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許弘講評
蔡育翃技師會在Line官方帳號與我互動諮詢問題,也會在實力課業群組討論。在有豐富輔考經驗的我看來,蔡技師具有「主動學習,積極提問。」的重要上榜者特質。
只要你是實力學員或是我書本讀者,這些上課或讀書產生的疑問諮詢都是免費的,可能無法即時回覆,但一定會找時間逐個處理。
蔡技師說如果有同學讀過他的上榜心得而受益,自然是開心有福報。祝福蔡技師在將來的人生的旅途上一切順遂。
一、 前言
考完土木技師上榜後,經過幾個月的沉澱,我想趁我還年輕時把執照考一考,這樣未來就不用擔心還要再準備考試的問題,因此我下定決心準備結技大概從五月初開始準備,準備時間大概六個月左右(在職),基本上就是每天晚上6點讀到12點,若那天晚上去運動則晚上不讀書,一周大約運動2~3天,禮拜六早上9點去補習班,晚上讀到10點,禮拜日為固定休息日,適時給自己一點放鬆的時間讓自己壓力不要太大。
二、 考試成績
鋼筋混凝土設計與預力混凝土設計 74 (10/21/25/18)
結構動力分析與耐震設計 49 (23/15/11/0)
鋼結構設計 38 (0/16/22/0)
結構學 30 (10/8/6/6)
土壤力學與基礎設計 77 (25/14/20/18)
材料力學 65 (20/20/5/20)
總成績 55.50分 (及格標準51.33分)
三、 考前準備
自考土木技師時,就覺得多參加考試增加實戰經驗很重要,因此今年也報名了高考二等。高考二等是這年九月的考試,雖然考試方向與結構技師不大相同,但難度與結構技師接近,可以當作檢視自己讀書的內容是否有成效,不過我只應考結構技師的相關考科,英文國文還有工程管理與施工則無應考。
四、 聽課時間
五月~六月時把結技多出來的科目預力、結動、耐震,聽完實力的精修班,大概聽完兩天內會把聽過的快速看一遍,建立觀念,而其他與土技重疊的科目,因前一年已經有基礎,因此只聽以前老師說只有結技會考的內容,然後九月時把結動、耐震、預力的題型班聽完。
五、 各科自修準備方式
因為結技的對手通常都是前一年就有土技的基礎或是本身就是結構組畢業的,不會像土木技師一樣很多分母來陪考,因此課本上有的東西都差不多要全部念,大原則就是不能偏科,不能有弱科,很多人會放棄預力的25分,但是有時候預力的題目很簡單,這樣等於白白送掉25分,有時上榜就差這點分數。
下面為我各科的準備方式:
《鋼筋混凝土設計與預力混凝土設計》
這張考卷由兩個科目組成,分別為RC與預力,通常為3題RC(75分)、1題預力(25分),下列為我兩科的準備方式。
RC: 這科我是除了雙向版沒念其他的東西都看,特別要加強的部分為:梁、短柱、剪力跟耐震,而扭力設計與細長柱&高軸壓柱(113高考二級出現)為結技相較於土技會多考的地方,需額外花時間背誦跟練習,至於RC哪些公式需要背哪些考試會給,許弘老師上課皆會說明。
預力: 這科在考試中最常出的章節為預力梁的應力分析與預力損失的觀念以及偶爾會考剪力,由於預力的題目每年只有一題,因此考古題數量偏少,可以多做10-20年前的考古題。
《鋼結構設計》
鋼結構為單科100分的科目,這科我只看許弘老師精修班課本與題型班課本。我基本上整本書全看,每年必出的題目基本圍繞在 梁、柱、梁柱,還有結技鋼構必出一題問答題,問答題通常考螺栓、焊接、鋼材性質,而剩下的題型塑性分析則是近幾年常考,需熟練推導過程,最後較冷門的題目就是SRC柱還有混合梁,目前僅108年有出現過。
《結構動力分析與耐震設計》
這張考卷由兩個科目組成,分別為結動與耐震,比例上因出題老師而異,有些老師(通常為大學教結動的教授)喜歡結動,題目就會很偏結動(3:1)。有些老師(通常為參與國震中心的教授)則是喜歡耐震,則題目就會很偏耐震(1:3)。這兩科有一部分是重疊的,像是多自由度的模態疊加法(ABS.SRSS.CQC) (SRSS出題最多),大部分都以剪力屋架的形式出題。
結動: 這科須特別注意的地方為單自由度的運動方程式建立及廣義單自由度,還有多自由度運動方程式建立、特徵值求解、模態計算、模態疊加,可以把單自由度題型列出來,例如當外力等於零或者當外力為sin函數以及無外力但有初始位移時,這三種情況可以把方程式跟解列出來,方便考試前複習,多自由度亦同。我建議可以把單自由度與多自由度暫態解跟穩態解背起來,可以大大節省考試時的計算時間。有關3*3矩陣的特徵值計算我覺得建議花時間練習,解法不難,只是解題過程非常花時間,像今年結技第一題就花了我40分鐘,需自行斟酌其他題目是否你有把握來決定你要不要解3*3矩陣。
耐震: 研究所完全沒學過的一科,但是許弘老師在上課時都會把規範當初制定的理念講解的非常清楚,讓即使沒有學過耐震的人也能快速理解。考題方面計算題不外乎靜力分析、動力分析、隔震、減震、阻尼器(有時候會結合剪力屋架),問答題部分通常會問規範的參數的意義,只要上課認真聽,問答題應該不難準備。
《結構學》 結構為單科100分的科目,這個科目是最需要練習的一科,多寫考古題有助於你考試的解題速度,建議多多練習,我基本上就是把林冠丞老師的題型班課本跟歷屆107-112考題寫完就去考試了。
《土壤力學與基礎設計》 這張考卷由兩個科目組成,分別為土力與基工,結技通常都是考計算題,除非有時事(例如112年基泰大直),否則偏門的問答題基本上不會出現。一些較偏門的計算題型也可能會在結技出現,像是邊坡滲流的安全係數還有切片分析法等等,我參考書僅使用施國欽老師土力基工的精修班與題型班課本,搭配歷屆107-112考題做練習。
《材料力學》 材力為單科100分的科目,準備上所有的東西都得念(包含軸力、彎矩、扭矩的塑性分析、剪力中心),林冠丞老師的課本題目什麼題目都有,一定要精熟。參考書僅使用林冠丞老師材力的精修班與題型班課本,搭配歷屆107-112考題做練習。
六、 後記
考試期間,我是一個人準備考試,不像去年準備土技時還有戰友可以互相討論,因此有問題我都找老師或是到讀書會問輔導老師,蠻感謝老師為我解惑,我覺得考試最重要的就是心態,結技有些難的題目真的很難,沒看過很難在考試時想出解法,或是少給你參數(今年鋼構考梁不給 G和Cw參數),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就要好好把握自己會的題目,確保該拿的分數拿到,不要被這科影響考試心情,考完也不要與同學討論,專心準備下一科比較實際,要相信自己後面的科目能考更好。考試比的是馬拉松,看誰的維持自己的步調,穩穩得到達終點,以上心得希望能幫助到考生,祝福在此路上奮鬥的人能早日脫離考試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