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根據103、108、112三份調查報告的數據與分析,以下列出5個看似違反營造業從業人員直覺,但卻在統計中呈現的數據,並說明可能原因:
1. 高負債比率超過七成
• 數據:112年報告顯示整體負債及權益總額中,負債占比高達77.3%。
• 原因:雖然從業者直覺上可能認為營造業企業資金充裕,但由於工程資金密集、需要快速籌集大量資金以承攬項目,企業往往依賴高槓桿運作來擴大規模,從而造成高負債率。
2. 市場上小型企業占比遠超預期
• 數據:報告中丙等綜合營造業與土木包工業分別佔總家數的37.5%和35.5%,而甲等企業僅約17.7%。
• 原因:從業人員常認為大公司主導市場,但事實上由於營造業申請門檻較低,許多業者以小規模、低資本運作進入市場,導致中小型企業數量眾多,市場競爭形態也較為分散。
3. 純益率偏低,僅7.6%左右
• 數據:112年調查報告指出,行業純益率約為7.6%,遠低於許多從業者預期的高利潤。
• 原因:高昂的人工成本、管理費用及強烈的市場競爭,加上企業依賴大量負債進行擴張,導致利潤率被成本壓縮,顯示出營造業在工程執行和成本控制上的挑戰。
4. 勞工缺口數據遠超現場直觀感受
• 數據:112年報告中顯示全行業勞工缺口約5萬2,963人,其中基層勞工缺口就超過3萬9,859人。
• 原因:一線現場可能看到的是臨時用工調動或部分彈性工,但調查涵蓋了全行業固定、長期缺口,統計方法將所有缺口累計起來,顯示出實際市場對技術、管理與基層勞工的需求遠超過企業現有招聘情況。
5. 存貨及存料週轉率大幅提高
• 數據:103年報告顯示存貨週轉率約36.5%,而108年數據則顯示存貨及存料週轉率提高至52.4%。
• 原因:從業者往往認為營造業因庫存管理較為傳統,建材存量龐大且周轉緩慢。但隨著行業數據化管理與採購策略升級,部分企業開始強化庫存管理,實現“零庫存”或即時採購模式,從而顯著提高資本運用效率,這與傳統認知形成鮮明對比。
這五個數據點,從資本運作、企業規模、利潤率、勞動市場與庫存管理等多角度揭示了營造業現況的另一面,這些結果可能與從業者根據日常現場經驗所形成的直覺不符,但正是這些量化數據提供了更全面的產業現實參考,有助於業界重新審視管理策略與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