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進入海關這個大染缸,還有前途嗎?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 ... 00440.html
社論-大氣魄重整海關紀律 重建民眾信心
2011-07-16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在財政拮据之下,政府咬緊牙關為公務員加薪,財政部關稅總局卻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集體貪瀆弊案,從包庇走私、收賄、喝花酒到「買官」,多年來上下交相賊,最諷刺的莫過於財政部不久前才頒獎表揚涉案的關稅總局副總局長呂財益,對於下屬的胡作非為,如此不知不覺,顯示末稍神經真的是麻痺了。
進出口貿易是台灣經濟的主要命脈,海關的清廉與效率攸關國家形象與經濟發展甚鉅。貪腐的海關通常是落後國家的特色,長年經營進出口貿易的台商都有滿肚子苦水。這次檢調單位查獲海關集體貪瀆案,掀開了海關汙穢不堪的黑盒子,國人才驚覺原來台灣海關與某些東南亞、非洲等國家一樣無法無天。
依國際透明組織去年底公布的「全球貪腐印象指數」調查,非洲的索馬利亞是全球最腐敗的國家,緬甸、阿富汗、伊拉克等貪腐印象指數均排名墊底。台灣去年排名為第卅三,比上一年進步四名。今爆發如此嚴重的海關集體貪瀆案,恐怕讓台灣好不容易才回升的國際形象又蒙塵了。
在集體收賄的共犯結構下,原本明定禁止進口的貨品如來自大陸的蓮藕、石材、磁磚、魚貨等都可以包庇放行;高價酒或巧克力等貨品則「有默契」地配合高價低報,掩護業者逃漏稅,而國庫損失則進了海關關員的口袋。不肖業者還透過立委助理「收編」海關高層,明目張膽論件計酬,甚至關說「喬」人事,一位曾任職海關的檢調人員直言「實在太黑暗了」!
台灣海關究竟有多黑?媒體報導,有石材業者指控,非法進口大陸石材,每年大約要額外付出五百萬元打點海關;簡單推算,如果有十家業者送錢,那一年就有五千萬黑錢,十年下來就是五億了。這還不包括其他非法進口貨品及高價低報貨品所衍生的不法利益。這次若不是檢調鍥而不捨追蹤,發現海關高層主管對下屬施壓要求放寬特定貨品的稅則,事後接受立委助理招待,掌握具體事證,醜陋官場現形記可能如連續劇般繼續上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業者說,通關留下買路錢是「公開的祕密」,究竟什麼樣官僚體系讓赤裸裸官商勾結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從這次查獲的集體貪瀆案,我們發現有許多疑點有待釐清:
首先,本地石材業者指控,五年來遞出一百多件檢舉函,結果都石沈大海,面對外界的質疑,財政部應徹底調查為何過去這些檢舉信都沒有下文,誰把案子壓了下來;如果關稅總局已主動調查,又查出了什麼?為何海關內部的政風單位和財政部的監督機制同時失靈?
其次,海關人員長年上下交相賊,為何財政部高層渾然不知?涉案的呂財益在一年多前還獲拔擢為副總局長,如此提拔貪贓枉法之徒,無異讓集體貪瀆的共犯結構有了更大護身符,對多數認真守法的海關人員更是莫大的侮辱。難道業者都知道要送錢給誰,高層長官全被蒙在鼓裡?
第三,從基隆關與關稅總局爆發集體貪瀆案來看,海關收賄喝花酒等官商勾結情事在其他地區海關沒有嗎?如果不是高層長期縱容,海關人員會如此囂張大膽嗎?財政部要不要主動調查?
海關爆發如此大規模貪瀆案,財政部日前將被羈押的官員予以停職,相關主管各記大過。相較於涉案海關人員長年收賄惡行惡狀,這樣輕微處分不痛不癢,根本無法殺雞儆猴。更重要的是,這些害群之馬損害的不僅是海關形象,而是台灣整體國際形象。如果不徹底改革這麼黑的海關文化,年輕人進入海關這個大染缸,還有前途嗎?
