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實力學員 劉東昇 113年結構技師科學量化之上榜心得(學員編號:112CAA014 113CAB005)
有部分準備表格不方便放於貼文串,請自行下載PDF檔觀閱。
https://1drv.ms/b/c/56eece865754bb0b/Ee-x-6z1kItJhiFDwksnTYABUXyzMFABBL1SgAqdk7ptNA?e=Tf1AKy
劉東昇 112年土木技師科學量化之上榜心得,有意觀閱者請參考連結。
https://www.civilgroup.org/viewtopic.php?f=44&t=24386#p109300
----------------------------------------------
許弘評論:
以往各大補習班都喜歡找前幾名寫心得,主觀認為這類人可招攬學子報名。但有不少學員反應他絕不是前幾名的料,敲鍋喊有沒有中年大叔、帶娃大嬸的心得可以參考,會比較有真實感與可操作性。不然什麼都是超速學習、輕易理解,對一般人過於不實際。
那許弘強推這一篇心得提供給你,他是劉東昇,以113年結構技師「最後一名」,「榜尾孫山」之姿與你分享他由112年2月13日加入台中實力這兩年來,在補習班由最低階的學渣逆襲土木、結構雙榜的刻苦過程。
當劉東昇跟我激動報喜他考上結構給我成績單時,我才發現他是最後一名。我的天啊,我經常在上課跟學員開玩笑說:「我許弘可以教你如何考上榜首,榜首有明確標準,須天資聰穎且努力為人所不及。但我無法教你考上榜尾,因其運氣成分極大沒有標準可循,哪天有人考上榜尾記得來跟我說你怎麼做到的。」
這一句玩笑話,沒想到成真了,「榜尾孫山」劉東昇要跟我許弘以及跟你分享他如何做到的。
劉東昇的心得我非常看重,它夠真實、夠草根、夠實際、可操作。最重要的是他有仔細讀過我許弘的所有著作,他是我與實力補習班的教學課程的產出成功物,劉東昇證明了只要你願意這樣走、這樣讀,你就能考上。
劉東昇做到了,XXX我也做的到,XXX請自行填上你姓名。
-----------------------------------------------
平均:51.33分,及格標準:51.33分(真正的孫山,妥妥的榜尾)
個人僥倖於112年考上土木技師後,再度於113年僥倖以孫山之姿考上結構技師。會決定挑戰結技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當時補習班課程就是報兩年,不繼續念下去很浪費;二是覺得土技是僥倖上的,我很多該會的、想會的都還沒學好,當作興趣念的效果絕對不會比備考來的好,而我努力念的話,即使考不上結技,應該相對也是比較像樣的土技;三是我沒有念過結構組,結動、耐震這些知識對我個人的狀況來說,可能只能在補習班有機會學到了。
當時在考上土技後,猶豫是否要繼續考結技時,曾經遍尋網路上是否有非結構組且僅為大學學歷的先進考上先例。而當時僅發現一例,但那位先進並無詳細說明整個備考過程,對我個人主要是起了鼓舞的作用。因為我是妥妥的榜尾,所以個人還是以檢討報告的方式來撰寫本篇,將盡量把我覺得我做的很不好的地方、後悔的地方,寫給還在備考的先進,做為參考。
本次結技考試個人覺得是一個很奇特的態樣,三科爆難、一科普通、一科簡單、一科爆簡單。我考得上,運氣成分可能超過九成九,哪怕我再閃失個一分,就不會有這篇了。我在考場每一題答題做了甚麼樣的努力與纏鬥,抓住了運氣,也盡量回想,分享給各位先進。
一、 個人學經歷背景
(一) 學歷:民國89年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留大五。考兩年研究所都考不上。我在班上通常是最佳第六人,因為大多課目都只當五個,所以我同學只要期中考試贏我,通常都會過。
(二) 經歷:甲級營造廠3年9個月(建築類)。傳產製造業公司建廠甲方土建代表約10年,後轉任製造業品管工程師約4年(有自己的TAF實驗室可進行水泥、混凝土、粒料篩分析等試驗)。
(三) 補習班經歷:在學期間有上過翰翔補習班(應該不在了),但是只有上過材力結構的課程(宋裕祺老師),只是為了能考過期中考(材力二修、結構學三修)。民國98年~100年第一次來實力補習班,但只有上精修班,因為在職,只有上課,沒有練習,純看帶未上現場課。民國112年第二次來實力補習班,278天後考上土木技師,再過一年後考上結構技師。所以實際上,我幾乎可算是純種實力補習班學員。
(四) 考試經歷:只考過98年、112年土木技師(232名);113年結構技師(榜尾),其他國考都沒有去考過。
