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人

土木建築專業交流、技師證照、職場就業、軟體技巧交流的好所在。

跳到內容


進階搜尋
  • 討論區首頁 ‹ 專業技術分區 | Special Subject ‹ 許弘老師的月讀閣
  • 變更字體大小
  • 列印模式
  • 問答集
  • 註冊
  • 登入

現在的時間是 2025 9月 03 (週三) 3:20 pm

許弘老師102年RC研討課程

這邊是許弘老師與土木人版友互動的小天地,原則上除了分享考試上的心得之外,其實我更想分享的是一些對人生規劃的想法或是個人生活上想與大家分享的事物。

版主: 許弘

發表回覆
96 篇文章 • 第 9 頁 (共 10 頁) • 1 ... 6,7,8,9,10

如果時間許可,能否不要跳過太多東西,跟昨天講的慣性矩請教。 20130820

文章由 林雅雯 » 2013 8月 20 (週二) 10:57 am

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1. 之前在實力上過另一個老師的課,可能是本人的程度很差,上課實在是聽不懂。相較之下,靜力、材力都上許老師的課,真的學到很多,收穫良多。在補習班的時候,感謝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一些基本觀念,真的很慶幸遇到好老師,所以得知老師開課,真的深深覺得,我的RC有救了。只是,得知本班有不少人程度較佳,所以有點擔心,雖然對程度好的人比較抱歉,但,如果時間許可,能否能維持一貫的教學方式,不要跳過太多東西,謝謝了。
2. 另外,因為坐的比較後面,老師字可以寫的大一點嗎?
3. 還有就是昨天在講轉換斷面法的時候,請問中性軸上、下2塊的慣性矩為什麼不是用bh^3/12,而是用bh^3/3 ?

謝謝
林雅雯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10 9月 09 (週四) 10:16 am
  • YIM
回頂端

Re: 如果時間許可,能否不要跳過太多東西,跟昨天講的慣性矩請教。 20130820

文章由 考生 » 2013 8月 20 (週二) 11:23 am

林雅雯 寫:1. 之前在實力上過另一個老師的課,可能是本人的程度很差,上課實在是聽不懂。相較之下,靜力、材力都上許老師的課,真的學到很多,收穫良多。在補習班的時候,感謝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一些基本觀念,真的很慶幸遇到好老師,所以得知老師開課,真的深深覺得,我的RC有救了。只是,得知本班有不少人程度較佳,所以有點擔心,雖然對程度好的人比較抱歉,但,如果時間許可,能否能維持一貫的教學方式,不要跳過太多東西,謝謝了。
2. 另外,因為坐的比較後面,老師字可以寫的大一點嗎?
3. 還有就是昨天在講轉換斷面法的時候,請問中性軸上、下2塊的慣性矩為什麼不是用bh^3/12,而是用bh^3/3 ?

謝謝

我沒有上他的課..不過你問的應該是梁使用性分析計算撓度、裂縫控制、鋼筋應力等章節…用bh^3/3的原因是斷面為複合梁(有鋼筋+混凝土)..假設是純混凝土斷面即可用bh^3/12計算慣性矩了
考生
土木人五星會員
土木人五星會員
 
文章: 1396
註冊時間: 2009 10月 16 (週五) 2:47 pm
回頂端

Re: 如果時間許可,能否不要跳過太多東西,跟昨天講的慣性矩請教。 20130820

文章由 hightogo » 2013 8月 20 (週二) 12:17 pm

林雅雯 寫:1. 之前在實力上過另一個老師的課,可能是本人的程度很差,上課實在是聽不懂。相較之下,靜力、材力都上許老師的課,真的學到很多,收穫良多。在補習班的時候,感謝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一些基本觀念,真的很慶幸遇到好老師,所以得知老師開課,真的深深覺得,我的RC有救了。只是,得知本班有不少人程度較佳,所以有點擔心,雖然對程度好的人比較抱歉,但,如果時間許可,能否能維持一貫的教學方式,不要跳過太多東西,謝謝了。
2. 另外,因為坐的比較後面,老師字可以寫的大一點嗎?
3. 還有就是昨天在講轉換斷面法的時候,請問中性軸上、下2塊的慣性矩為什麼不是用bh^3/12,而是用bh^3/3 ?

