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有關地震力問題請教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19 (週二) 3:38 pm
#0 由 netliang
已發文請教地震中心
但還是想來這邊請教一下諸位先進的意見


Dear Sir / Miss:

註一:
100年之後的規範,
我們在設計RC柱梁時,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0 載重組合為1.2DL+1.0LL+1.0EQ
RC就是極限荷重法的設計

註二:
可在100年之前,921地震之後
我們設計RC柱梁時,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5 載重組合為0.75(1.4DL+1.7LL+1.87EQ)
RC也是極限荷重法的設計

這兩個相比較,我們再設計柱梁斷面時,鋼筋量雖有差異,但不至於離譜

可100年之前,我們設計基礎時(假設有打樁),一般採用工作應力法去推估基樁的數目,那時用的地震力
其實就是參考註二的資料

可依現在的作法,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0,地震力基本上會比前一版大了1.5倍,如此來設計基樁根本很誇張
(RC柱梁設計沒差 因為在載重組合已經調整回來 但基樁設計基本上還是DL+LL 或 0.75(DL+LL+EQ)取大值)
ps 拉地錨也是一樣的問題

再回到921更早之前的規範
V=ZIKCW 或 ZKCW 這根本無『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的概念
且RC不管工作應力法或極限荷重法 都是同一個地震力係數(鋼構亦然)

從一些資料來看
921之前(沒差)或 921之後(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5)
設計基樁時 基本上就是工作應力法的概念

然目前設計基樁若還是打算用工作應力法設計
那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5(或多少?有資料為1.6?)
還是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0
兩者得出的反力會整整差了1.5倍左右

而近期的案子以這樣設計
根本基樁會作不出來或是很誇張的數量

有關此部份的應用 地震中心是否有何看法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0 應該是針對 1.2DL+1.0LL+1.0EQ 的載重組合
若是 0.75(1.0DL+1.0LL+1.0EQ)載重組合 設計基樁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多少才為合理呢?

先感謝地震中心了

Re: 有關地震力問題請教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19 (週二) 8:14 pm
#1 由 pigheadthree
【Construction Design】

USD
U=1.2D+0.5L+1.6W
U=1.2D+0.5L+E

WSD
U=0.66*(D+L+1.25W+T)
U=0.75*(D+L+E)

【RC Design】

U=0.9D+1.6W+1.6H
U=0.9D+1.0E+1.6H

【Pie Design】

U=0.75*(1.4D+1.7L+1.7W)
U=0.9D+1.3W


W=風力
E=地震力
T=沉陷量
H=土壤力

Re: 有關地震力問題請教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19 (週二) 11:57 pm
#2 由 碧湖布衣
netliang 寫:已發文請教地震中心
但還是想來這邊請教一下諸位先進的意見

有關此部份的應用 地震中心是否有何看法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0 應該是針對 1.2DL+1.0LL+1.0EQ 的載重組合
若是 0.75(1.0DL+1.0LL+1.0EQ)載重組合 設計基樁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多少才為合理呢?

先感謝地震中心了


這位先進點出了基礎設計的一些問題,小弟在實務上也曾有類似疑問,但因構造物規模小,尚不致造成困擾。在此先分享一些自己看法,尚請不吝指正。

首先我對您所說的基樁設計採工作應力法設計有疑問,基樁或基礎本體的設計應與結構混凝土設計規範相同,採用USD來設計配筋,所以這部份與上部結構相同應不會有此疑慮。
有疑問者為檢核土壤承載力時,因我們採用Qa來檢核,這部份已包含安全係數,因此就不需再考慮重力、地震力等的載重力係數。但是現在因規範改變導致地震力載重係數為1同時調整alfa y,因此實算地震力會增加而造成困擾。一般新建建築物計算基礎承載時通常由垂直載重控制,因擾尚不大。如遇短期載重如地震力控制時以Qa驗算無法通過,或許可以採配合"彈性"地震力及Qu來檢核。以上我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如國震中心有回函,亦請先進不吝分享出來。

Re: 有關地震力問題請教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20 (週三) 8:38 am
#3 由 netliang
碧湖布衣 寫:
netliang 寫:已發文請教地震中心
但還是想來這邊請教一下諸位先進的意見

有關此部份的應用 地震中心是否有何看法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0 應該是針對 1.2DL+1.0LL+1.0EQ 的載重組合
若是 0.75(1.0DL+1.0LL+1.0EQ)載重組合 設計基樁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多少才為合理呢?

