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績法跟「歐盟面板保衛戰」、「抵制韓貨」、「黑襪事件」、郭董喊「楊淑君加油」相關聯

聽到關院長強推考績法,心裡總覺師出無名。
不小心看了這篇韓國報導,才曉得,原來考績法是跟「跆拳道」、「歐盟面板保衛戰」、「抵制韓國貨」、「黑襪事件」、「拒用韓貨」、郭董喊「楊淑君加油」有關聯的。
新聞:『郭台銘今天針對台灣面板廠被歐盟重罰表態,除呼籲政府要在「經濟戰爭」中支持產業,也質疑政府行政審核程序太慢;反觀韓國廠商拿到執照,是韓國總統在G20會議中出面與中國溝通的結果。』
我們的競爭對手是韓國公務員,若被記者拿去作制度比較,到時臺灣公務員被打成比韓國人還不如就慘了。
等於在公關戰上死了一大半。可別打韓打半天,變成打公務員。
文章看過後,很想把擺爛的同事送去韓國「勞動改造」一下。
卓參。
--------------------
小心!公務員可別亂淘汰
http://blog.udn.com/linkage1938/2807287
2009/04/02 00:06:15 瀏覽3150|回應7|推薦25
二OO七年三月,出身保守右翼政黨-大國家黨的韓國首爾市長吳世勳,大力推動「3%公務員淘汰制」,受到社會矚目,也引發不少爭議。
淘汰3%無能怠慢公務員
首爾市政府要求各室、局提交該部門「無能和怠慢」的公務員名單,名額在該單位人數的3%以內。為防止局、室長濫用職權,選定淘汰候選人時,同時需要課長和組長聯名簽字。各室、局提交的「第一輪淘汰候選人」總共有250多人(其中約有25名殘障者),經過評估委員會的驗證後,有102名公務員被送入「現場市政推進團」,在教育機關接受自我分析、提高職務能力和志願工作的教育,教育結束後則安排從事體力勞動和社會服務工作,包括清掃漢江兩岸和公園、檢修交通標誌、幫助貧困人群等。
六個月後,經過評估有58人重返工作崗位,24人遭到淘汰,其中有人申請辭職或提前退休,有人被開除或免職。另外尚有20人被列為「再教育對象」,還要接受六個月的教育,再決定去留。
2008 年,首爾市將「現場市政推進團」更名為「現場市政支援團」,同時實施「三振出局制」,公務員若兩次被考評為「無能、怠慢」,就要送入現場市政支援團接受教育,在第三次審核中如果仍不合格,則完全淘汰出局。08年被選入支援團的第二批對象總共有88人,他們接受的教育內容包括徒步穿越國土、下放工廠車間體驗生活等,強度比前一年更為提高。
韓國媒體以參與「支援團」的公務員A某為例,大力宣傳新制度的成效。據說A某原本常與部門負責人發生摩擦而怠工,也和同事鬧矛盾而破壞團結。但一年後A某「改頭換面」,不僅以身作則,帶動其他同事的工作積極性,還在同事評價中獲得滿分。媒體報導,因工作態度惡劣而被安排到現場市政支援團的47人中,46人的工作態度明顯改觀,與同事相處不愉快的26人中,22人的人際關係得到了改善。媒體還報導,首爾市宣佈採用淘汰機制後,以前上班時間人頭攢動的理髮店生意少了,周圍咖啡店的銷售額也比平時減了一半。
韓國掀起打破鐵飯碗風潮
首爾「3%公務員淘汰制」的推出,一時之間在韓國掀起了「打破鐵飯碗」的風潮。時任行政自治部長的朴明在說:「由地方政府發起的『3%公務員淘汰制』正在發展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如果『打破鐵飯碗』是大勢所趨,中央政府也有必要順應這一趨勢」。朴明在成立了「無能公務員選定審查委員會」,進行人事改革,預計將該部8%公務員列為「人事改革對象」,其中的2%則歸為「淘汰對象」。
韓國重工業城市之一的蔚山市針對遭受檢舉、投訴或是有違法亂紀嫌疑的公務員比照首爾制度辦理,不過主要是將不稱職公務員貶到最基層的市政服務處。麗水市選拔三名市民擔任公務員服務態度調查員,在三個月內展開調查並公開結果,態度親切的可獲得國內外研修等獎勵,態度不好的則會受到人事處分,馬山市則選擇直接開除的方式。
