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
為什麼組合誤差不用算固端彎矩呢?
是不是應該按照溫度變化那一題一樣求出固端彎矩呢?
謝謝



現在的時間是 2025 5月 02 (週五) 9:54 pm
版主: 老師
s9428001 寫:老師好
為什麼組合誤差不用算固端彎矩呢?
是不是應該按照溫度變化那一題一樣求出固端彎矩呢?
謝謝
s9428001 寫:老師好
為什麼組合誤差不用算固端彎矩呢?
是不是應該按照溫度變化那一題一樣求出固端彎矩呢?
謝謝
trlct 寫:s9428001 寫:老師好
為什麼組合誤差不用算固端彎矩呢?
是不是應該按照溫度變化那一題一樣求出固端彎矩呢?
謝謝
A:
1.你所舉的第一個例子,相當於是支承變動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是要依你的解題方法作討論。
2.如果採用「傾角變位法」,那你有兩種選擇:
(1)你可求相應的固端內力(注意,不是只有固端彎矩喔),亦即「加鎖內力」,再分析承受「解鎖外力」的結構。
(2)分析支承變動所造成的桿件側移。就如你所附之例子中之解法一樣。
PS.上述兩種方法的比較,請參考「細說結構學」 p.5-70 中「題型剖析」的說明,及其後的範例。
3.如果採用「彎矩分配法」,那你必須求相應的固端內力,亦即前述第(1)種選擇。因為,彎矩分配法本來就是將側移的影響納入「固端內力」作分析。
PS.「彎矩分配法」處理支承變動的問題,請參考「細說結構學」 p.6-45 中「題型剖析」的說明,及其後的範例。
4.至於溫度變化那題,請參考「細說結構學」 p.5-90 中例 2,其中之解法並未求固端內力,你可作比較。
aaron8889 寫:A:
1.你所舉的第一個例子,相當於是支承變動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是要依你的解題方法作討論。
2.如果採用「傾角變位法」,那你有兩種選擇:
(1)你可求相應的固端內力(注意,不是只有固端彎矩喔),亦即「加鎖內力」,再分析承受「解鎖外力」的結構。
(2)分析支承變動所造成的桿件側移。就如你所附之例子中之解法一樣。
PS.上述兩種方法的比較,請參考「細說結構學」 p.5-70 中「題型剖析」的說明,及其後的範例。
3.如果採用「彎矩分配法」,那你必須求相應的固端內力,亦即前述第(1)種選擇。因為,彎矩分配法本來就是將側移的影響納入「固端內力」作分析。
--------------------------------------------------------------------
請問為什麼傾角變位法(1)所求的是固端內力而不是叫固端彎矩
另外什麼題型適合用解法(1)什麼題型適用解法(2)
謝謝~~~
cance 寫:s9428001 寫:老師好
為什麼組合誤差不用算固端彎矩呢?
是不是應該按照溫度變化那一題一樣求出固端彎矩呢?
謝謝
這只是表示上的問題,86土木技師你也可以先算BD柱的固端彎矩為-3EI*0.6/L平方,再利用彎矩分配法分配到BA、BC敢件,這樣算應該是最快的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