先感謝地震中心了


這位先進點出了基礎設計的一些問題,小弟在實務上也曾有類似疑問,但因構造物規模小,尚不致造成困擾。在此先分享一些自己看法,尚請不吝指正。

首先我對您所說的基樁設計採工作應力法設計有疑問,基樁或基礎本體的設計應與結構混凝土設計規範相同,採用USD來設計配筋,所以這部份與上部結構相同應不會有此疑慮。
有疑問者為檢核土壤承載力時,因我們採用Qa來檢核,這部份已包含安全係數,因此就不需再考慮重力、地震力等的載重力係數。但是現在因規範改變導致地震力載重係數為1同時調整alfa y,因此實算地震力會增加而造成困擾。一般新建建築物計算基礎承載時通常由垂直載重控制,因擾尚不大。如遇短期載重如地震力控制時以Qa驗算無法通過,或許可以採配合"彈性"地震力及Qu來檢核。以上我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如國震中心有回函,亦請先進不吝分享出來。


首先感謝這位先進的答覆
你說得沒錯
設計基樁本身當然可以分wsd或usd
(一般廠商提供的資料都是極限值/安全係數=容許值)
也就是 DL+LL=400ton 若每支樁只能承受100ton
那至少就要配置 4 支基樁
現在卡的問題是
短期0.75(DL+LL+EQ)值 依alfa y=1.0 可能超過600ton時
但alfa y=1.5 時 可能只有400ton
這樣結果就差很多

目前很困擾這個東西就是了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20 (週三) 9:40 am
#4 由 evolet
用USD配合新規範載重係數

早期 0.75*(1.4D+1.7L+1.87EQ) = 1.05D+1.275L+1.4025EQ1

目前 1.2D+1.0L+1.0EQ2

EQ1 < EQ2

所以用USD前後期差別也比較沒那麼大

用WSD EQ的係數都是1.0 且EQ1 < EQ2 所以就會差很大

再比較看看吧

至少我們這邊也都是用USD

Re: 有關地震力問題請教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20 (週三) 10:12 am
#5 由 netliang
netliang 寫:
碧湖布衣 寫:
netliang 寫:已發文請教地震中心
但還是想來這邊請教一下諸位先進的意見

有關此部份的應用 地震中心是否有何看法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0 應該是針對 1.2DL+1.0LL+1.0EQ 的載重組合
若是 0.75(1.0DL+1.0LL+1.0EQ)載重組合 設計基樁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多少才為合理呢?

先感謝地震中心了


這位先進點出了基礎設計的一些問題,小弟在實務上也曾有類似疑問,但因構造物規模小,尚不致造成困擾。在此先分享一些自己看法,尚請不吝指正。

首先我對您所說的基樁設計採工作應力法設計有疑問,基樁或基礎本體的設計應與結構混凝土設計規範相同,採用USD來設計配筋,所以這部份與上部結構相同應不會有此疑慮。
有疑問者為檢核土壤承載力時,因我們採用Qa來檢核,這部份已包含安全係數,因此就不需再考慮重力、地震力等的載重力係數。但是現在因規範改變導致地震力載重係數為1同時調整alfa y,因此實算地震力會增加而造成困擾。一般新建建築物計算基礎承載時通常由垂直載重控制,因擾尚不大。如遇短期載重如地震力控制時以Qa驗算無法通過,或許可以採配合"彈性"地震力及Qu來檢核。以上我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如國震中心有回函,亦請先進不吝分享出來。


首先感謝這位先進的答覆
你說得沒錯
設計基樁本身當然可以分wsd或usd
(一般廠商提供的資料都是極限值/安全係數=容許值)
也就是 DL+LL=400ton 若每支樁只能承受100ton
那至少就要配置 4 支基樁
現在卡的問題是
短期0.75(DL+LL+EQ)值 依alfa y=1.0 可能超過600ton時
但alfa y=1.5 時 可能只有400ton
這樣結果就差很多

目前很困擾這個東西就是了


已經有結論囉!
根據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的函

若你在『分析土壤容許支承力或基樁容許支承力』時
所用的地震力計算 alph y 可以取1.5 或(根據耐震規範中所寫得去分析 值若小於1.5 就以該值計算)

上述的前提是採WSD法 1.0EQ的載重組合時

簡單說分析基樁容許承載力時
若採WSD法
alphy 可取1.5(跟以前一樣)

個人認為
保守一點可取1.3~1.4 就是稍微再放大一些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20 (週三) 10:24 am
#6 由 netliang
evolet 寫:用USD配合新規範載重係數

早期 0.75*(1.4D+1.7L+1.87EQ) = 1.05D+1.275L+1.4025EQ1

目前 1.2D+1.0L+1.0EQ2

EQ1 < EQ2

所以用USD前後期差別也比較沒那麼大

用WSD EQ的係數都是1.0 且EQ1 < EQ2 所以就會差很大

再比較看看吧

至少我們這邊也都是用USD


基樁設計基本上都是
極限承載力/安全係數 = 容許承載力 (wsd)
而上述的值需大於 DL+LL 或 0.75(DL+LL+EQ)
這時的EQ值可以 alph y取1.5或更小來計算

