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資料
全球化之終?
德國明鏡週刊,Spiegel Online
Gabor Steingart in Washington, December 11, 2007
翻譯:HubertYu http://www.socialforce.tw/phpBB/post_572393.html#572393
巨大的政治變遷常發軔於最渺小的疑慮。這樣的疑慮正開始浮現於美國總統大選。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正表示,自由貿易也許畢竟沒那麼好,這標誌著全球化之終的響鈴嗎?
中國思想家老子曾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政治運動亦是如此,發軔階段常僅不過是政治核心所爭辯的疑慮罷了。冷戰就是個現成的例子:對於對抗政策的日益懷疑,終導致低盪。

就日益懷疑自由貿易而言,總統參選人希拉蕊並不孤單
中國今日也應將現狀歸功於疑慮。共產黨領袖鄧小平停止相信毛澤東與馬克思的能力,而打造不斷發育的國家。甚至今日新大陸的英國移民都將是英國人,若當時這些移民並未懷疑母國的善意。疑慮轉為憤怒,進而爆發戰爭,最終誕生今日所謂的美國。
類似的疑慮感現已進入美國總統大選,並將成為改變歷史的力量之一。民主黨籍總統參選人希拉蕊已經疏遠自由貿易的概念:這形塑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世界觀。該理論認為國家之間自發性的貿易增進所有參與者的財富,且任何形式的貿易都優於沒有貿易。自哈瑞‧杜魯門(Harry S. Truman)總統後的所有美國總統,都在任內盡其所能排除貿易的關稅限制與障礙。
說今日的全球化是自由貿易的產物並不誇張。當論及經濟政策的基本問題時,總有普遍與跨黨派的共識,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接下前任者的傳統,將美國、墨西哥與加拿大共組於北美自由貿易區之下。
然而參選人希拉蕊正打破前任者的遺產,包括自己的夫婿。她不再相信與其它國家的貿易會自動自發地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她最近告訴《金融時報》,傳統理論不再是真理。若她當選總統,打算撤回進行中的杜哈回合世界貿易會談。在希拉蕊的觀點中,拾起現任布希總統所遺留的貿易政策「不是選擇」。
委外服務(outsourcing)的威脅
根據全面性的民意調查,民主與共和黨陣營的多數選民都有與希拉蕊相同的疑慮。美國巨大的貿易赤字:進口總值高於出口,烙印在美國人的靈魂。當代美國最大的出口似乎是中產階級的待遇優渥的職業。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暨前聯準會副主席亞倫‧布蘭德(Alan Bliner)表示,首先發生在藍領勞工,並擴張到軟體工程師的(委外服務)趨勢,將襲擊投資銀行航員與製藥研究員。根據布蘭德,至多4,000萬美國就業將面臨委外服務的威脅,這數據是美國當前製造業部門勞工總數的兩倍。

圖:雙赤字。
2001年,當布蘭德仍是自由貿易信奉者,寫道:「如同亞當‧斯密以降99%的經濟學家,我從頭到腳都是個自由貿易者。」要追蹤布蘭德與希拉蕊兩人內心的改變,就值得旅行到麻省理工學院某棟建築的樓上。長廊兩側嵌入著過去幾世紀顯要經濟學家的肖像,包括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與卡爾‧馬克思。該長廊終點是間辦公室,辦公桌後坐著92歲、繫著蝴蝶領結,正吃著壽司的保羅‧薩孟森(Paul A. Samuelson)教授,他曾任包括艾森豪與甘乃迪總統在內的數位總統顧問,並獲得197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教課書是所有經濟學學生的必讀書籍。
薩孟森閱讀進出口統計,就如同尋常人閱讀天氣報告那般。他監控經濟的衛星圖片,並企圖區別龍捲風與颶風。他已經長期預測我們即將面對的經濟海嘯。若我們等到巨浪襲擊沙灘將為時已晚。薩孟森表示,這經濟海嘯的力量將摧毀許多事情,包括存留下的美國工業。在最佳狀態下,所留在美國的是薩孟森所謂的「美國辦公室經濟」。
薩孟森認為全球化是零和遊戲,亦即一方得勝、一方為輸家嗎?不,再用完壽司後他如此回覆。世界財富將持續增加,然而,他很快地補充道,不幸地是將不適用於社會中的所有團體。
但是全球化贏者的獲利將抵銷失敗者的損失嗎?不。根據薩孟森,對美國而言,當前全球化的後果是負面的。他說,比起亞洲上升的經濟,美國正在「贏─輸」的局面。當美國正失去資產時,亞洲正獲得經濟力量。
批評自由貿易的希拉蕊正以薩孟森(的看法)為底。薩孟森的疑慮現在正是希拉蕊的。
疑慮者聯盟
疑慮者聯盟現在成為美國多數。許多人詆毀自由貿易者的頑強,這些人曾被視為腦袋清楚的管理政策形塑者。即使如共和黨,他們認為理論家為某原則辯護就只是為了那個原則的目的。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邁可‧哈克比(Mike Huckabee)表示,「下任總統必須理解,沒有公平貿易就沒有自由貿易。」
譯註:哈克比是前阿肯色州州長,共和黨保守派,目前在共和黨總統出選民意調查有後來居上的趨勢,暫居第二。
政治人物自動自發地感受或替疑慮者發生,並帶到正確的政策嗎?很不幸地是還沒。疑慮也意味著毀滅,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就是最好的例證。蘇聯改革者不再相信基於計畫經濟與控制於情報服務的體系能生產財富。但是他也無法提供替代選項。蘇聯帝國瓦解,且工業生產下滑。最終,俄羅斯人比崩潰前更窮。
自由貿易爭辯論,要時時謹慎。保護主義,或美國經濟孤立主義將可能成為致命的療法。若成為總統,也許希拉蕊將從中國偉大改革者鄧小平的經驗中學習。鄧小平懷疑任何事情,包括自己的世界觀。縱觀一生,鄧小平偏愛小幅度的政策。這正如鄧小平所謂的「摸著石子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