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3 頁)

有哪家監工每一次鋪AC在"全程"拍照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2 (週四) 11:56 pm
#0 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823933.shtml

鋪路全程拍照 造假…案情不單純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 2010.09.02 04:05 am

  瀝青鋪面厚度不足、含油量過低,容易產生裂縫,遇大雨就坑洞處處,台南檢方調查發現,多家受託代驗道路工程的實驗室都被買通。
  台南縣爆發道路工程弊案,專家異口同聲說:「太離譜了!」卅年工程經驗的台北縣副縣長李四川說,雖然柏油路的鑽心樣本被調包,現場應該要有監工、驗收官,全程還要拍照存證,這麼容易造假,「案情應該不單純」。
  李四川歷任台北市新工處長,目前督導北縣工務局推動路平專案。他表示,道路改善工程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先刨掉舊的柏油路面,通常約十到廿公分之間,而且「刨多少就要鋪回多少」,過程都由監工拿尺量測並拍照存證。
  李四川表示,營造商把瀝青粒料載到現場,就要取第一道樣本送驗,如果通不過試驗,廠商就要扛起刨掉重鋪的代價。一旦鋪設完成,鑽心取樣就是品質查驗關鍵,包括瀝青混凝土厚度、粒料配比(篩分析)和含油量(瀝青的黏稠度),即使過了第一關,過不了鑽心取樣,照樣得重鋪。
  李四川說,一般廠商會在道路工程上下其手的地方,主要是瀝青混凝土用多少回收料和含油量。他表示,回收料比新料便宜兩到三成,而且為了符合規定的品質,必須多加一些黏著劑,增加回收料和瀝青的握裹力,提高強度,但廠商通常會減少黏著劑的比例。至於含油量的意義和黏著劑差不多,這指的是瀝青的含量,若不足,混合的礫石就顯得鬆散,一下雨就很容易產生裂縫,「很快就得重鋪」。
  另外,拌合好的瀝青混凝土運到鋪設現場,溫度常常低於標準,監工若不嚴格要求,鋪出來的道路壽命也不長。李四川說,上述道路品質都可透過鑽心取樣檢測出來。
  李四川強調,整個銑鋪過程都要拍照存證,拍照時必須拍到道路兩旁的相對建築,不能只拍路面的局部,否則容易造假,「除非監工到驗收人員一路包庇,否則還是能察覺有異」。
結構技師蔡榮根說,一般剛鋪好的柏油路最好養護一天以上,才能確保道路的壽命;像台北市的交通流量大,最近的路平專案就採「封路」,強制養護一天以上才開放通車。不過,以台南縣這些鄉鎮道路為例,恐怕也沒有遵守這項養護規定,值得深入追查。
【2010/09/02 聯合報】@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3 (週五) 12:48 am
#1 由 lawrencechen2004
李副縣長講的,不是標準流程嗎?