依最新耐震規範的說明 alph y 都是改用1.0 這不太合理

ps 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去年底已有函文做出解釋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20 (週三) 10:28 am
#7 由 evolet
netliang 寫:
evolet 寫:用USD配合新規範載重係數

早期 0.75*(1.4D+1.7L+1.87EQ) = 1.05D+1.275L+1.4025EQ1

目前 1.2D+1.0L+1.0EQ2

EQ1 < EQ2

所以用USD前後期差別也比較沒那麼大

用WSD EQ的係數都是1.0 且EQ1 < EQ2 所以就會差很大

再比較看看吧

至少我們這邊也都是用USD


基樁設計基本上都是
極限承載力/安全係數 = 容許承載力 (wsd)
而上述的值需大於 DL+LL 或 0.75(DL+LL+EQ)
這時的EQ值可以 alph y取1.5或更小來計算

依最新耐震規範的說明 alph y 都是改用1.0 這不太合理

ps 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去年底已有函文做出解釋


抱歉~USD我是指基樁配筋的部分~
檢核承載力就如你上面所述~

Re: 有關地震力問題請教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20 (週三) 10:45 am
#8 由 碧湖布衣
netliang 寫:
已經有結論囉!
根據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的函

若你在『分析土壤容許支承力或基樁容許支承力』時
所用的地震力計算 alph y 可以取1.5 或(根據耐震規範中所寫得去分析 值若小於1.5 就以該值計算)

上述的前提是採WSD法 1.0EQ的載重組合時

簡單說分析基樁容許承載力時
若採WSD法
alphy 可取1.5(跟以前一樣)

個人認為
保守一點可取1.3~1.4 就是稍微再放大一些


非常感謝告知。

Re: 有關地震力問題請教

文章發表於 : 2013 3月 21 (週四) 8:39 am
#9 由 netliang
netliang 寫:
netliang 寫:
碧湖布衣 寫:
netliang 寫:已發文請教地震中心
但還是想來這邊請教一下諸位先進的意見

有關此部份的應用 地震中心是否有何看法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 1.0 應該是針對 1.2DL+1.0LL+1.0EQ 的載重組合
若是 0.75(1.0DL+1.0LL+1.0EQ)載重組合 設計基樁 起始降伏地震力係數用多少才為合理呢?

先感謝地震中心了


這位先進點出了基礎設計的一些問題,小弟在實務上也曾有類似疑問,但因構造物規模小,尚不致造成困擾。在此先分享一些自己看法,尚請不吝指正。

首先我對您所說的基樁設計採工作應力法設計有疑問,基樁或基礎本體的設計應與結構混凝土設計規範相同,採用USD來設計配筋,所以這部份與上部結構相同應不會有此疑慮。
有疑問者為檢核土壤承載力時,因我們採用Qa來檢核,這部份已包含安全係數,因此就不需再考慮重力、地震力等的載重力係數。但是現在因規範改變導致地震力載重係數為1同時調整alfa y,因此實算地震力會增加而造成困擾。一般新建建築物計算基礎承載時通常由垂直載重控制,因擾尚不大。如遇短期載重如地震力控制時以Qa驗算無法通過,或許可以採配合"彈性"地震力及Qu來檢核。以上我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如國震中心有回函,亦請先進不吝分享出來。


首先感謝這位先進的答覆
你說得沒錯
設計基樁本身當然可以分wsd或usd
(一般廠商提供的資料都是極限值/安全係數=容許值)
也就是 DL+LL=400ton 若每支樁只能承受100ton
那至少就要配置 4 支基樁
現在卡的問題是
短期0.75(DL+LL+EQ)值 依alfa y=1.0 可能超過600ton時
但alfa y=1.5 時 可能只有400ton
這樣結果就差很多

目前很困擾這個東西就是了


已經有結論囉!
根據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的函

若你在『分析土壤容許支承力或基樁容許支承力』時
所用的地震力計算 alph y 可以取1.5 或(根據耐震規範中所寫得去分析 值若小於1.5 就以該值計算)

上述的前提是採WSD法 1.0EQ的載重組合時

簡單說分析基樁容許承載力時
若採WSD法
alphy 可取1.5(跟以前一樣)

個人認為
保守一點可取1.3~1.4 就是稍微再放大一些


再跟各位分享一下
地震中心給的答覆(上述的結論是公會跟中國土木水利學會那邊的結論)

基本上可採 鋼構的asd 也就是1.2 或依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的規定辦理』
這其中當然有空間


所以 就留給各位工程先進自行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