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減價驗收與實做實算之差異

文章發表於 : 2010 5月 05 (週三) 11:23 pm
#0 由 煌翔
請問各位前輩:
針對減價驗收與實做實算之差異,請問應該如何去區別呢?例如在政府採購法中或是在實際驗收過程中,有無規定在何種情況下應採用減價驗收,在何種情況下採用實做實算?煩請各位前輩賜教!謝謝!

文章發表於 : 2010 5月 06 (週四) 12:53 am
#1 由 ftc693
簡單的回復一下文章

剛好最近支援監造部也遇到一件減價收受工程

擋土牆 規定 尺寸 與包商索做尺寸不合

譬如頂寬40 包商只有做38

那就只能算38得錢給他 並且由於不符設計寬度 要依契約做罰款的動作

------------------------------------------

一般實做數量的話

有點類似 設計圖上 護欄 或是 AC 給10單位的數量

但是現場確需要11單位 或是 9單位

就要照現場時做數量計價給包商。

Re: 減價驗收與實做實算之差異

文章發表於 : 2010 5月 06 (週四) 2:30 am
#2 由 紫煌
煌翔 寫:請問各位前輩:
針對減價驗收與實做實算之差異,請問應該如何去區別呢?例如在政府採購法中或是在實際驗收過程中,有無規定在何種情況下應採用減價驗收,在何種情況下採用實做實算?煩請各位前輩賜教!謝謝!


實做實算應該是指「單價」承攬的案件,例如甲機關年初跟乙工程簽「開口契約」,若是有天災,乙公司被甲方通知,出工、出車、出機具,因為契約規定的是單價,比如說1工1天2500元,機具4小時5000元,瀝青1包400元等等,看出多少工,鋪多少瀝青,按「實做數量」乘上單價計費。

減價驗收是指包商做的東西跟設計不符。機關跟監造「沒有」在工期中發現,或者是「發現時來不及了」,此時機關基於各種理由(例如工期),或覺得敲掉重做不符合「比例原則」,可以在加計罰款之後,允許「減價驗收」。
這邊要注意的是,
第一,「減價驗收」是機關的裁量權,包商是不能「主動要求」減價驗收的。反過來說,遇到認真的公務員要包商拆除重做,工程會的解釋是「亦不」違反契約精神,機關承辦不會有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問題。
第二,減價驗收的前因,是因為沒有照圖施工,所以伴隨而來的責任就是罰款,以台北市來說,都是罰6倍,包括減掉的1倍,對包商而言做這項工程,實際上是被罰7倍款。之前遇到的審計人員,還有指責單位為什麼不重罰「20倍」的。
第三,減價驗收必須安全無虞,並經會驗、監驗、主驗同意,簽報上級同意後方可執行。
不這樣做,檢調、政風很快就會找上門來(因為個人認為公家機關所有電話其實都有監聽,公家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廠商應該有個認知,有時候不是機關承辦龜毛,而是行政機關上面有好幾個後母叮著,即使今天歷經訴訟打贏官司,工程會也很挺廠商,這不代表審計、政風、檢調就認同這種說法。

小弟以前的機關遇過「同等品」問題,廠商宣稱該同等品效能不輸契約規定的產品(契約上有把同等品的規範給定出來,打電話問工程會也得到正面答覆),但那一次簽報「減價驗收」的結果(副牌比原廠便宜,少的錢不給),上級機關不同意,原因是上級機關「政風」認為,「同等品」這條條款的主要用意,是要廠商提出「同等品之上」的產品,卻又不跟機關加收錢才使用的...
最後也是整組拆掉,叫廠商換原廠貨。廠商虧了100多萬....

文章發表於 : 2010 5月 07 (週五) 11:37 am
#3 由 jjq519
採購法第72條
施行細則98條請參閱

文章發表於 : 2010 5月 07 (週五) 10:12 pm
#4 由 煌翔
非常感謝各位前輩的指教,我已有初步的瞭解,感恩!

實作實算?減價收受?

文章發表於 : 2010 6月 08 (週二) 10:41 pm
#5 由 原住民
請問各位大大...
小弟遇到的是驗收時AC鋪面厚度不足,原本要求加封2.5cm,但因後來道路中斷,
承包商無法施作,承商有請公會鑑定(鑑定12點,100%>2點>90%;2點厚度又不相同),
單價分析AC是以m2為單位,如果真要減價收受,
結算明細表是要更改單價嗎?(我很疑惑?),還是直接換算成其數量呢?

Re: 實作實算?減價收受?

文章發表於 : 2010 6月 10 (週四) 3:21 pm
#6 由 jjq519
原住民 寫:請問各位大大...
小弟遇到的是驗收時AC鋪面厚度不足,原本要求加封2.5cm,但因後來道路中斷,
承包商無法施作,承商有請公會鑑定(鑑定12點,100%>2點>90%;2點厚度又不相同),
單價分析AC是以m2為單位,如果真要減價收受,
結算明細表是要更改單價嗎?(我很疑惑?),還是直接換算成其數量呢?


其餘10點厚度如何?

AC的問題 通常契約規定(但不知道你們契約怎麼訂) 如果在原設計厚度90%以上 是不必加鋪
但為何驗收時厚度跟公會鑑定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