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人

土木建築專業交流、技師證照、職場就業、軟體技巧交流的好所在。

跳到內容


進階搜尋
  • 討論區首頁 ‹ 專業技術分區 | Special Subject ‹ 結構學 | Structure
  • 變更字體大小
  • 列印模式
  • 問答集
  • 註冊
  • 登入

現在的時間是 2025 8月 31 (週日) 4:36 pm

【觀念釐清】拋物線為(上拋)或(下拋)的問題

包括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等力學分析科目~
(+結構動力與耐震設計)

版主: 紫煌

發表回覆
5 篇文章 • 第 1 頁 (共 1 頁)

【觀念釐清】拋物線為(上拋)或(下拋)的問題

文章由 AlexChen » 2011 8月 22 (週一) 2:17 pm

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圖檔

以上圖解適用於【簡支梁】、【懸臂梁】受力為 (垂直力) 或 (均佈載重) 的情形,

當剪力圖為【負斜】,二次拋物線為【下拋】,

當剪力圖為【正斜】,二次拋物線為【上拋】。

【特殊情形】

當(剪支梁)與(懸臂梁)受到【均變載重】時,圖形則【相反】畫法。

當(剪支梁)與(懸臂梁)受到【均變載重】時,

載重為【負斜】,剪力圖為【上拋】二次拋物線,彎矩圖三次拋物線一律為【下拋】圖形,

載重為【正斜】,剪力圖為【下拋】二次拋物線,彎矩圖三次拋物線一律為【下拋】圖形。



以上觀念為小弟所整理出來的資料,若有錯誤請版上前輩們指證,謝謝!
AlexChen
土木人二星會員
土木人二星會員
 
文章: 239
註冊時間: 2011 7月 05 (週二) 2:08 pm
回頂端

文章由 zzzzz » 2011 8月 22 (週一) 2:59 pm

好複雜我看不懂! O大你看的懂嗎?!
zzzzz
土木人一星會員
土木人一星會員
 
文章: 88
註冊時間: 2011 7月 21 (週四) 5:17 pm
回頂端

Re: 【觀念釐清】拋物線為(上拋)或(下拋)的問題

文章由 nakoruru » 2011 8月 22 (週一) 7:08 pm

AlexChen 寫:以上圖解適用於【簡支梁】、【懸臂梁】受力為 (垂直力) 或 (均佈載重) 的情形,

當剪力圖為【負斜】,二次拋物線為【下拋】,

當剪力圖為【正斜】,二次拋物線為【上拋】。

【特殊情形】

當(剪支梁)與(懸臂梁)受到【均變載重】時,圖形則【相反】畫法。

當(剪支梁)與(懸臂梁)受到【均變載重】時,

載重為【負斜】,剪力圖為【上拋】二次拋物線,彎矩圖三次拋物線一律為【下拋】圖形,

載重為【正斜】,剪力圖為【下拋】二次拋物線,彎矩圖三次拋物線一律為【下拋】圖形。



以上觀念為小弟所整理出來的資料,若有錯誤請版上前輩們指證,謝謝!


您要不要把微積分的微分最基本定義給復習一下?
這東西根本不需要背, 不需要弄那麼複雜
最笨的方法, 直接把自由體圖切來看,
內力圖正值畫在你定的正向就好了
不然, 像劉賢淋或陳生金老師他們習慣將彎矩圖繪於受拉側時,
你現在講的這套不就失效了?
nakoruru
土木人一星會員
土木人一星會員
 
文章: 103
註冊時間: 2010 7月 31 (週六) 10:58 am
回頂端

文章由 27149 » 2011 8月 22 (週一) 11:44 pm

對阿...彎矩圖和剪力圖會隨著你定義的方式不同而顯示不同...所以一般在畫彎矩圖時至少要說明你畫彎矩值在基準線上方時的定義為何...

具我所知..一般學校老師敎的彎矩圖畫法都是往受壓側畫...那是因為定義了梁切面上的彎矩剪力內力方向是

假如一個簡支梁在梁斷面上切割取左邊為自由體...切割面上的彎矩方向為逆時針時為正..剪力為向下為正....若取右邊的當自由體圖..切面上的內力方向為灣矩順時針為正...剪力是向上為正

因此如果依上述這樣定義的方式畫彎矩圖就會變成往受壓側的方向畫...

所以當你定義方式相反時..那整個灣矩圖就會反過來........



印象中etabs的彎矩圖就是往受拉的方向畫....
27149
土木人二星會員
土木人二星會員
 
文章: 207
註冊時間: 2007 4月 23 (週一) 2:10 am
回頂端

Re: 【觀念釐清】拋物線為(上拋)或(下拋)的問題

文章由 Federer » 2011 8月 24 (週三) 10:48 am

AlexChen 寫:以上圖解適用於【簡支梁】、【懸臂梁】受力為 (垂直力) 或 (均佈載重) 的情形,
當剪力圖為【負斜】,二次拋物線為【下拋】,
當剪力圖為【正斜】,二次拋物線為【上拋】。

【特殊情形】
當(剪支梁)與(懸臂梁)受到【均變載重】時,圖形則【相反】畫法。
當(剪支梁)與(懸臂梁)受到【均變載重】時,
載重為【負斜】,剪力圖為【上拋】二次拋物線,彎矩圖三次拋物線一律為【下拋】圖形,
載重為【正斜】,剪力圖為【下拋】二次拋物線,彎矩圖三次拋物線一律為【下拋】圖形。

以上觀念為小弟所整理出來的資料,若有錯誤請版上前輩們指證,謝謝!

考試要記的東西實在是太多,觀念理解是最重要的,能不用背的東西就盡量不要背,
以上面為例,只要記得一個概念:圖形由左至右畫,"V圖的面積"就是"M值的變化量",就已足夠了。

另外,建議您畫圖時,"結構圖"與"w的方向"都分別詳細畫出,而且V圖、M圖要分開畫,
不然以您上面的圖形來說,實在是錯誤百出,最明顯的就是簡支梁左右兩側的M值不為0,

記得一個月前曾經回過一次,現在又再回本篇,說真的感覺自己有點雞婆,
如果上面說的,您還是有所疑惑,那可真的要建議您重新讀一次相關章節,
(劉啟台老師對於內力、外力、象限的解說,個人認為是非常非常的清楚)
以上建議供參考,希望對您明年的考試會有幫助。 (bingo)
 
Federer
土木人一星會員
土木人一星會員
 
文章: 83
註冊時間: 2010 8月 03 (週二) 8:35 pm
回頂端


發表回覆
5 篇文章 • 第 1 頁 (共 1 頁)

回到 結構學 | Structure

分享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機關

  • 公共工程委員會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 考試院考選部
  • 經濟部水利署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 台灣電力公司
  • 台灣自來水公司

    組織

  • 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 全國公務員協會
  • 行政院勞委會
  • 臺北市公務人員協會
  • 全國公務員協會粉絲團

    研究資源

  • 國家圖書館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全國法規資料庫

    友站

  • 建築人討論區

  • 討論區首頁
  • 管理團隊 • 刪除所有討論區 Cookies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