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b2 寫:我是認為,如果原po自已已經知道或感覺到這個工程案可能有問題,
也就是鑽心取樣要過的機率很低時,
請教ewb2大哥,
Q1: 尚未作實驗,如何事先已經知道或感覺到(別人的)這個工程案可能有問題?
Q2: 粗工與有名有姓的高普考考生身份不同?誰指定地點抽樣?有無書面紀錄?
Q3: 這種搞法跟『始作俑者』有何不同?
Q4: 討論排除汎道德,不要高調,
用達爾文進化論來講,反正就是 倒楣被騙.....怪自己怎麼會笨到被騙....自責....
這種事不抓出來講清楚,那大家等著好了,『大規模坑儒』也是很符合進化論的想法,剛好爾以。
體力弱、被騙的經驗淺薄,所以需要坑儒一下。
公務界、業界的信賴完全打破。沒有信賴感的業界(或社會),多殘忍的事都做的出來。
要進化,大家來進化,這次同事把我押上『公訴罪的機率』,下次換我換個手段『敬酒』。
按事件機率分配,
最保險的辦法就是:『人人不相信』、『事事報告』,報告的成本極低,但不輸給『大規模毀滅武器』。
才有辦法 幫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鎖上保險 against failures.
請我吃羹的手段百百種,也不只是一級品管會出事,三級品管承辦人被騙的機率很高。
S1老闆的隨便幾句不經意的口頭指示(記得開錄音機,但他一定會說,拍謝我那時講不清楚,老闆你慢慢跟檢調講吧)、
S2或函稿退回重謄(站上學長是說公文期限快到了,再送到老闆桌上),
S3甚至依法辦理的簽稿都出不了機關大門(這下你可無解了,來文已經歸檔,你自己發動的簽稿、函稿,老闆不簽),
S4調整職缺,教訓我這個白目,萬一仿效風起,妨礙廠商業務(也無招了吧,重考。)
處處隱藏殺機,反正我又不知道哪時又要吃到羹。
Q5: 比較爭議的是『反正是羅生門』啦,沒人知道的啦,安啦。
而且集體皆如此自我催眠,這等於是把自己的職業生涯賭上公訴罪機率,
好死不死,找到粗工了,某某記得他是誰,一供出來,致生『相當因果關係』
就算,一萬個僥倖,最後判沒罪,也剩半條命。
我不否認從事任何行業也有出事機率,
但大家都會記取教訓,持續改進,老闆、股東都會諒解。很多股東都是這麼想,
『靠,機運不好,但員工、經理人、制度真的都盡力了,就算公司倒了,大家還是朋友』
員工就把最大的風險(公司倒了)轉嫁給股東。有專業技師牌,有其他專業能力,失業就失業,哪怕找不到工作。
但公訴罪 不是這樣,公務界是相反,組織把風險轉嫁給個人,以維護組織的『超然』與『超穩定結構』。
上法院完全沒有轉圜餘地,法條是絞肉機,被國家機器咬到,是不管局長、拿幾個博士。
就因為公訴罪太嚴重了,整個社群每個個體經過反覆推估,
紛紛把不利的機率『透過資訊不對稱』、『轉嫁給不知情第三者』、『反正是羅生門』、『埋起來』
講難聽點,廠商天天要公務員配合作『人食人』、『上吃下』、『下騙上』的事情,其實也不稀奇。
就靠這幾招,不用犯意聯絡,各級公務員會自動化處理。『透過資訊不對稱』、『轉嫁給不知情第三者』、『反正是羅生門』、『埋起來』
只要書面沒問題,其他等同讓廠商『予索予求』。
難怪廠商詢價後,習慣性以79折拿標案,拿到後慢慢操弄品管人員就好了。
因為大部分的公務界,向後轉,眼睛自動閉起來,不看沒事,看到有事。
大家最好是能拿到全盤資訊,有那麼丁點機會保護自己不被騙。
這真是太聰明啦。公務界有你這句『羅生門』,謝謝你,我開竅了。
『小明,拍謝,A廠商說,要借用你的左小指頭第一節。不會出事的啦。我拍胸膛咚咚咚給你作保證,安啦。』
『長官,拍謝,B廠商說,要借用你的右耳垂面積約1平方公分。不會出事的啦。我也咚咚咚咚,比你多一下。』
基於恐怖平衡,一定要想盡辦法弄成『大家都有事』、最後『大家都沒事』。
不要聊公訴罪,那要坐牢,太沈重了。大家拼考試,都在想月退俸麥克麥克,出國遊山玩水,
讓我混到月退俸就是我的,是吧?!
■司法院官員指出,少數違法失職軍人和公務員,不法事由爆發時,即辦理退休、領取退休金,必須修法防堵不肖公務員鑽法律漏洞,強化懲戒功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 ... day-p8.htm
■遭彈劾退休金照領台監院將全面清查
http://www.epochtimes.com/b5/9/3/24/n2472978p.htm
■國家賠償法施行以來,納稅人付出國賠金額累計達七億四千三百多萬元,公務員犯錯居然要再花納稅錢來賠,這是什麼道理?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 ... 04,00.html
聽說還越來越嚴格。
~~~~~~~~~~
成語故事:始作俑者
【大紀元10月14日訊】
這句成語出自於《孟子•樑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樑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樑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樑惠王回答說:“沒有什麼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樑惠王說:“也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著說: “現在大王的廚房裡有的是肥肉,馬廄裡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或開始某種惡劣風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