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大的說明:
1.小弟有遇到若是題到軟體分析(ETABS,SAP2000及耐震詳評的TS-RC),這類的柱粉容易造成所謂的"應力集中",導致其他部分的柱配筋被低估,不知大大在這方面是做如何的處置
2.現在台灣所採用的設計規範,對高層建築應該沒有所謂的非耐震設計吧,不知大大說的意思,是在結構分析中,分耐震規範跟一般規範的兩種方式進行結構設計分析嗎,還是該柱採柱兩端令為PINNED的方式進行分析,謝謝
1.就我個人的印象 應力集中 是一門大學問吧 即使 問遍台灣所有的大學土木系教授 我看都很難得到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喔 至於ETABS,SAP2000及耐震詳評的TS-RC等軟體 若是以PUSH-OVER 分析得 應力集中 那我建議 閣下 應該 重新 考慮 質心 與 剛心 等 所延伸的問題 如 偏心扭矩問題 我國的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 僅考慮 5%的意外扭矩(且當中還包含 偏心扭矩 這常常是分析上 問題的來源 本來規範 就不知道 我們所 分析結構 的 幾何型式 ) 而我個人的處理 方式 就是 以 試誤法 配置 剪力牆 或 斜撐等 使得 剛心 與質心 一致 來改善偏心 所引致部份 構件的應力集中 現象
(嗯 這些問題 是寫 博士論文 的 好題材 閣下 可以考慮 做 這方面 的 相關 研究 又 或者 再次 進修 相信 應該 對 台灣 結構工程領域 很有幫助)
2. 我想 閣下 誤會 我的 意思了 如 高層建築結構 經由 耐震設計(CAPACITY DESIGN METHOD)後 主結構中 某根 耐震設計 的 梁構件 其 圍束部分 仍然 分有 圍束區 及 非圍束區 而 耐震設計之特別規定 僅就 圍束區 加以限制 非圍束區 則是 依照 一般 RC相關 規定
換言之 RC耐震設計重點 乃以 CAPACITY DESIGN METHOD為觀念 並考慮 構件圍束區 梁柱接頭剪力 以及 閣下 的 第一個問題 構件尺寸規格限制 等 其最終目的 為 結構整體 韌性 所以 並不是 高層建築一考慮 耐震設計 就將 一般 RC相關的 規定 都 忘掉喔(簡單的說 如果說 一般 RC相關的規定 是 一碗陽春麵 而 RC耐震設計 只是 一顆滷蛋呢 只是 經過921大地震後 麵攤老板 強迫要加而已)
希望 以上 牽強的答覆 閣下
能夠滿意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