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1 頁)
大樓建築地下室開挖採用逆打工法,逆打鋼支柱吊放精度,固定端有可能在5mm範圍內嗎?

發表於 :
2012 6月 24 (週日) 9:03 am
#0 由 李淑婷
我們公司有一個建案,設計規劃地下室開挖G.L-15m,逆打鋼柱從.G.L-1m到G.L-17m計16m長
建築師要求逆打鋼支柱吊放精度,固定端在5mm範圍內有可能做得到嗎?據了解目前業界精度一般不是都要求1/500如果是要求5mm那精度不是要求達到1/3000基礎工程施工,有可能做得到嗎?建築師說他的要求有特別目的在,可是業界真的有人,有把握做得到嗎?

發表於 :
2012 6月 27 (週三) 12:35 am
#1 由 ghost9999
不懂有甚摸意義,而且是定義在固定端,即逆打基樁頂部位置,在掉放鋼柱過程中,很難做到,即使可以檢測鋼柱頂部位置及垂直度,即使達到所謂認可的精度,基樁在混凝土澆置過程中,鋼柱也可能再偏宜,澆置完成可以再調校頂部位置,但是固定端位置,也可能跑了少許.如果以後開挖發現沒達到此建築師要求之精度,如何處理?廢樁嗎?個人認為建築空間的誤差不需達到此種精度,結構承載力傳遞應也不用.也許設計應考量納入施工的誤差量,施工會更順利吧.

發表於 :
2012 6月 27 (週三) 12:07 pm
#2 由 honda479
建築師要求也要合理吧...我建議婉轉跟建築師溝通.公共工程亦無這樣要求精確度..合乎施工規範的情形下.實無如此要求的合理性吧~!!

發表於 :
2012 7月 01 (週日) 8:08 am
#3 由 Rico
有一施工角度得思考..
在逆打鋼柱最頂層(如1FL面)會有鋼樑等銜接,
在鋼樑接合下,或許螺栓開孔好解決,
但在翼板焊接上,偏移誤差的影響就大了,這或許是誤差控制的要求所在~
而這偏移誤差在鋼柱內灌完成後,進度提高後就調整不回來了~
程序上,立鋼柱>油壓機微調>垂直精度達到>鋼梁銜接>內灌混凝土,如此下問題較少。
以上有誤再請先進指教...
可以的ㄋㄟ

發表於 :
2012 7月 02 (週一) 11:47 am
#4 由 bao200277
您可以看大將作那本書。以台中卵礫石地質,採擋土柱(坑)法,挖至預定深度後澆置PC,後將鋼柱位置放樣至PC上,另製作喇叭形角鋼至置於PC上後澆置PC固定,如此底部固定端可達3mm以內。再來柱頂自由端部分:將洞口周圍澆置PC近乎水平,另準備4支H型鋼擺成井字形,分成L邊固定(需測量定位、高程)另L邊活動,於鋼柱兩側面焊接高程擋鈑(高程配合H型鋼高程),吊掛逆打柱,L側緊靠H型鋼,另L側型鋼靠油壓千斤頂逼近,脫鉤即可達至鋼柱之定位。以上為硬的(準的)做法,另外有軟的。
Re: 可以的ㄋㄟ

發表於 :
2012 7月 02 (週一) 11:56 am
#5 由 jasonh714
bao200277 寫:您可以看大將作那本書。以台中卵礫石地質,採擋土柱(坑)法,挖至預定深度後澆置PC,後將鋼柱位置放樣至PC上,另製作喇叭形角鋼至置於PC上後澆置PC固定,如此底部固定端可達3mm以內。再來柱頂自由端部分:將洞口周圍澆置PC近乎水平,另準備4支H型鋼擺成井字形,分成L邊固定(需測量定位、高程)另L邊活動,於鋼柱兩側面焊接高程擋鈑(高程配合H型鋼高程),吊掛逆打柱,L側緊靠H型鋼,另L側型鋼靠油壓千斤頂逼近,脫鉤即可達至鋼柱之定位。以上為硬的(準的)做法,另外有軟的。
在擋土柱內打PC???????
那麼窄的空間要打"速底",完了要再放樣再次固定器????真是大工作啊

發表於 :
2012 7月 02 (週一) 12:53 pm
#6 由 bao200277
3mm就是這麼來的ㄋㄟ
Re: 大樓建築地下室開挖採用逆打工法,逆打鋼支柱吊放精度,固定端有可能在5mm範圍內嗎?

發表於 :
2012 7月 02 (週一) 1:11 pm
#7 由 bao200277
李淑婷 寫:我們公司有一個建案,設計規劃地下室開挖G.L-15m,逆打鋼柱從.G.L-1m到G.L-17m計16m長
建築師要求逆打鋼支柱吊放精度,固定端在5mm範圍內有可能做得到嗎?據了解目前業界精度一般不是都要求1/500如果是要求5mm那精度不是要求達到1/3000基礎工程施工,有可能做得到嗎?建築師說他的要求有特別目的在,可是業界真的有人,有把握做得到嗎?
您所謂的幾分之幾那是製造的精度.基礎埋設以和鄰座差距和總體為檢核.如同鋼骨校正.一般不是看這1節柱的垂直度.而是柱頂來照1m偏移柱心線.待打完頂層梁螺栓後.冷作工(西工)拿油壓千金頂至柱對接處調整節柱順平(擠痘子).打螺絲者才能打其他層螺絲.
Re: 大樓建築地下室開挖採用逆打工法,逆打鋼支柱吊放精度,固定端有可能在5mm範圍內嗎?

發表於 :
2017 9月 19 (週二) 10:01 am
#8 由 wilbur.tseng
以大台北地區地質而言,不管是礫石層、砂層或是粘土層都是採用MASAGO或全套管基樁來開挖、立鋼柱、特密管灌漿,要達到5mm精準度可能性很低。
監造建築師要求這個數據,一定是從結構計算書裡的「逆打鋼柱分析設計」章節出來的,逆打施工必須檢討地下室完成樓版與上部載重的關係,例如:B2F-RC完成,上部可施作21F/7F(鋼構吊裝/RC樓版),結構設計人針對偏心彎矩的計算值可能就是以5mm去分析,所以監造建築師就是這樣來要求施工廠商。
建議可以找建築師或結構技師討論一下,可以放寬到多少?通常1/500比較可以接受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