二、 準備過程
(一) 作息:早上6:00起床,7:00~8:00運動(居家重訓),8:00~9:20分念書,10:00準時到補習班。大概都18:00左右回家,晚上會再念2個小時到2個半小時左右晚上11:30之前睡覺。7月前週休2日,7月後週休1日(顧小孩),9月後沒有刻意排週休,盡量有時間就念,週休的空檔還是會念些書,時間不固定,念書時間有比準備土技時多一點。
(二) 純看帶,在實力補習班從未上過現場課。
(三) 112年報土技精修班加題型班2年、113年5月中加報結技三科精修班加題型班。全職準備。
(四) 除了結構動力有念歐陽老師的結構動力精解及林永盛老師的基礎結構動力、Das大地工程原理及基礎工程中譯本當參考書外,其餘科目皆只有念實力的課程與書籍。
(五) 因為時間無法配合且要顧小孩,所以沒有參加模擬考。
(六) 沒有加入實體讀書會,但113年有加入LINE讀書群組及課業討論的臉書專頁。備考結技時有問題都與實力台中程度較好的備考先進討論,或直接向許弘老師Line官方帳號求教。
(七) 結技不同於土技,我個人覺得再討論念書總時數,意義不大,茲將結技考科這兩年我有上過的課程年度及看帶重複次數羅列如下:
1. 材力:
精修班:許弘老師111(1)、112(1)、113(1)及林冠丞老師112(1)、113(1)。
題型班:林冠丞老師111(1)、112(2)、113(1)。
2. 結構:
精修班:林冠丞老師111(1)、112(1)、113(1)及黃建綸老師112(1)。題型班:林冠丞老師111(1)、112(1)、113(1)。
3. 結構矩陣:
精修班:林冠丞老師111(3)、黃建綸老師112(3)。
4. 土力基礎:
精修班:施國欽老師111(1)、112(1)、113(1)。
題型班:施國欽老師111(2)、112(3)、113(1)。
5. 鋼筋混凝土:
精修班:許弘老師112(1)、113(1)。
題型班:許弘老師112(2)、113(1)。
6. 鋼構:
精修班:許弘老師111(1)、112(1)、113(1)。
題型班:許弘老師111(3)、112(3)、113(1)。
7. 耐震:
精修班:許弘老師111(1)、113 (3)。
題型班:許弘老師111(1)、113(3)。
線上題庫班:林翰老師113(1)。
8. 結動:
精修班:林翰老師112(4)。
題型班:林翰老師112(3)。
線上題庫班:林翰老師113(1)。
9. 預力:(本科基本放棄)
精修班:林翰老師112(1)。
題型班:林翰老師112(1)。
線上題庫班,黃建綸老師113(1)。
(八) 各科準備細節、檢討與建議:
1. 材力:
書目:實力精修班及題型班課本112年,材料力學必做50題型。
113年3月決定考結技之前,已經將111~112年度的精修加題型都至少看過一遍,但跳過結技範圍或四星以上題目。113年度則是配合課程,完成精修班、題型班的課本所有題目(包含延伸學習題目),以及材力必做50題型所有文字說明及約60%的題目研讀(很多題目其實與課本重複,所以就跳過),練習時會貼標籤紙註明考前要複習的題目,在考試前三週不斷用填鴨式的方式重複看那些題目(所有課目都這樣)。有特別加強扭力、剪力中心、非對稱彎曲、應力應變莫爾圓繪製、廣義虎克定律、破壞準則、衝擊荷重、彈性柱及複雜柱挫屈方程式推導、軸扭彎塑性分析,及加強複習所有公式的基本推導,數學方面則有特別針對三角函數積分、ODE方程式求解等進行加強。邊研讀邊建立自己的考前加強筆記。
因為東西很多,個人覺得應該有很多東西只是強記起來的,不是真的完全理解。在練習的過程中,很多並沒有真的動筆,而是直接用計算機按,比較省時間,但是代價是寫字速度沒有練習,一旦遇到大量算式時,考試不一定寫得完。
2. 結構:
書目:實力精修班及題型班課本,觀念結構學、觀念矩陣、結構學必做50題型。
113年3月決定考結技之前,已經將111~112年度的精修加題型都看過一遍,其中結構矩陣我看了三輪才大致明白那是甚麼。112年12月(當時不知道自己土技會上),則是依精修班課本編排的章節順序,把觀念結構學中相應的章節全部研讀一遍。113年3月到5月中,把精修班、題型班課本(第四章至第八章範圍所有題目做過一遍),結構矩陣題目則於6~9月陸續完成,靜不定影響線則於8月後進行加強,考前一個月才針對近似法進行研讀。
112年準備土技時,結構學念的很差,很多觀念是在112年12月至113年1月才慢慢建立起來,雖然精修班及題型班的課本所有題目,以及102~112年結技考古題大致有研讀過,但是練習量應該還是不足,正常結構組結技考生,大學修課+研究所考試+土技備考+結技備考,至少有四輪的練習量,這不是我這種學渣可以比擬的,在113年準備時,大概6月後,就慢慢限縮題型,針對近十年比較常考的部分,做填鴨式練習。
