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http://blog.udn.com/91103902/170627
自己曾擔任公務員,是正式的,而且不是約聘的,不知是否物以類聚,我有許多朋友也是公務員,偶爾彼此相聚交換工作心得,經過我多年的經驗整理得到的卻是:「公務職場無朋友論」。這是個極端的看法,僅代表著一部份現實,不過卻是有感而發,這個論點是這樣開始的:
首先:影響職場友誼是否良好的要素之一是工作量,做為公務員者,工作量之分配權力通常操之在他人,於是,工作勞逸不均,同酬不同工的情況不免產生,不過奇怪的是,在這種外在條件限制下,每個公務員通常會覺得自己是單位中工作較為繁重者,同時開始醞釀不滿的情緒,並將怒氣投射到分配工作的主管,或是個人所認為其他工作量較少者。
其次:即使大夥工作量相近,但每個人的能力並不相等,「能者多勞」這句話的負面效應將會產生,由於公務員受到的職業保障,單位不容易解雇一位能力不佳者,於是,主管為了確保業務推動順暢,也怕自己出事,工作量開始往能力佳者傾倒,又回到勞逸不均的狀況。
第三:即使大夥工作量與能力相當,但工作態度卻不相同,敢拒絕新工作者,或是勇於將工作擺著爛的人,只要主管拿你沒輒,你的生活將會較其他人好過,為了個人的官位,主管只好將工作分配給工作態度較佳者,工作量又再度回到勞逸不均的狀況。
第四:不管能力、工作態度的原因,受到前述三項狀況的折磨後,部份公務員通常會想離開既有的單位,想像下一個單位會更好。但其後果常是,一旦單位補了新進人員之後,職務通常會進行調整,調整的結果是,由於不知道單位特性,新進人員常會被丟較多難做的工作,工作量的不平衡更難以消除。
在前述狀況下,更有幾個現實需要認清:
1.不要期待主管會站出來替你抱不平,因為他們通常不想擾事生非,只要官運通順就好,更何況很多主管本身即素行不佳,是靠著關係進單位的。
2.人性是自私的,不要期待有同事會良心發現,主動要求大家同心協力完成單位工作。
3.不要想像公務職場會是溫馨的,職場就是職場,更何況是一堆公務員聚在一起,什麼團體旅遊、聚餐,在這種氣氛下,還辦的下去嗎?即使辦了,它說不定比一個人自己吃一頓飯的感覺還差。
最後,其結果是,公務員的單位內通常難以找到真正的朋友,有的話,也只是存在一種客套表面的性質,大家面對面不說破,私下到其他單位吐苦水。
苦幹實幹,撤職查辦;東混西混,一帆風順。
是制度使然?是人性使然?
為了那份養活家庭的薪水,朋友們現在還努力撐著,但他們卻常向我說:「感覺不到單位內有真正朋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