但是這個雷厲風行的公務員淘汰制,也出現許多爭議與負面效應。首先,制度完全針對基層公務員(五級以下的公務員),而不涉及高級公務員,有明顯的不公平。「無能」和「怠慢」的淘汰標準過於模糊,而且主觀性很強。淘汰制度也波及到特殊的公務領域,像是有地方就開除了160名消防隊員,造成很大的問題。有些地方政府認為這種新改革不過是在做秀,昌源市市長就強烈反對新制度。
首爾市在推出淘汰制後,同年七月公佈將在2010年底前裁減12%、總數達1300名的基層公務員,去年五月又決定追加裁減200人。宣稱要實行「總經理治國」的李明博,在政權交替時就聲言將透過政府組織重組,裁減6951名公務員(比例為5.3%),加上解散臨時機構和郵政公司化,還能再裁減3.9萬名。最後李明博政府通過的中央政府精簡案,裁減了3427名公務員,並隨即推動地方政府的「改編」,去年一年地方公務員員額就裁減了9727名,而國營事業也計畫精簡三分之一人事。
就業不穩受薪階級處境苦
面對政府的裁員精簡潮流,韓國民意出現有趣的現象,一方面,相當多人支持公務員淘汰制,據稱68%的受訪者贊成首爾的公務員淘汰制,在首爾市民中更有77.9%的支持度,比率高居全國之冠。一方面在經濟不景氣,就業不穩定問題越趨嚴重的情況下,公務員仍是民眾求職的首選。多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的首選職業、上班族最希望子女謀得的工作,和未婚男女的優先擇偶對象都是普通公務員。
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反映了韓國受薪階級面臨的殘酷處境。韓國公部門的「改革」不過是強調自由競爭的「新保守主義」改革中的一環,同一時間,民間企業也在推動「勞動力彈性化」,大力引進臨時工、派遣工、契約工等「非典型雇用」。如今,60%的韓國受雇者都不再是正式職,而是就業不穩定、工作壓力大、薪資福利低、更少有升遷機會的非正式職員工。新進職場的青年受雇者,在他們職業生涯中升為正式職員工的機會更為渺茫。所以一般民眾一方面對於工作比較穩定、待遇福利較高的公務員難免又羨慕又忌妒,既希望公務員制度能夠改革,又盼望自己或下一代能躋身公務員之列。
和台灣制度有所不同,韓國公務員可以組織並參加工會,兩大公務員工會都對改革表達反對或質疑。因為許多改革的目標是針對基層公務員,而非高層,同時改革也會造成「工會無力化」的結果,工會不但人數下降,會員也面臨上級的巨大壓力,一些工會活動只能利用午飯時間進行,工會的弱化連帶使得公務員權益更缺乏保障。更重要的是,如果精簡裁員過了頭,往往會造成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縮減,基層公務員人力不足的惡果,反而使得民眾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一項韓國的民調顯示,對於大學教授和公務員「鐵飯碗」陸續被打破,雖然33.6%的受訪者認為「是一種好現象」,但仍有37.1%的受訪者認為「這將造成社會不穩定,並不是一件好事」,而27.6%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大勢所趨」,或許也多少反映了一種「不得不然」的無奈。
長期以來,台灣公務員的薪資待遇一直是民間企業員工的標竿。現在政府要推動公務員制度改革,改革當然是必要的,但在失業率越來越高、非典型雇用持續蔓延的情況下,如果改革走上了歪路,將會對整個受薪階級造成不利的影響,自然也會損及改革的成效,政府豈能不慎?
