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請教紫煌大大92-99RC四等普考參考書的問題: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09 (週一) 8:30 am
#0 由 duzzkiller
E-21 ACI02解(一)的臨面斷面Vud=9.6*(400-43.5)/400+11.2=19.756tf
E-26 Vud=1.97*(400-50)/400+11.2=12.92tf
9.6和1.97,11.2的求法和來源?我畫過剪力圖但是對不上.

Re: 請教紫煌大大92-99RC四等普考參考書的問題: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09 (週一) 12:54 pm
#1 由 紫煌
duzzkiller 寫:E-21 ACI02解(一)的臨面斷面Vud=9.6*(400-43.5)/400+11.2=19.756tf
E-26 Vud=1.97*(400-50)/400+11.2=12.92tf
9.6和1.97,11.2的求法和來源?我畫過剪力圖但是對不上.


兩題觀念相同 我以第一題當例子解釋如下圖
圖檔
Flickr 上 scripo2006scripo97年身心四等結構與RC概要第4題補充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10 (週二) 10:35 am
#2 由 duzzkiller
感謝紫煌大的解說,另外想請問E-26自行假設的h=57部份,拉力筋要帶幾號鋼筋?
我知道i=4,dh=1(#3鋼筋),db=2我就不知道了.以及為何?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10 (週二) 1:30 pm
#3 由 紫煌
duzzkiller 寫:感謝紫煌大的解說,另外想請問E-26自行假設的h=57部份,拉力筋要帶幾號鋼筋?
我知道i=4,dh=1(#3鋼筋),db=2我就不知道了.以及為何?


i+dh+db/2=6.5到7.5 cm是計算RC常用的假設啦
我個人是常用7公分來計算
您可以當作一種考試的常識看待
至於真要計較...7號筋直徑是1.91公分 約等於2公分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15 (週日) 3:58 pm
#4 由 duzzkiller
F-13和F-14 Pn的算法:
為何我算出來F-13的是186.07(我是只扣T3),F-14的是414.993(我是扣T4),Cs都是跟解答一樣算總和.是否我的T代錯?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16 (週一) 1:11 pm
#5 由 紫煌
duzzkiller 寫:F-13和F-14 Pn的算法:
為何我算出來F-13的是186.07(我是只扣T3),F-14的是414.993(我是扣T4),Cs都是跟解答一樣算總和.是否我的T代錯?


F-13 第2層筋是拉力筋...誤寫成Cs2 ..其實是T2
F-14 你忘了扣第5層鋼筋...我則是忘了把第5層算式寫出來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17 (週二) 3:14 pm
#6 由 duzzkiller
F-13 第2層筋是拉力筋...誤寫成Cs2 ..其實是T2
F-14 你忘了扣第5層鋼筋...我則是忘了把第5層算式寫出來[/quote]

T5我算出的是42.588,Pn=372.405.
另外書上寫說第三層壓力筋沒有落在矩形應力塊內,無須扣0.85f'c,這邊能否用圖解釋?
在求中立軸位置或標稱力臂長後,怎麼判斷壓力筋和拉力筋在那一邊?感覺很容易弄反.

另外F-16為何可以假設受力較大的As1降伏,受力較小的As2不降伏? d''如何求出39?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18 (週三) 12:01 am
#7 由 紫煌
duzzkiller 寫:T5我算出的是42.588,Pn=372.405.
另外書上寫說第三層壓力筋沒有落在矩形應力塊內,無須扣0.85f'c,這邊能否用圖解釋?


T5有五根鋼筋喔,所以算式為T5=5*5.07*4.2=106.47 tf
Pn=308.523

有關於第三層鋼筋為何不扣0.85f`c,我找時間畫圖解釋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18 (週三) 12:17 am
#8 由 紫煌
F-16這一題的假設狀況是經過try & error 所得,基本上As1本來就該落在壓力區,而題目告知全斷面皆在壓力區,故這部分一定降伏,而As2就必須試試看到底有無降伏。
因為寫解答通常不會把try失敗的部分寫出,所以我就沒有寫進去。
d''指的是塑心到最下層筋距離,這個定義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要找一個地方當基準列彎矩的式子,我個人習慣用最下層當基準,列Pn(e+d'')=Cc(d-0.5a)+Cs(d-d')
最下層筋通常是拉力筋,這一題雖然沒有拉力筋,仍有最下層筋可以參考,故
d''=(90-6*2)/2=78/2=39 cm

文章發表於 : 2011 5月 18 (週三) 12:18 am
#9 由 foreverad
借這位大哥的標題請教一下紫煌大大。

關於C-27單獨T型樑的問題,書上寫說若不符合單獨T型樑的規定,

僅能以bw*d之矩型樑分析設計。請問這邊是依據某種概念或規範嗎?

因為聽到有一說,單獨T型樑的規定是依據"穩定性"的概念,若檢核不符規定應申論可能有不穩定產生,

而非以矩形樑方式設計。

另E-34(5)有關基底承壓面積A2=(m+2d)(n+2d),

401-96規範條文是"錐面斜度為垂直1水平2,那以我的理解是A2=(m+4d)(n+4d),

想請問一下這邊是否是筆誤亦或是我的理解有誤。

先感謝紫煌大大為小弟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