我們跟「四川」開會(肅殺很重),一定全程錄音。

北縣道養,歷年來出過很多事,這麼謹慎不是沒有道理。

還需 TPC道養的朋友補充一下。

電機系當工務局局長,嗯,四川真的太厲害了。
~~~~
李四川,台北工專電機科畢業,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碩士,歷任工務局新工處幫工程司、副工程司、兼工務所主任、正工程司、副總工程司及總工程司職務,今年一月十六日調陞該處副處長職務迄今。
至於李四川調陞後所留新工處副處長一職,陳威仁表示目前正在評估,人選尚未定案。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3 (週五) 1:14 am
#2 由 lawrencechen2004
因為上下串通好,低價搶標品質低落,所以改「最有利標」?

太神奇了,傑克,這是甚麼邏輯?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824307.shtml
工程會:中小工程 品質確實較差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2010.09.02 04:05 am


工程會主委范良銹昨天坦言,目前中小工程品質的確較差,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改善。

范良銹說,現在一億元以上的工程品質已有提升;但五千萬以下、直接與人民相關的中小工程,品質確實較差。他說,今年工程會已開始加強中小工程抽樣稽查工程招標也改採「最有利標」評選,防止低價搶標的弊端

【記者劉金清/台南縣報導】台南縣政府工務處長蘇金安說,最近將開會研擬改善辦法,未來考慮輪調檢驗實驗室,避免衍生弊端。

【2010/09/02 聯合報】@ http://udn.com/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3 (週五) 8:42 am
#3 由 ciani
這篇新聞大家有看出什麼端倪了嗎
為什麼會有檢調去查呢
如果我沒猜錯
應該是同行去檢舉的
路面不平 這種經驗應該所有人都有吧
上到省道 下到 產業道路
卻只有這各區域發生
檢調去查

其實實驗室只負責對樣品負責
這是實驗室最愛的講法
會查到實驗室 代表...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3 (週五) 9:31 am
#4 由 good9170
我之前在學校的實驗室做過
也有幫廠商驗證之類的
不過有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實驗室
就拿再生瀝青來說
譬如規範回收瀝青最多用到百分之40
但是有些廠商會用到百分之60以上
老實說
檢驗時真的很難發現
回收瀝青和新瀝青的試驗有差別
新鋪瀝青試驗不會用到高溫爐和蕭氏粹取吧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3 (週五) 9:32 am
#5 由 qwereer2009
關於瀝青混凝土這方面
1.除非國道或公路局比較大的鋪設工程,一般會規定使用再生或新料,而且試驗方面也做得很徹底
做一個新的整個配比設計,新瀝青的黏滯度、針入度,再生瀝青混凝土萃取的再生瀝青黏滯度、
針入度都會做,但是國道目前是不使用再生的。

2.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工程,契約可能定的不是很完整,甚至使用新料或再生 或瀝青種類是AC-10
都沒有規定出來,這方面廠商就比較容易動手腳。

3.使用新料,廠商可以偷。偷加刨除料、一般常用的AC10減量 偷加AC5、級配料使用劣質的砂石
這些要偷太容易了,拌出來,沒在瀝青界打滾一二十年,根本看不出來。

4.使用再生料,瀝青的黏滯度會有規定上限,而且添加刨除料百分比 也有規定
但是,以台灣目前刨除料的品質,除了刨國道的之外,一般道路的刨除料可以說"老"到極點,("老"
是對瀝青交針黏度的情況俗稱),這麼老的刨除料,試驗室再生配比根本配不出來,而且每家送來
檢驗的再生料都是如此,教實驗是怎麼出報告,只好。
就算送來的再生料在場驗時就取很漂亮的料試驗配比可以出了,最後出料也不可能用這批。

5.配比設計報告終於"出來了",契約若沒規定要重做配比設計 很多廠商這份報告一用就是1.2年,
但試想,這段期間瀝青廠近的砂石料很多早就跟當初做配比設計的粒料,不一樣了,
驗收要用的壓實度基準一定會變,這樣怎麼會準。

6.施工取樣做含油量,萃取後粒料篩分析,縱使都合格。沒做針黏的怎知道使用的瀝青廠商
新料有沒有偷加再生料或再生料加太多。通常一做都是慘不忍睹。

7.施工出來的厚度實驗,當然要搭配夠的壓實度才合理,不然沒確實壓實厚度當然一定夠
至於壓實度的基準剛剛提過了。而且送到實驗室去 恩大家知道的。

8.實驗室部分,只對送來的材料負責。實驗室做的試驗,最快的就密度了,一天可以做個近百顆吧
但是TAF認證時,按SOP 一個早上做個十來顆就很強了。密度這一部分比較OK
含油量的話 ,有規模比較按SOP的實驗室一天可能做個3、5桶吧(含萃取後篩分析),但是這是指
全心全力做含油量其他 東西都不理。問題是,一個廠商一次送個幾桶過來,比較有名的實驗室,若
再加上旺季堆個近百桶都 有可能,這近百桶要全部按照SOP做,要多久時間??能趕上廠商要報告時
間?而且實驗室又不是只做含油量。光一份配比設計就要幾個禮拜了。再來,一個瀝青實驗室 做瀝
青試驗的會超過5個人? 24小時加班到死。可想而知..........


以上 這是我在馬路邊聽到加上我自行想像,以及晚上作夢夢到的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3 (週五) 11:22 pm
#6 由 jjq519
qwereer2009 寫:關於瀝青混凝土這方面
1.除非國道或公路局比較大的鋪設工程,一般會規定使用再生或新料,而且試驗方面也做得很徹底