謝謝



你是問P5-48頁那部分嗎
老師有說歐~
昨天上課講解與課本上題解取的"基準軸"不同
課本上題解的轉換斷面面積二次矩計算是以"最上方"作為基準
昨天上課時轉換斷面面積二次矩計算是以"中性軸"作為基準
當然兩者計算的結果會一樣

所以當斷面面積二次矩計算以"中性軸"作為基準來說
對於上部(壓力區)而言"中性軸"是"底軸",不是該區"形心軸"
對於下部(拉力區)而言"中性軸"是"頂軸",也不是該區"形心軸"
因此
矩形對"底軸"or"頂軸"取面積二次矩為bh^3/3
矩形對"形心軸"取面積二次矩為bh^3/12
*請參閱靜力課本P5-19公式表

所以老師材力P5-48頁那題
It=上部I+下部I+耳朵部分I(轉換斷面區取移軸公式後段加入計算)
當然這題是以斷面為複合梁(有鋼筋+混凝土)的情況下去計算~所以老師才說是特例

我只記得這樣 (jolin)
hightogo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12 4月 16 (週一) 12:17 am
回頂端

Re: 如果時間許可,能否不要跳過太多東西,跟昨天講的慣性矩請教。 20130820

文章由 林雅雯 » 2013 8月 20 (週二) 4:03 pm

hightogo 寫:
林雅雯 寫:1. 之前在實力上過另一個老師的課,可能是本人的程度很差,上課實在是聽不懂。相較之下,靜力、材力都上許老師的課,真的學到很多,收穫良多。在補習班的時候,感謝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一些基本觀念,真的很慶幸遇到好老師,所以得知老師開課,真的深深覺得,我的RC有救了。只是,得知本班有不少人程度較佳,所以有點擔心,雖然對程度好的人比較抱歉,但,如果時間許可,能否能維持一貫的教學方式,不要跳過太多東西,謝謝了。
2. 另外,因為坐的比較後面,老師字可以寫的大一點嗎?
3. 還有就是昨天在講轉換斷面法的時候,請問中性軸上、下2塊的慣性矩為什麼不是用bh^3/12,而是用bh^3/3 ?

謝謝



你是問P5-48頁那部分嗎
老師有說歐~
昨天上課講解與課本上題解取的"基準軸"不同
課本上題解的轉換斷面面積二次矩計算是以"最上方"作為基準
昨天上課時轉換斷面面積二次矩計算是以"中性軸"作為基準
當然兩者計算的結果會一樣

所以當斷面面積二次矩計算以"中性軸"作為基準來說
對於上部(壓力區)而言"中性軸"是"底軸",不是該區"形心軸"
對於下部(拉力區)而言"中性軸"是"頂軸",也不是該區"形心軸"
因此
矩形對"底軸"or"頂軸"取面積二次矩為bh^3/3
矩形對"形心軸"取面積二次矩為bh^3/12
*請參閱靜力課本P5-19公式表

所以老師材力P5-48頁那題
It=上部I+下部I+耳朵部分I(轉換斷面區取移軸公式後段加入計算)
當然這題是以斷面為複合梁(有鋼筋+混凝土)的情況下去計算~所以老師才說是特例

我只記得這樣 (jolin)


你這樣說,我就知道了,再來算一遍,感謝
林雅雯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10 9月 09 (週四) 10:16 am
  • YIM
回頂端

想問一個問題

文章由 ccsheng232 » 2013 8月 20 (週二) 5:55 pm

請問許弘老師:
針對幾個名詞解釋,到底誰是誰的子集合,誰是誰的母集合,
我常常搞混想要再確認一次。

工作應力設計法
極限應力設計法
強度設計法
使用性分析
容許應力設計法

老師說:極限應力設計法是強度設計法、使用性分析、振動的母集合。

那使用性分析跟工作應力設計法是同一件事嗎??
一般算裂縫跟橈度不是不用乘載重因子嗎?? 但是它是極限應力設計法中一部分嗎??

