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即在印尼積極布局的日本高鐵,竟然被今年3月才加入競爭的中國高鐵奪走訂單,此事深深震撼日本政府與民間企業,面對中方想盡辦法拿到訂單的強烈企圖心,日本除了深自檢討為何輸給中國,也回神積極布局,要在亞洲其他新興國家的競爭扳回一城。未來馬來西亞、越南,甚至印度,都將看到中日交鋒的激烈競爭。
根據參考消息網報導, 11月下旬,日本將與菲律賓政府簽訂高達20億美元(約合978億元台幣)的貸款以興建客運鐵路。這是兩國簽訂的同類項目中最大一筆訂單,標誌著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已經邁入新的階段。
via
中日高鐵競爭白熱化,主戰場在亞洲新興國家。圖左為日本新幹線列車n700型,圖右為中國高鐵和諧號(左/中新社 右/新華社)
鎖定亞洲區的新興國家,中日2大亞洲經濟巨頭承諾,將斥資數千億美元修建道路、港口和鐵路等基礎設施。分析認為,這對尋求經濟增長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個是利消息。然而,這些國家普遍存在貪污、管理不善、不利地勢,以及複雜的土地所有權爭議等問題。如何確保投資龐大的項目能夠順利落實,是許多貸款國頭疼的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即表示,亞洲需要「改善治理」,需要「有效、透明的監管」「對腐敗持零容忍態度」。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顧問古德曼則說:「這種投資本身就有難度,具有極大的挑戰性。亞洲的根本問題在於,缺少能提供資金的工程以及執行的能力,而非缺錢。」
對此,中國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中國去年發起設立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亞投行、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500億美元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股權融資配合債權、貸款等多種新形式,為基建項目提供融資,為「一帶一路」戰略「保駕護航」。
中國提供融資來獲取市場的方式刺激了日本政府。今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率領企業家訪問中亞5國,希望能在這一「絲綢之路」領域開拓業務,希望提升日本在中亞的「存在」。
安倍曾在2013年宣稱,要在2020年之前將日本的基礎設施出口額從10萬億日圓擴大至30萬億日圓。今年5月,日本當局計畫在今後5年投資大約1000億美元,支援亞洲區的基礎建設。
經濟學家貝哲民表示,「亞洲正在上演一場新的基礎設施競賽。更大的未知數是,政治因素將在何種程度上影響這些規模巨大的基建專案」。
高鐵是中日交鋒的主戰場,據估算,東南亞地區具有數百億美元的市場潛力。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國都計畫興建高鐵,目前,中日兩國可謂勢均力敵。
今年5月,日本率先搶下泰國高鐵,將在曼谷與清邁之間建全長約680公里的路線。為了平衡,泰國也將與中方合作開發一條長達840公里的鐵路。
在印尼方面,經過一波三折的爭奪,中國10月正式奪下雅加達至萬隆的高鐵項目。印尼預計,雅加達—萬隆鐵路將在2019年上半年運營。
馬來西亞和越南則可能是中日高鐵爭奪的下一個戰場。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馬新高鐵明年將招標,中日都有濃厚的興趣。
除此之外,中日爭奪海外市場的「戰火」還延燒到印度,兩國都對印度高鐵進行可行性研究專案。中國日前獲得新德里—孟買高鐵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據了解,日本機構早在3年前就已標下孟買—艾哈默德巴德高鐵的可行性研究專案。(中時電子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