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中捷箱樑墜落事故,兩端 Bearing Plate Assembly(盤承)功能討論

文章發表於 : 2015 4月 13 (週一) 10:07 pm
#0 由 CCP1942
抱歉!
筆者一年前曾派住台灣公務,並簽署「US專業知識Export Control」條例,在此所發表的言論不宜長期刊登。

Re: 中捷箱樑墜落事故,兩端 Bearing Plate Assembly(盤承)功能討論

文章發表於 : 2015 4月 14 (週二) 12:29 am
#1 由 jjq519
中捷鋼梁坍塌
【綜合報導】台中捷運文心、北屯路段工地,發生209噸重鋼箱梁掉落奪走4命重大工安意外,其中最年輕喪命的工人梁孝凱僅26歲,梁孝凱的父親梁博文為中捷中清路段鋼箱梁作業工人,他昨爆料,中清路段的工地趕收車,連接鋼箱梁的螺絲一度只鎖8個,他硬著頭皮加到30幾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梁父,昨撫觸害兒喪命的墜落鋼箱梁螺絲啜泣,並質疑「工程做到一半就被迫要收車,當然會發生意外!」希望相關單位調查清楚。
梁父一名同事說,一節大型鋼箱梁的銜接螺絲最多可達2800顆,但鋼箱梁管空間有限,頂多4到8人可進入施工,每天約6個小時作業,不夠時間把所有螺絲都鎖上,只能先鎖部分,確保鋼箱梁不掉落,之後再補足其他螺絲,「每天趕著收吊車以讓出路權,真的害死人!」另名鋼箱梁作業工人說,在有限時間內,會先上足可支撐鋼箱梁不掉落的螺絲數量,但只鎖8顆肯定不夠!

施工設計有問題
一名中鋼構的員工則爆料,吊掛鋼箱梁時中間沒有支撐架,是造成意外的原因,「根本是工程施工設計有問題」。
台中市土木技師公會常務理事朱弘家說,一般直梁只放在兩個橋墩的端點,在沒外力下先鎖上幾個螺栓,以假固定方式就可穩固,但前天發生意外的鋼箱梁為曲梁,吊掛時中間還須架設一個支撐用鋼架,3個點才能讓曲梁穩定,接著須把所有螺栓鎖好,但施工單位未設置支撐鋼架,只用兩台吊車吊掛,如此做法就必須等到所有螺栓都鎖好,吊車才能離開,檢調單位應調閱施工計劃書,查明「應鎖好多少螺栓吊車才能離開?吊車離開時鎖了多少螺栓?」

下方完全沒支撐
台中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林明勝兩度到中捷事故現場勘查,他表示,墜落鋼箱梁由4節鋼梁組成,每節與每節之間鎖千顆螺絲固定,意外發生時,工人在空中鎖螺絲,連結第三和第四節鋼梁,三和四節鋼梁騰空,下方完全沒支撐力,易搖晃導致墜落,這種空中鎖螺絲作法,像趕時間、趕工,「非常危險、非常離譜!」
林明勝說,標準流程是在地面鎖好鋼箱梁才吊掛,因為曲型鋼箱梁兩端和中間一定要有支撐,所以鋼箱梁掛上橋墩後,可以使用如H型鋼支撐,等鋼箱梁架設完成,再使用焊接或鎖住等方法做後續固定作業。

施工中應要淨空
檢方也認為,弧形鋼箱梁因重心在外側、不穩,標準作業就是在鋼箱梁轉彎處架設「型鋼」當支撐,此外,也須依規定於鋼箱梁吊掛至墩柱帽梁後,將鋼箱梁兩側先以螺絲卡榫做假固定,或灌水泥固定。
林明勝說,回顧意外發生的每個環節,一再凸顯包商貪快的做法,像是一邊吊掛鋼箱梁,一邊鎖螺絲的危險行為,還有曲型鋼梁未擺設中間支撐架,甚至鋼箱梁在吊掛過程和施工中下方應淨空,避免螺絲或鋼板脫落砸傷人,但事發當時卻無交通管制,仍讓人車通行。

記者寫的有些可能不正確
不過現在朝沒有下方支撐來調查了

Re: 中捷箱樑墜落事故,兩端 Bearing Plate Assembly(盤承)功能討論

文章發表於 : 2015 4月 14 (週二) 5:13 am
#2 由 bao200277
各位前輩好.小弟僅以過往之接觸敘述.有誤冀先進不吝指導.

2. Concrete pad上有四個預留洞,安裝了四根膨脹螺絲(大慨用化學黏著劑?)。
國內在帽梁澆置前大部分以旋楞套管(底部加蓋)預留盤承錨碇空間.這四根非膨脹螺絲而是盤承錨腳(碇) .於廠內焊於盤承底板.
http://www.lienfoo.com/i01-2-7.jpg

3. 螺絲穿過lower bearing plate,plate下面應有四顆leveling nut。螺絲的螺帽在何處看不很清楚?
4. lower bearing plate的四邊下方有四塊wedged shim block,暫作支撐,下面空隙日後須用不收縮水泥填滿。
如前所述.既然是焊接plate下面自然無法以 nut控制高程.改以前輩4.所述steel shim block支撐.於前輩圖1圖5可見.但steel shim block周圍會以手拌無收縮水泥裹覆.類似作水準灰誌.以避免吊裝時撞擊傾斜跑掉.