雖然會算,但是到底什麼是什麼想特別確定一下。
ccsheng232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文章: 15
註冊時間: 2012 8月 06 (週一) 1:49 am
回頂端

文章由 許弘 » 2013 8月 21 (週三) 3:21 am

先謝謝hightogo與考生版友的幫忙回答,讓我省了時間。


這位版友妳好:
先更正一個名詞
是「極限」設計法,或稱「極限狀態」設計法,不是極限「應力」設計法。
用「極限狀態」這個名詞是現在結構設計的主流,新一點的RC英文教科書都有這樣的用語。
以下是由「觀念鋼結構」一書中所節錄的內容。
-----------------------------------------------------------
極限狀態的種類
一般結構的極限狀態
一般結構的極限狀態可分為
A、強度極限狀態(Strength Limit State)
強度極限狀態就是安全性的極限狀態,指結構元件或整體結構受外力作用或其它原因產生破壞。此種形式的極限狀態常會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
B、使用性極限狀態(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指變形、撓度或振動太大以致影響其使用性。此種形式的極限狀態不會立即造成結構體崩塌但卻會影響舒適性與使用功能。
而結構設計之主要目標亦在於防止結構物在預估使用期限內產生上述的極限狀態。
其他考量的極限狀態
另一方面,依所設計結構之屬性而異,其極限狀態亦可多方考量,例如依據《AASHTO/LRFD》規範,極限狀態可分為四大類,即
A、服務性極限狀態(Service Limit State)
B、疲勞與斷裂之極限狀態(Fatigue and Fracture Limit State)
C、強度極限狀態(Strength Limit State)
D、特殊情況之極限狀態(Extreme-Event Limit State)
-----------------------------------------------------------------------
所以「早期」的強度設計法「獨尊」強度,沒有考慮到使用性的問題。
「現在」的強度設計法已衡平使用性的需求,加入撓度、裂縫、振動的控制。
所以「現在」的強度設計法=「極限」設計法。
只是因為在RC中強度設計法已經用了很久,大家都習以為常也就不再去變更用語。

至於RC工作應力法與鋼構的容許應力設計法是同一種概念,都是用安全因數來防範不確定性。
比如說鋼構容許應力設計法用0.6Fy為容許降伏拉應力強度,安全因數FS=1.67。1/1.67=0.6。
RC工作應力法中用0.45fc混凝土容許壓應力強度,安全因數FS=2.22。1/2.22=0.45。

那使用性分析跟工作應力設計法是同一件事嗎??
正確的答案為:不是。使用性分析是採用「彈性」分析為基礎,並搭配「規範規定條件」檢核。
這裡的彈性分析就是你之前在材力與結構學中,假定材料為線彈性之下的分析方法。所謂的規範規定條件,就是指諸如活載撓度不得超過L/360之類的規定。

使用性分析是指撓度、裂縫、振動的控制。因為強度設計法會「善用」材料強度,強度用的越高材料變形就越大,所以為強度設計法會有使用性的問題。

使用性分析我們把他歸類在「彈性」分析的範疇,在「一般日常的工作使用載重」下,我們不希望撓度、裂縫、振動過大,造成使用者不適。

所以在進行使用性分析時,不乘「載重因數」,因為乘上載重因數之「因數化」載重對應的是「強度」極限狀態的水準。(「設計」強度=強度折減係數*標稱強度)

而工作應力設計法是「線彈性分析」再加上「安全因數」的設計方法,也因為工作應力設計法所使用的應力低於降伏應力,受力越小變形越小,所以「基本上」並沒有使用性問題。如果工作應力設計法要檢核使用性,用的方法跟強度設計法一樣。