不小心看了這篇韓國報導,才曉得,原來考績法是跟「跆拳道」、「歐盟面板保衛戰」、「抵制韓國貨」、「黑襪事件」、「拒用韓貨」、郭董喊「楊淑君加油」有關聯的。
新聞:『郭台銘今天針對台灣面板廠被歐盟重罰表態,除呼籲政府要在「經濟戰爭」中支持產業,也質疑政府行政審核程序太慢;反觀韓國廠商拿到執照,是韓國總統在G20會議中出面與中國溝通的結果。』
我們的競爭對手是韓國公務員,若被記者拿去作制度比較,到時臺灣公務員被打成比韓國人還不如就慘了。
等於在公關戰上死了一大半。可別打韓打半天,變成打公務員。
文章看過後,很想把擺爛的同事送去韓國「勞動改造」一下。
卓參。
--------------------
小心!公務員可別亂淘汰
http://blog.udn.com/linkage1938/2807287
2009/04/02 00:06:15 瀏覽3150|回應7|推薦25
二OO七年三月,出身保守右翼政黨-大國家黨的韓國首爾市長吳世勳,大力推動「3%公務員淘汰制」,受到社會矚目,也引發不少爭議。
淘汰3%無能怠慢公務員
首爾市政府要求各室、局提交該部門「無能和怠慢」的公務員名單,名額在該單位人數的3%以內。為防止局、室長濫用職權,選定淘汰候選人時,同時需要課長和組長聯名簽字。各室、局提交的「第一輪淘汰候選人」總共有250多人(其中約有25名殘障者),經過評估委員會的驗證後,有102名公務員被送入「現場市政推進團」,在教育機關接受自我分析、提高職務能力和志願工作的教育,教育結束後則安排從事體力勞動和社會服務工作,包括清掃漢江兩岸和公園、檢修交通標誌、幫助貧困人群等。
六個月後,經過評估有58人重返工作崗位,24人遭到淘汰,其中有人申請辭職或提前退休,有人被開除或免職。另外尚有20人被列為「再教育對象」,還要接受六個月的教育,再決定去留。
2008 年,首爾市將「現場市政推進團」更名為「現場市政支援團」,同時實施「三振出局制」,公務員若兩次被考評為「無能、怠慢」,就要送入現場市政支援團接受教育,在第三次審核中如果仍不合格,則完全淘汰出局。08年被選入支援團的第二批對象總共有88人,他們接受的教育內容包括徒步穿越國土、下放工廠車間體驗生活等,強度比前一年更為提高。
韓國媒體以參與「支援團」的公務員A某為例,大力宣傳新制度的成效。據說A某原本常與部門負責人發生摩擦而怠工,也和同事鬧矛盾而破壞團結。但一年後A某「改頭換面」,不僅以身作則,帶動其他同事的工作積極性,還在同事評價中獲得滿分。媒體報導,因工作態度惡劣而被安排到現場市政支援團的47人中,46人的工作態度明顯改觀,與同事相處不愉快的26人中,22人的人際關係得到了改善。媒體還報導,首爾市宣佈採用淘汰機制後,以前上班時間人頭攢動的理髮店生意少了,周圍咖啡店的銷售額也比平時減了一半。
韓國掀起打破鐵飯碗風潮
首爾「3%公務員淘汰制」的推出,一時之間在韓國掀起了「打破鐵飯碗」的風潮。時任行政自治部長的朴明在說:「由地方政府發起的『3%公務員淘汰制』正在發展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如果『打破鐵飯碗』是大勢所趨,中央政府也有必要順應這一趨勢」。朴明在成立了「無能公務員選定審查委員會」,進行人事改革,預計將該部8%公務員列為「人事改革對象」,其中的2%則歸為「淘汰對象」。
韓國重工業城市之一的蔚山市針對遭受檢舉、投訴或是有違法亂紀嫌疑的公務員比照首爾制度辦理,不過主要是將不稱職公務員貶到最基層的市政服務處。麗水市選拔三名市民擔任公務員服務態度調查員,在三個月內展開調查並公開結果,態度親切的可獲得國內外研修等獎勵,態度不好的則會受到人事處分,馬山市則選擇直接開除的方式。
