵路合作聯合委員會前日在曼谷召開第9次會議,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與泰國交通部部長丁披他耶拜實,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鐵路合作框架文件。該文件是中泰鐵路合作的基礎性文件,是雙方推動鐵路合作的重要依據。
根據文件,雙方將以設計、採購、施工(EPC)總承包方式實施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並成立合資公司負責投資及鐵路運營,中方將向泰方提供技術許可、技術轉讓、人員培訓和融資等方面支持,而此鐵路將於本月19日舉行開工奠基儀式,並且力爭明年5月全綫開工。
全長約867公里的中泰鐵路,為中速鐵路,時速160至180公里,全綫包括曼谷至坎桂、瑪塔卜至坎桂、坎桂至呵叻及呵叻至廊開共4條綫路,之後連接老撾,再接入中國直通雲南昆明。
利泰東北經濟 貸款細節待定
via
不過,與會中方人員指中泰在貸款利率方面未達成共識。據報,中方提出為該項目提供融資的貸款利率為2.5%,泰方希望是2%。另《曼谷郵報》報道,中泰鐵路將新增1個車站,造價將高於早前估計。據此前資料,中泰鐵路造價約700多億人民幣。
委員會指出,中泰鐵路合作項目是中泰互利共贏的重大項目,將促進泰國尤其是泰國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據稱此鐵路將為泰國每年增加200萬中國遊客,並為泰國農產品出口提供便利。此外,該鐵路亦是泛亞鐵路中綫重要部分,泛亞鐵路一旦貫通,泰國區域交通樞紐地位將能充分體現。
除了鐵路合作,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前天與泰國商業部外貿廳廳長簽署100萬噸泰國大米進口合同。中糧負責人稱,這推動中泰「高鐵換大米」項目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據悉中方適量增加進口泰國大米,可用於調劑中國大米品種結構,滿足需求差異。
另一方面,中化集團和泰國橡膠管理局當天亦簽署20萬噸天然膠採購協議,為今年天然橡膠行業的最大定單。泰國農業部副部長稱,這將有助減少泰國大米和橡膠庫存,以提高市場價格。
有分析認為,「高鐵換大米」正式敲定,開創新的合作模式;而連同中國至老撾鐵路已於周三奠基,中方「一帶一路」的東南亞鐵路業務,已邁出重要的第一步。
歷重重波折 泰政變曾擱置
「高鐵換大米」提出至今經歷重重波折。前年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泰,兩國達成「高鐵換大米」計劃,但後來因泰政局突變而擱置。該項目至去年末重啟,但已由高鐵變為現時的中速鐵路,並疑貸款利率未談好而一再延遲動工。而泰國今年5月確定首條高鐵採用日本新幹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