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廣告
ewb2 寫:我想回應一下前面有人提到的「洩漏底價」的問題,
印象中(不知對不對,因為google不太到),
很久以前的標案,好像有所謂「合理標」的決標方式,
就是不用最低標,而以標價最接近某個合理值的廠商得標,
好像造成了很嚴重的圍標問題所以後來廢了,
那個時候的「底價」應該有很大的價值。
現在都用最低標或最有利標,
即始最有利標或限制性招標議價,
當議價廠商僅餘1家時,廠商表示願依底價承攬,
機關還不得拒絕,所以探知底價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麼致命了。
反而我在每次簽標案底價陳核定時,
都會想除了因為採購法的規定外,這個動作的意義在那裡?
預算金額、預計金額到底有什麼顯著的差別,
我的經驗都是預計小於預算,長官核的底價又小於等於預計,但想不出是什麼道理。
小弟也常在想底價的意義 也從來沒有人正確說明過其作用 還真不知道正確來源
在不透明公開時代 有人圍標 底價是一道防線 每個廠商標價都不合理的高 底價就成了機關
取得合理標價的防線 不過首長如果搞怪 這防線就沒用了
低價搶標的時代 底價有防止過低標意義 低於底價80% 就很多程序要做
個人認為越是透明公開的東西 預算抓的越精準 底價越沒有用 大家競價的結果 最低標自然產生
底價如果合理 算是給機關一道合理價位的保證
至於洩底價問題重不重要 知道底價有沒有用
在公開招標來說 你知道底價 但時還有其他競爭者啊 還是得把價格壓低才拿的到標案
限制性招標的議價 底價才重要 如果可以知道底價 可以放膽寫"依底價承包"
如果不知道底價 就一次一次減 減到廠商可以接受的底限時 卻還沒進底價 就頭大了
但廠商可以不願再減 確保廠商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