6. 箱樑下方接觸面,有一upper bearing plate,焊結在箱底,可看見有八個空洞,不知作何用途?
http://imgapi.nownews.com/?w=800&q=80&s ... 415f4d.jpg
依小弟猜想是排水功能.在未澆置RC頂板前雨水仍會透過接合母材間隙及頂板手孔進入箱梁裡.一跨裡各接頭皆可從底板母材間隙排出.帽樑上這節箱樑裡加勁板因支承的關係(焊接順序).在角隅處好像不是設計倒圓角(怕這裡積水.底板開8孔).中間各節是設計倒圓角避免焊道重疊.另底板因整跨縱斷面高程具有斜率而與水平的盤承不吻合.經藉由焊於箱梁底跟盤承接合這塊板.製作成兼具調坡塊.
https://encrypted-tbn2.gstatic.com/imag ... chwFqrGEpB
若是鋼構則沒有圖中上方那2根垂桿(而是藉螺栓穿鎖連結箱梁和盤承上盤).水平漸變平板即是調坡塊焊於箱梁底.

Wow! 帽樑上預留洞,真的很大,螺絲在洞中歪歪倒倒,看來什麼化學黏著劑也沒有
如前所述.這4根是焊於盤承底.而不是以一般埋設基礎螺栓方式[埋設(或化學藥劑植筋方式)基礎螺栓.在藉leveling nut盤承座落於上)].所以小弟才會在另版PO文
---吊裝領班就算有鎖兩端盤承螺栓也難逃扭矩翻覆.國內在帽梁澆置前大部分以旋楞套管(底部加蓋)預留盤承錨碇空間.待RC墊澆置後.吊裝前.將盤承依位置.高程座於RC墊上方.待吊裝完一定的數量.才會以無收縮統一澆置.是故有鎖完.盤承也一起下來. ---
在吊裝時藉吊車作業盤承螺栓一定要鎖完.總比事後使用千斤頂來的輕鬆.--但這無助防傾--
對於防傾小弟另版PO文建議(4.於兩端帽梁懸臂端用手鏈滑車和鋼索對箱梁頂端施以斜拉力5.於箱梁底.帽梁上.車道側放置千斤頂防傾)

另jjq前輩內文
---台中市土木技師公會常務理事朱弘家說,一般直梁只放在兩個橋墩的端點,在沒外力下先鎖上幾個螺栓,以假固定方式就可穩固,但前天發生意外的鋼箱梁為曲梁,吊掛時中間還須架設一個支撐用鋼架,3個點才能讓曲梁穩定,接著須把所有螺栓鎖好,但施工單位未設置支撐鋼架,只用兩台吊車吊掛,如此做法就必須等到所有螺栓都鎖好,吊車才能離開,檢調單位應調閱施工計劃書,查明「應鎖好多少螺栓吊車才能離開?吊車離開時鎖了多少螺栓?」---
這是目前比較貼近的判斷.唯一盲點是把鋼構箱型樑當作場鑄梁.想當然爾認為盤承已澆置跟RC墊穩固結合.

Re: 中捷箱樑墜落事故,兩端 Bearing Plate Assembly(盤承)功能討論

文章發表於 : 2015 4月 14 (週二) 6:09 am
#3 由 CCP1942
抱歉!
筆者一年前曾派住台灣公務,並簽署「US專業知識Export Control」條例,在此所發表的言論不宜長期刊登。

Re: 中捷箱樑墜落事故,兩端 Bearing Plate Assembly(盤承)功能討論

文章發表於 : 2015 4月 14 (週二) 7:47 am
#4 由 bao200277
http://imgapi.nownews.com/?w=800&q=80&s ... 415f4d.jpg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 ... vG3skw9iRA
前輩不會啦.孔位距方形鋅粉色還有段距離.且孔位似有凸出底板些許(當滴水線功用)

Re: 中捷箱樑墜落事故,兩端 Bearing Plate Assembly(盤承)功能討論

文章發表於 : 2015 4月 14 (週二) 8:13 am
#5 由 CCP1942
抱歉!
筆者一年前曾派住台灣公務,並簽署「US專業知識Export Control」條例,在此所發表的言論不宜長期刊登。

Re: 中捷箱樑墜落事故,兩端 Bearing Plate Assembly(盤承)功能討論

文章發表於 : 2015 4月 14 (週二) 8:32 am
#6 由 bao200277
前輩小弟會錯意.以為前輩所指是右側帽樑這端.依前輩所指圖2為伸縮縫端並無排水孔設計.其黑影即是螺栓穿鎖處.

Re: 中捷箱樑墜落事故,兩端 Bearing Plate Assembly(盤承)功能討論

文章發表於 : 2015 4月 14 (週二) 3:03 pm
#7 由 colin2549
依照片看來,此處盤式支承屬於活動端,所以此端鋼梁僅是放置於支承墊上,此端鋼樑不具固定功能.
此段鋼樑屬於連續樑的第一段,很可惜無法看出另一端帽梁上是屬於固定端還是活動端.
如果是活動端,不用大腦想也知道放開吊車吊耳後的情形,兩個活動端都無法固定,當然往偏心邊翻落了,現場工程師得好好再教育了.
如果是固定端,就看看固定端支承現場破壞情形就可知道是鎖固不全還是確實鎖固後被連根拔起
一個是施工責任一個是設計責任了

Re: 中捷箱樑墜落事故,兩端 Bearing Plate Assembly(盤承)功能討論

文章發表於 : 2015 4月 14 (週二) 3:47 pm
#8 由 bao200277
colin前輩您好
現在兩端都固定端也沒用,因為盤承和RC墊未緊密結合,尚未灌無收縮,只是座在上面,承擔垂直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