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對綠建築有興趣的可轉念熱流組
⌂⌂⌂ 土木系的學生,如果對綠建築、生態工法有興趣的,可選擇轉念機械系的熱流組。
⌂⌂⌂ 綠建築的領域可略分成兩大系統,一個是外殼節能(屬於建築設計領域),一個是空調系統(屬於機械熱流組領域),大部分的人都以為綠建築是建築的東西,其實建築節能最重要的核心是空調系統,是機械熱流的領域。(改善空調設計可節省的能源,遠大於外殼節能)
⌂⌂⌂ 生態工法是個概念(不要把它當成一種專業領域),最好的生態工法就是減少開發敏感區域,所以不要跑去唸什麼生態工程相關的研究所,把工程唸好然後有生態的概念就可以了,況且開發多是政治問題(非專業能決定)。
1. 為什麼說改善空調設計可節省的能源,遠大於外殼節能:因為外殼節能的技術,例如開窗率、開窗尺寸、遮陽裝置、以及外牆選用材料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減少熱輻射的吸收。但建築設計會牽涉到美觀、設計感、業主意見。會受非專業因素影響,常常不能達到設計理想。
2. 外牆熱輻射的吸收僅是所有熱能的來源之一而已,如果你做過完整的空調系統設計就會了解這個概念,也會感受到它所佔比重不是最大的,而整個空調系統的規劃才是決定建築整體耗電量的關鍵因素。
3. 以往空調設計在台灣並不算機械系的主流,大部分熱流組的都跑去做電子元件的散熱,少數人跑去做空調設計,即使在台大空調相關的課程也不多,但其重要性已越來越明顯,空調設計未來發展的空間還相當大,因為過去錯誤的設計太多太多,光做空調節能的改善,案子多到做不完。
4. 外殼節能的技術,只要幾天就可以學會了(簡單的說就是盡量減少開窗率、配合深遮陽、以及選用隔熱窗、屋頂隔熱材料);而空調技術需要幾年才能學會(要先具備熱力學、流體力學、流體機械、電工學、控制工程的基礎)。
5. 聰明的應該知道是要學幾天就會的技術,還是要學幾年才會的技術比較有價值,唸工程的當然要挑最核心、最關鍵、最有價值的技術來學。
6. 多唸一科熱力學,就可以轉到熱流組了,而且熱力學的確是一門很有價值的學問,所有唸工程的人其實都應該學會熱力學。(ex:材料力學、電磁學等都是工程師必學的基礎)
7. 轉到機械所後,可規劃唸三年,先修一年機械系的基礎課程,然後再做研究。(只要補齊一些關鍵科目就好,不用通通都要修,剩下的自己自學或從工作中學更快)
8. 題外話:台灣的高等教育的確是太過狹隘了,一下子就鑽進過小的領域學習,卻沒有打好基本工程學與科學的基礎(ex: 每個工程師都該學會材料力學、熱力學、電磁學,不管你是什麼科系的),所以容易變成工具人、獨眼龍,視野與創造力狹隘就很難有創新與整合能力,也就是目前工程師最欠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