簡言之,我的認知是如果用材力中的「轉換斷面法」去求材料受力這叫「線彈性」分析,如果再加上材料容許強度的限制這才叫「工作應力法」。

「轉換斷面法」=「線彈性」分析。
「轉換斷面法」+「0.45fc混凝土容許壓應力強度等等」=工作應力法。
許弘
偉大的解惑者
偉大的解惑者
 
文章: 168
註冊時間: 2013 3月 19 (週二) 10:59 am
來自: 台北
回頂端

文章由 btoker » 2013 8月 22 (週四) 11:05 am

許弘老師你好
我想針對規範對於地震力計算時的αy提問,問題有二


以下兩連結為鋼構asd載重組合之說明及建築物耐震規範
明顯看出建築物耐震規範提及鋼構採asd設計αy可用1.2
但鋼構asd規範裡卻說αy採1.0,請問何者為正確?
http://ppt.cc/2J~v
http://ppt.cc/1nVD
(ASD解說2-2頁提及定義E為αy取1.0之地震力,故E之載重係數整為1.0/1.2=0.8),已了解。

另外在老師的第一本講義1-23頁提及
基樁長度基腳面積決定是採用wsd,載重組合為0.75(D+L+-E),此時地震力αy採1.2
是否ASD及WSD的基本理念相似,故可依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WSD可同ASD,αy採1.2

以上提問若有觀念不正確之處,還煩請老師解惑
btoker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文章: 7
註冊時間: 2010 5月 05 (週三) 9:36 pm
回頂端

文章由 chlon2001 » 2013 8月 22 (週四) 4:17 pm

許老師我住南部不知可否分享
上影音給我
謝謝
chlon2001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10 2月 26 (週五) 10:05 am
回頂端

文章由 許弘 » 2013 8月 26 (週一) 10:45 pm

目前至第4堂為止,我們已經講完使用性的檢核。


第五堂預定上課內容為:


1.撓度計算的進階問題。

2.轉換斷面考慮壓力筋時,需注意的事項。

3.梁斷面的極限彎矩強度分析。(USD)


感謝版友的支持,因為人數較多,往後教室就固定在1001。


向隅同學敬請見諒,是我請協助本課程的補習班訂出截止日的,因為人數過多對授課品質也會有影響。


許弘本人衷心感激你們的賞識。
許弘
偉大的解惑者
偉大的解惑者
 
文章: 168
註冊時間: 2013 3月 19 (週二) 10:59 am
來自: 台北
回頂端

文章由 許弘 » 2013 9月 09 (週一) 10:15 am

第6~7堂上課內容為

1. 單筋梁與雙筋梁之設計彎矩強度計算。

2. 單筋梁與雙筋梁之拉壓力鋼筋量設計。


時間異動說明

第八堂 9/22(日)早 1001 9:30~17:30
第十堂 9/29(日)早 1001 9:30~17:30

因為當天老師要從南部搭高鐵上來,故此兩堂將晚半小時,也就是早上9:30才上課。

上課會再宣達,請學員注意。當然時間不會少,晚半小時上就晚半小時下課。

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許弘
偉大的解惑者
偉大的解惑者
 
文章: 168
註冊時間: 2013 3月 19 (週二) 10:59 am
來自: 台北
回頂端

上一頁下一頁

發表回覆
96 篇文章 • 第 9 頁 (共 10 頁) • 1 ... 6,7,8,9,10

回到 許弘老師的月讀閣

分享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機關

  • 公共工程委員會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 考試院考選部
  • 經濟部水利署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 台灣電力公司
  • 台灣自來水公司

    組織

  • 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 全國公務員協會
  • 行政院勞委會
  • 臺北市公務人員協會
  • 全國公務員協會粉絲團

    研究資源

  • 國家圖書館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全國法規資料庫

    友站

  • 建築人討論區

  • 討論區首頁
  • 管理團隊 • 刪除所有討論區 Cookies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