做一個新的整個配比設計,新瀝青的黏滯度、針入度,再生瀝青混凝土萃取的再生瀝青黏滯度、
針入度都會做,但是國道目前是不使用再生的。

2.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工程,契約可能定的不是很完整,甚至使用新料或再生 或瀝青種類是AC-10
都沒有規定出來,這方面廠商就比較容易動手腳。

3.使用新料,廠商可以偷。偷加刨除料、一般常用的AC10減量 偷加AC5、級配料使用劣質的砂石
這些要偷太容易了,拌出來,沒在瀝青界打滾一二十年,根本看不出來。

4.使用再生料,瀝青的黏滯度會有規定上限,而且添加刨除料百分比 也有規定
但是,以台灣目前刨除料的品質,除了刨國道的之外,一般道路的刨除料可以說"老"到極點,("老"
是對瀝青交針黏度的情況俗稱),這麼老的刨除料,試驗室再生配比根本配不出來,而且每家送來
檢驗的再生料都是如此,教實驗是怎麼出報告,只好。
就算送來的再生料在場驗時就取很漂亮的料試驗配比可以出了,最後出料也不可能用這批。

5.配比設計報告終於"出來了",契約若沒規定要重做配比設計 很多廠商這份報告一用就是1.2年,
但試想,這段期間瀝青廠近的砂石料很多早就跟當初做配比設計的粒料,不一樣了,
驗收要用的壓實度基準一定會變,這樣怎麼會準。

6.施工取樣做含油量,萃取後粒料篩分析,縱使都合格。沒做針黏的怎知道使用的瀝青廠商
新料有沒有偷加再生料或再生料加太多。通常一做都是慘不忍睹。

7.施工出來的厚度實驗,當然要搭配夠的壓實度才合理,不然沒確實壓實厚度當然一定夠
至於壓實度的基準剛剛提過了。而且送到實驗室去 恩大家知道的。

8.實驗室部分,只對送來的材料負責。實驗室做的試驗,最快的就密度了,一天可以做個近百顆吧
但是TAF認證時,按SOP 一個早上做個十來顆就很強了。密度這一部分比較OK
含油量的話 ,有規模比較按SOP的實驗室一天可能做個3、5桶吧(含萃取後篩分析),但是這是指
全心全力做含油量其他 東西都不理。問題是,一個廠商一次送個幾桶過來,比較有名的實驗室,若
再加上旺季堆個近百桶都 有可能,這近百桶要全部按照SOP做,要多久時間??能趕上廠商要報告時
間?而且實驗室又不是只做含油量。光一份配比設計就要幾個禮拜了。再來,一個瀝青實驗室 做瀝
青試驗的會超過5個人? 24小時加班到死。可想而知..........


以上 這是我在馬路邊聽到加上我自行想像,以及晚上作夢夢到的


請問一下 依小弟有限經驗 以往在公路局
會要求作含油量 篩分析 馬歇爾試驗 壓密度 平坦度 (當時再生AC未普及沒有做針入度)
後來到公所及縣市政府 因多是小型工程 契約只要求做 含油量 馬歇爾試驗 壓密度
請問目前再生AC使用普及情況下 對於針入度規範是多少? 取樣頻率為何?
(抱歉好幾年沒做道路了)

Re: 有哪家監工每一次鋪AC在"全程"拍照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3 (週五) 11:26 pm
#7 由 jjq519
胡 寫:結構技師蔡榮根說,一般剛鋪好的柏油路最好養護一天以上,才能確保道路的壽命;像台北市的交通流量大,最近的路平專案就採「封路」,強制養護一天以上才開放通車。不過,以台南縣這些鄉鎮道路為例,恐怕也沒有遵守這項養護規定,值得深入追查。
【2010/09/02 聯合報】@


請問其他縣市鄉鎮道路有這樣做嗎?
台北市的小巷道也是封路強制養護一天嘛?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4 (週六) 8:26 am
#8 由 lawrencechen2004
ciani 寫:
引述文章節略

Q1:卻只有這各區域發生
檢調去查

Q2:如果我沒猜錯
應該是同行去檢舉的



Q1: 諸位知不知道「職棒假球案」是由 臺南地檢署發動偵查,連台南縣議長吳xx都被起訴,最後全國為之震動。

假球簽賭案是不是全省都有,對。

為甚麼只有南檢發動?有人檢舉?嗯,我覺得檢舉人幹得好。



Q2: 不要說瀝青同行去檢舉,假如您看過 國賠家屬,設身處地幫他們想一想,

公務生涯接到這類案子,我一定去檢舉。

為甚麼?

在私人公司接觸過幾次工地車禍,還跟著去「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

委員會還蠻專業,設備也很專業,決策速度也很快。

(多套電腦、投影機、專業工程師,你要撥mpeg、avi、mov、jpeg、ppt都有辦法)

公務機關、私人公司,要欺騙他們,有一定的難度。

開完會,走出來跟 植物人家屬(律師陪同)碰面,是一個55歲的媽媽,滿臉眼淚。

賠償金額從一開始80萬,公司股東意見分歧、搖擺不定,繼續拖,

到賠償金額300萬,被我們找到監視器證據,又翻案。
(工地廣設監視器,是一件好事,等於買保險。)

其實家屬要的是一個尊重、認錯、解決事情的態度。



來到公家機關,才知道到處都有這種事。

道路工程覆工版滑倒,最後植物人。

這次更慘,公務機關沒有三審定讞,是不賠錢的。

家屬開出賠償金額高達800萬,我是覺得合理,拖了六年,

政務官、主秘換好幾輪了,看誰是最後一隻白老鼠。



有人問我,

你幹麼沒事去檢舉?好人喔?你不怕黑道喔?你檢舉別的縣市的公務同仁喔?


1. 800萬國賠案到我們科長那裡,

科長把簽呈丟一旁:「通知王技士(六年前的承辦人)要準備開庭。」

ㄟ?王技士已經離職五年了,還要回來開庭喔?

科長也真是「愛護屬下」,還通知他回來開庭。

你只要出事,沒人可以保你,不管你高升中央當科長也一樣。

都得請公假出庭。



2. 若責任釐清後,是機關違背相關施工規範或未盡督導之責,

有相當因果關係,刑事判決確定,國賠成立。

業務承辦人不是只有「行政處罰」、「記過申誡」而已。

那一屆的機關政務官要是機車一點,主張機關跟承辦人或監工員各負責一半賠償金額,

你會說哪有可能?假如您去過 公務人員受訓,上課沒睡著,

老師有講過(那是法官),森林小火車翻覆,公務員賠償天價。



