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的指標性工程,印尼雅萬高鐵不僅是一條交通動脈,更成為一個展現中國高鐵從規劃、建設到營運維護全產業鏈輸出能力的「樣板工程」。自2023年10月17日正式通車以來,這條連結印尼首都雅加達與旅遊名城萬隆的鋼鐵巨龍,正以驚人的營運數據和本土化成果,向業界展示其成功的關鍵密碼。
根據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6月25日,雅萬高鐵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累計發送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動車組列車安全運行里程超過463萬公里。這一數字不僅是運輸量的里程碑,更象徵著公眾對這項新型基礎設施的高度信賴與依賴。
營運數據全面解析:從初期磨合到運能巔峰
雅萬高鐵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其客流呈現出強勁且持續的增長態勢。回顧其營運一週年(2024年10月17日)的成績單,當時累計發送旅客為579萬人次,安全運行257萬公里。短短八個多月後,這兩項核心數據幾乎翻倍,充分證明其營運策略的成功。
為應對日益旺盛的客流需求,由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與印尼鐵路公司組成的中印尼運維聯合體(OMC),展現了卓越的營運彈性。他們借鑒中國高鐵成熟的運輸組織經驗,成功應對了聖誕節、齋月、開齋節等重大運輸節點的挑戰:
運力提升: 每日開行的動車組列車從初期的14列,逐步增至高峰期的62列,增幅超過4倍。
座位供給: 旅客席位從每日8400多個,大幅擴充至37000多個,有效緩解了一票難求的狀況。
營運高峰: 曾創下單日最高發送旅客2.5萬人次的紀錄,單列列車最高上座率更是高達驚人的99.64%。
這套靈活的運力調配,不僅將雅加達至萬隆間的旅行時間從3個多小時革命性地縮短至46分鐘,更透過網路售票(佔比達82%)、靈活浮動票價、多樣化站內餐飲服務等措施,徹底改變了沿線民眾的出行體驗。
技術與管理的雙重輸出:克服挑戰與知識轉移
對於土木建築業界而言,雅萬高鐵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硬體建設,更在於其後續營運維護所展現的「軟實力」。中印尼運維聯合體面臨著印尼獨特的地理與氣候挑戰,卻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營運團隊高標準執行列車調度、設備養護與安全風控,成功應對了暴雨、泥石流乃至地震等突發自然災害,並特別加強了雨季的行車安全管理,確保了超過463萬公里的安全運行紀錄,正點率維持在高水平。
更具深遠意義的是其本土化戰略與知識轉移。中方團隊透過「理論培訓、模擬操作、師帶徒」三位一體的模式,系統性地培養印尼本地人才。截至目前:
培訓規模: 已有600名印尼學員完成資格性培訓。
官方認證: 其中263名學員取得了印尼交通部(MOT)的正式認證。
獨立上崗: 34名印尼籍動車組司機已能在中方師傅的指導下實現獨立駕駛,另有40名車務應急值守員與車站綜控員已能獨立作業。
這一系列成果,標誌著雅萬高鐵正從一個「引進」的項目,逐步轉變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本土化」資產,為未來可能的延伸線路建設儲備了寶貴的人力資源。
輻射效應顯現:「高鐵+」模式帶動區域經濟
雅萬高鐵的開通,正在沿線催生顯著的「同城效應」與經濟效益。哈利姆站、帕達拉朗站等高鐵站點周邊,商業活動日益繁榮,帶動了大量個體經營者的收入增長。
印尼政府正積極依託高鐵探索「高鐵+旅遊」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將沿線豐富的旅遊資源串聯起來,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此外,高鐵的電能驅動模式也帶來了顯著的環保效益。據印尼官方統計,該項目每年可節省約3.2兆印尼盾(約合14.7億人民幣)的燃料支出,並在2019至2023年間,為雅加達與西爪哇地區貢獻了86.5兆印尼盾(約合400億人民幣)的GDP。
展望未來,在中印尼建交75週年的背景下,兩國鐵路企業將繼續深化合作,動態優化運輸方案,持續提升服務品質。雅萬高鐵的成功實踐,不僅為印尼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為全球大型跨國基礎設施項目的後期營運與永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