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小弟在此版面已經瀏覽一段時間
通常都只是扮演一個默默的閱讀者
但是這次花博炒的沸沸揚揚
甚至牽連甚多高低層公務員
實屬感慨萬千
個人認為台灣土木這塊領域真是難為
動則得咎 不知板上各位是否同感
大伙如都認可 在一時無法取得檢調認同我們作業方式之前
那嚜凡事都得辛苦小心.....
一些個人經驗及看法如下:
1.編預算訪價是必然 但是找參予投標廠商 似乎不妥 ...........想像空間很大
2.調整預算方式甚多 但仍須在合理範疇 如工程會或營建物價參考單價不都有價格區間
如新生高之大案 承辦人或委託設計單位均需更用心 詳實編製預算書 不應發生草花
項目超過市場行情甚鉅之情事 普羅大眾難以信服 若真須如此亦應有其他施工說明或規範輔助說明
3.承上 若無法文字補述 亦應以其他工項填補不足 也就是常用的一式等等 但亦須說得出編列的理由
4.還有這位高階長官一路走來 難道不知跟投標廠商說東說西很敏感嗎 可以鼓勵投標 但是講到金額是
不是太輕率了點
5.倒是這位基層承辦跟股長 心知太粗造就閃過 跑的快 不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保 各位這點要拍拍手吧
6.總之 在環境 制度仍相對對土木人不利時 要事事小心 該做要做 不該做的當然不能做 灰色地帶要小心
細膩點作
7.以上 寄養隨手捻來 希望不要引起各位大大攻擊 認同拍拍手 不認同就請指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