馬總統上任以來,標榜清廉執政,部分海關人員卻貪腐成性,活在舊世界裡,整個監督系統失靈,財政部難辭其疚。在這個關鍵時刻,財政部當務之急是徹底整頓海關,多辦幾個大案以顯示肅貪的決心,拿出魄力重整海關的紀律,重建海關清廉的文化,以具體成果贏回民眾的信賴。
社論-大氣魄重整海關紀律 重建民眾信心
2011-07-16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在財政拮据之下,政府咬緊牙關為公務員加薪,財政部關稅總局卻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集體貪瀆弊案,從包庇走私、收賄、喝花酒到「買官」,多年來上下交相賊,最諷刺的莫過於財政部不久前才頒獎表揚涉案的關稅總局副總局長呂財益,對於下屬的胡作非為,如此不知不覺,顯示末稍神經真的是麻痺了。
進出口貿易是台灣經濟的主要命脈,海關的清廉與效率攸關國家形象與經濟發展甚鉅。貪腐的海關通常是落後國家的特色,長年經營進出口貿易的台商都有滿肚子苦水。這次檢調單位查獲海關集體貪瀆案,掀開了海關汙穢不堪的黑盒子,國人才驚覺原來台灣海關與某些東南亞、非洲等國家一樣無法無天。
依國際透明組織去年底公布的「全球貪腐印象指數」調查,非洲的索馬利亞是全球最腐敗的國家,緬甸、阿富汗、伊拉克等貪腐印象指數均排名墊底。台灣去年排名為第卅三,比上一年進步四名。今爆發如此嚴重的海關集體貪瀆案,恐怕讓台灣好不容易才回升的國際形象又蒙塵了。
在集體收賄的共犯結構下,原本明定禁止進口的貨品如來自大陸的蓮藕、石材、磁磚、魚貨等都可以包庇放行;高價酒或巧克力等貨品則「有默契」地配合高價低報,掩護業者逃漏稅,而國庫損失則進了海關關員的口袋。不肖業者還透過立委助理「收編」海關高層,明目張膽論件計酬,甚至關說「喬」人事,一位曾任職海關的檢調人員直言「實在太黑暗了」!
台灣海關究竟有多黑?媒體報導,有石材業者指控,非法進口大陸石材,每年大約要額外付出五百萬元打點海關;簡單推算,如果有十家業者送錢,那一年就有五千萬黑錢,十年下來就是五億了。這還不包括其他非法進口貨品及高價低報貨品所衍生的不法利益。這次若不是檢調鍥而不捨追蹤,發現海關高層主管對下屬施壓要求放寬特定貨品的稅則,事後接受立委助理招待,掌握具體事證,醜陋官場現形記可能如連續劇般繼續上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業者說,通關留下買路錢是「公開的祕密」,究竟什麼樣官僚體系讓赤裸裸官商勾結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從這次查獲的集體貪瀆案,我們發現有許多疑點有待釐清:
首先,本地石材業者指控,五年來遞出一百多件檢舉函,結果都石沈大海,面對外界的質疑,財政部應徹底調查為何過去這些檢舉信都沒有下文,誰把案子壓了下來;如果關稅總局已主動調查,又查出了什麼?為何海關內部的政風單位和財政部的監督機制同時失靈?
其次,海關人員長年上下交相賊,為何財政部高層渾然不知?涉案的呂財益在一年多前還獲拔擢為副總局長,如此提拔貪贓枉法之徒,無異讓集體貪瀆的共犯結構有了更大護身符,對多數認真守法的海關人員更是莫大的侮辱。難道業者都知道要送錢給誰,高層長官全被蒙在鼓裡?
第三,從基隆關與關稅總局爆發集體貪瀆案來看,海關收賄喝花酒等官商勾結情事在其他地區海關沒有嗎?如果不是高層長期縱容,海關人員會如此囂張大膽嗎?財政部要不要主動調查?
海關爆發如此大規模貪瀆案,財政部日前將被羈押的官員予以停職,相關主管各記大過。相較於涉案海關人員長年收賄惡行惡狀,這樣輕微處分不痛不癢,根本無法殺雞儆猴。更重要的是,這些害群之馬損害的不僅是海關形象,而是台灣整體國際形象。如果不徹底改革這麼黑的海關文化,年輕人進入海關這個大染缸,還有前途嗎?
馬總統上任以來,標榜清廉執政,部分海關人員卻貪腐成性,活在舊世界裡,整個監督系統失靈,財政部難辭其疚。在這個關鍵時刻,財政部當務之急是徹底整頓海關,多辦幾個大案以顯示肅貪的決心,拿出魄力重整海關的紀律,重建海關清廉的文化,以具體成果贏回民眾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