~~~
http://blog.xuite.net/s22818145/diog/19876053
5年半前發生的嘉義阿里山 森林小火車翻車意外,造成17個人死亡,約200人受傷,林務局在賠償受害家屬近1億5千萬元後,轉而向當時造成疏失的列車長4人求償,即使其中2名當事人已經死亡,但是妻小還是要負起賠償責任,家屬痛哭表示,林務局找他們當代罪羔羊。

http://www.au.epochtimes.com/b5/3/3/4/n282525.htm
【大紀元3月4日訊】阿里山小火車翻覆事故罹難者家屬,今天下午繼續與農委會等相關單位協商罹難者善後事宜。罹難者家屬要求在新台幣七百一十萬元的賠償之外,加發四百八十萬元的懲罰性賠償,農委會副主委戴振耀允諾與行政院協商。

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柯耀程表示,他是受消基會委託,代表消基會前來開會,他認為罹難者家屬的要求並不過分,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好好研商。
~~~


那這下可好。400萬。

再少一點? 100萬?

別鬧了,約聘僱監工員一個月薪水才多少?

這也是為甚麼 公所要設立監工員的原因(相當於避雷針系統)。

技士、技佐就可以退縮為「採購法價款給付行政職系」

當然,貴機關要您自辦監造,那你得有真工夫才行,生死自行負責。

假如沒有工地經驗,看不穿背後的故事,不小心考上國考很可能是一場災難。


3. 我每天騎車會經過,不檢舉不行。

文章發表於 : 2010 9月 04 (週六) 8:30 am
#9 由 lawrencechen2004
瀝青混凝土的背後勢力最「黑」------>這句話不是我寫的。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828330.shtml
聯合筆記/別再讓道路黑洞坑人
【聯合報╱鄭朝陽】

2010.09.04 02:30 am


台南地檢署日前掀開道路工程黑幕,查出許多鄉鎮道路之所以坑坑洞洞,背後原來是包商買通材料實驗室更換道路鋪面的取樣試體,靠著「偷天換日」偷工減料所致。檢方鍥而不舍的辦案精神,值得喝采肯定,但公共工程委員會更需拿出魄力,大力整頓道路這類「庶民工程」,給全民一個交代。

道路坑洞引起的民怨有增無減,尤其發生機車騎士因此摔成傷亡,形同宣告又一個家庭破碎。可惡的是,政府每年要編列大筆金額修補坑洞、重鋪道路,還要支付道路坑洞的鉅額國賠,這些「坑人」、浪費公帑的苦果均由全民埋單,不肖廠商卻坐收厚利,情何以堪?

眾所周知,棄土、砂石、瀝青混凝土是民代等地方勢力把持的「三大肥肉」,尤以瀝青混凝土的背後勢力最「黑」。偷工減料的道路,往往禁不起幾場大雨考驗,一年半載就要刨掉重鋪,若非遭糾察出舞弊事端,常被視為理所當然。而地方首長礙於選舉包袱,對偷工減料現象或刻意放水,或束手無策,使民眾被「坑」受害事件層出不窮。

這次南檢讓道路工程造假現象浮上檯面,實屬不易。平心而論,只要有魄力管,監造、驗收辦法訂得嚴謹,很難動手腳;不過,當黑道與地方勢力介入,這些材料實驗室、各階層官員往往擋不住壓力,想正派經營、依法行政都很難。

唯有破除官商勾串的人情壓力與利益結構,才能還給全民平坦、安全的道路,而工程會責無旁貸,且務必要立竿見影。例如結合專業技師公會、公益團體組成稽核小組,持續赴各縣市、鄉鎮實地抽查取樣,統一送到台北檢測、定期公布結果。對於施工不合格的廠商,則要求扣款或重鋪,必能收嚇阻之效,也可促進各縣市競爭道路品質。

【2010/09/04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