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 寫:不可否認,的確有學店的現象發生。
我認為,追根究底的原因在於近30年來工程產業發展飽和的問題。
因為產業發展飽合(不只工程產業),導致過度削價競爭,並引發從業人員薪資下滑。
薪資下滑進一步導致生育率降低。低生育率的影響在各行各業都會有重大影響。
對於大學而言,在招生學生都有困難的情況下,嚴格學生入學後的表現,顯然對招生不利。
中後段大學中,涉嫌放水的教授,何嘗不覺得痛苦。
畢竟任何正常人都想在自己領域發光發熱...更何況是這些從小當學霸的大學教授...
回到工程產業發展的問題,最大的遺憾政府並沒有工程產業政策。
採購法的最低價決標實施20年來,公共工程委員會只有政府採購政策,沒有工程產業發展政策。
導致國內工程公司在最低價決標的競爭中所累積的實力,無法發揮在工程產業的出口上。
留在國內的工程公司在互相削價競爭下,從業人員的薪水持續降低,物價20年卻是不斷飛漲。
整個工程產業的從業人員,都在一個壓力鍋上,無處宣洩。
本不該發生這種事,土木這個產業,天天有道路、駁坎、排水溝要做,天天有舊屋要拆
天天有新屋交屋,搞成這樣,主要是都被把持跟定型了~~【沒有人想改變】
真的是15年工法如一日啦,我剛好當15年公務員,這15年發包模式都一樣,
大案子有創意理所當然,問題是中小案子都沒改過,因為三級品管的歸類,
公務員只會簽公文,設計監造用的圖說都同一套,施工廠商都是最低標苦撐...
站長說的就是一個大問題啊,採購法到我們這一代快20年,到底發展出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
【金質獎,說穿了我也拿了兩枚小的,策略運用鑽了空檔,不值得一題...
現在哪一個建築金質獎不用BIM?問題是BIM建完,如何導到日後的維管?】
我覺得目前的土建機電業,缺乏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不是互相介紹廠商那種
土木、建築、五大管線的結合,說穿了,會算100題傾角變位法也學不會.....
開挖、基礎、山坡地的實務,會算200題土力基工你也看不懂....
因為,學校沒交,學校只教你計算,連粉土和粒石都不會分,
剛出社會時,磨石子、洗石子、斬石子我不會分....圖說我看不懂
太多出社會要學的智慧,沒能夠傳達給從業人員,不管是哪一種,公司與前輩不放,後面會懂才怪,
大的顧問公司就是把你綁在某一個部門,小的顧問公司就是畫圖畫到死.....
有誰有機會,能主導一個完整的案場?就算有,為何要屈就在「台灣」?
但是,凡是都有轉機,
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契機,過去10年的榮景,個人認為是「智慧型手機」崛起引領的,
這個革命,是很全面的,不僅是打趴特定產業,也帶起另一波產業,
首先是CAD,現在有BIM,可以直觀的討論,不用擔心看不懂圖了,還有學習方面,
很多好的平台,都是工程可以採用的,我很喜歡看YOUTUBE,還有探索頻道的工程系列,
好多力學的解釋,舉例都非常好,根本贏過傳統教科書百倍,尤其是施工學....
以前要宣傳新材料,必須透過建築師抽成,現在很多材料像「樂土」、「蛇鱗漆」都自己打廣告
沒必要給誰「抽」,東西在那,越來越多好東西是年輕採購用在「私人案場」,公家反而落後....
盡量的,如果大家都想進步,在我能掌握的部門,都試著做做看,只要不要被說「圖利」,
大家的一點進度,會變成產業的一大步,
這個土木人平台,對年輕人來說是不夠的,這個介面滿足不了他們,也遲早要轉型,
但是在到來必須轉型之前,還是希望大家多多發表工程的新技術、新工法跟心得
---------------------------------------------------------------------------------------------------------------------
說回來論文,除非一開始就確定方向,否則論文能夠直接「解決」某件事的時代過去了
現在「碩士」要寫出驚天動地的論文,是把全世界的學者都當作白癡?
1960年代電腦進步之後,許多問題都是用「程式」解決了,沒必要找精確解,尤其是工程...
退萬步言,就算你發明一個方法,可以10分鐘手算999靜不定度的結構,那又如何?
電腦只要1秒以內,就算出所有桿件的力學狀態與圖,還可以列印....
更不用說畫進度表,老實說我在工地還沒算過碰過營管學的各種假設....
現代的論文要產業走向,你要看老闆夠不夠力,夠力的話,跟遠雄、潤泰合作,
上網查查「五螺筋」,你就知道什麼論文是「夠力」的,問題是96年至今,幾個工地用過五螺筋方柱?
再進一步,假設有個工地是用3D列印完成,相關論文是「土木」還是「機械」還是「材料」?
有個工地用機器人砌磚,那這篇論文是「土木」還是「電機」?
這些論文是「土木碩士」寫的出來?是「土木教授」弄得出來?才怪.....
所以說啊,大家都罵學校是「學店」,有對,也有錯,因為連教育部都不知道如何教育學生「就業」
-------------------------------------------------------------------------------------------------------------------------
這個國家的教育部,根本算很少跟其他的部門交流好嗎?
大家都以為政府的運作是一群學富五車+胸有成竹的大官,針對某個議題,如如何發展高職生無縫就業
所以教育部、工業局、勞動部坐在一起暢談,然後做會議記錄制訂方針呈給行政院核定?
靠邀,才不是這樣,現況是「各做各的」,
各大學發展自己的,前幾年都只想先保住5年500億...
先在評鑑中活下去,台清交成比學生數、論文量,私大比企業愛好、建教合作,科大比證照量
學校方都在想如何活的好,教職人員忙著招生跟募款,先欺上再瞞下...自欺欺人,無可奈何
各個部門也有自己的計畫要推動,東西舊了、壞了要不要修啊?上面的新南向政策怎麼搞啊?
要教育部推新南向,實在也難為教育部,馬來西亞拿督有錢,學生不送美國日本,送台灣?甘有可能?
這個政府已經太大了然後又負債,未來幾年的首要目標是「瘦身」啦,沒砍人就不錯了,
所以民間還是要「自求多福」,不要想工程會出來主導產業政策,他們自身難保
結論....
大家還是先用既有的資源,這個土木人網站,應該更多討論,更多活水,先充實自己實力再說,
不用怕晚學,因為台灣的土木步調粉慢,你看LRFD推了20多年,我還是看到ASD的計算書,
但是你會LRFD,就可以更精簡材料,你會BIM,就不用拿CAD解釋給看不懂圖的白癡業者(主管)...
我說太多了...浪費大家時間我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