但是這個雷厲風行的公務員淘汰制,也出現許多爭議與負面效應。首先,制度完全針對基層公務員(五級以下的公務員),而不涉及高級公務員,有明顯的不公平。「無能」和「怠慢」的淘汰標準過於模糊,而且主觀性很強。淘汰制度也波及到特殊的公務領域,像是有地方就開除了160名消防隊員,造成很大的問題。有些地方政府認為這種新改革不過是在做秀,昌源市市長就強烈反對新制度。
首爾市在推出淘汰制後,同年七月公佈將在2010年底前裁減12%、總數達1300名的基層公務員,去年五月又決定追加裁減200人。宣稱要實行「總經理治國」的李明博,在政權交替時就聲言將透過政府組織重組,裁減6951名公務員(比例為5.3%),加上解散臨時機構和郵政公司化,還能再裁減3.9萬名。最後李明博政府通過的中央政府精簡案,裁減了3427名公務員,並隨即推動地方政府的「改編」,去年一年地方公務員員額就裁減了9727名,而國營事業也計畫精簡三分之一人事。
就業不穩受薪階級處境苦
面對政府的裁員精簡潮流,韓國民意出現有趣的現象,一方面,相當多人支持公務員淘汰制,據稱68%的受訪者贊成首爾的公務員淘汰制,在首爾市民中更有77.9%的支持度,比率高居全國之冠。一方面在經濟不景氣,就業不穩定問題越趨嚴重的情況下,公務員仍是民眾求職的首選。多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的首選職業、上班族最希望子女謀得的工作,和未婚男女的優先擇偶對象都是普通公務員。
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反映了韓國受薪階級面臨的殘酷處境。韓國公部門的「改革」不過是強調自由競爭的「新保守主義」改革中的一環,同一時間,民間企業也在推動「勞動力彈性化」,大力引進臨時工、派遣工、契約工等「非典型雇用」。如今,60%的韓國受雇者都不再是正式職,而是就業不穩定、工作壓力大、薪資福利低、更少有升遷機會的非正式職員工。新進職場的青年受雇者,在他們職業生涯中升為正式職員工的機會更為渺茫。所以一般民眾一方面對於工作比較穩定、待遇福利較高的公務員難免又羨慕又忌妒,既希望公務員制度能夠改革,又盼望自己或下一代能躋身公務員之列。
和台灣制度有所不同,韓國公務員可以組織並參加工會,兩大公務員工會都對改革表達反對或質疑。因為許多改革的目標是針對基層公務員,而非高層,同時改革也會造成「工會無力化」的結果,工會不但人數下降,會員也面臨上級的巨大壓力,一些工會活動只能利用午飯時間進行,工會的弱化連帶使得公務員權益更缺乏保障。更重要的是,如果精簡裁員過了頭,往往會造成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縮減,基層公務員人力不足的惡果,反而使得民眾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一項韓國的民調顯示,對於大學教授和公務員「鐵飯碗」陸續被打破,雖然33.6%的受訪者認為「是一種好現象」,但仍有37.1%的受訪者認為「這將造成社會不穩定,並不是一件好事」,而27.6%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大勢所趨」,或許也多少反映了一種「不得不然」的無奈。
長期以來,台灣公務員的薪資待遇一直是民間企業員工的標竿。現在政府要推動公務員制度改革,改革當然是必要的,但在失業率越來越高、非典型雇用持續蔓延的情況下,如果改革走上了歪路,將會對整個受薪階級造成不利的影響,自然也會損及改革的成效,政府豈能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