但是罩門仍是在多桿桁架運算、兩次靜不定、解三個未知數方程式這種比較繁雜的運算上,備考的過程中倍感挫折,當時就感覺結技考試時,我應該很多題目沒有辦法寫完,就開始訓練自己,較難的題目,我應該目標是寫到哪個步驟就好,而遇到寫不完時,要怎麼快速唬爛收尾。
跟材力一樣,為求刷題量,7月之後比較少動筆完整算題,大部份是用計算機把答案按出,所以寫字速度完全沒有提升,考試時倍感艱辛。
3. 土力基礎:
書目:實力精修班及題型班課本,Das大地工程原理中譯本第六版、Das基礎工程中譯本第六版。
我在土技備考時,比較把重心放在土力上,所以在結技備考時,針對基礎工程的章節有特別加強練習,施老師的課本與試題精選的所有題目我應該都至少做到3輪,部分章節題目應該5~6輪以上,能念的都盡量念,應力路徑、邊坡普通切片法、SEED液化潛能分析大概都有念,個人覺大部分的大地工程題目,計算量都比結構學來的少,所以在刷題的感覺上就比較好一點。
DAS的書是用來補一些我聽不太懂,或不好想像的地方(如:單位體積滲流力,施老師講解我沒聽懂,看DAS的圖我才了解)。
施老師上課提示三星等級以上考題都列為重點複習部分。
其實我對大地工程不是很有興趣,花的心力不會比其他課目多,但是土技結技的分數分別為77分及80分,所以對於我而言,大地工程的最佳學習方式=認真上施老師的課程,並且認真刷施老師書上的題目。成果斐然。
4. 鋼筋混凝土:
書目:實力精修班鋼筋混凝土必做50題型及題型班課本。
大概在113年6月前,鋼筋混凝土必做50題型整本除雙向版章節外,全部研讀過一遍,所有題目全部做過2遍。上課沒有提到的章節或說明(如:短柱已知偏心距強度分析、剪扭合併構件的分析設計、剪力摩擦筋、無梁版等),全部自主進行研讀及練習。113年題型班課本的題目全部研讀及計算,107~112年高考技師考題書所有題目研讀及計算(特別針對3星以上及較為冷僻的題目進行練習或研讀)。
念許弘老師的書就是一種享受,這兩年備考的過程中,常常都會因為看了許弘老師的書中的一些解釋與說明,解決了一些之前困惑,而感到很開心。也因為備考結技,能多更深入一點研讀許弘老師的各個著作,而感到收穫滿滿。
鋼筋混凝土考試的計算觀念,即使許弘老師上課沒有教到,也都能從細讀鋼筋混凝土必做50題型中學到。而結技題目的計算量通常都很大,但是我覺得RC的計算量雖大,但是步驟其實單純很多,計算式相對其他學科都好寫的多,要加強的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式的速度,結技考試前,我個人正常發揮的狀態下,列完中性軸C的一元二次方程式(不展開或合併),直接用計算機按,最複雜的大概都可以在1分鐘左右按出C的答案並完成驗算,簡單一點的大概30秒內可以完成。
這次結技鋼筋混凝土題目相對簡單,但是我三題都還是有被扣分(而且我不太知道自己哪裡被扣分),顯見很多規範細節可能還是要注意。
5. 鋼構:
書目:實力精修班及題型班課本(112年題型班課本為鋼結構必做50題型;113年題型班課本為許弘老師精簡及補充後之講義)。
精修班課本(觀念鋼結構),除了第10章板梁與合成構件外,所有文字說明研讀至少一遍以上,題目全部做過一遍,因為108年考過合成梁,所以考前有針對10.10~10.13節進行研讀及練習,10.15~10.18節大致看過。鋼結構必做50題型所有題目至少練習過2遍以上,所有上課比較沒有提到的部分,自主研讀至少3遍,113年題型班課本所有題目至少一遍以上。
這次鋼構對我來說爆難,但是像第三題,其實鋼結構必做50題型裡面就有過(100年結技),翹曲常數Cw許弘老師上課也詳細解釋過,我也有背,老師其實也強調過,不一定每次都會給你參數或公式,所以老師書上跟課堂上講過的參數運算,一定要好好掌握。
補習班的課程,要帶題目多,就沒辦法細講;要細講就講的題目不會多,許弘老師的課程是屬於後者,但是許弘老師每年都會交替換題目講,所以建議儘量把許弘老師有上架的課都上一上,一定上的完,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6. 耐震:
書目:實力精修班及題型班課本。
我這輩子第一次接觸這個科目。因為113年補習班課程安排的原因,耐震到7月才開課,且我以為111年耐震有改規範,所以沒有先聽,所以我當時是先聽結動,再聽耐震。後來真的覺得,以我的程度,真的要先聽許弘老師的耐震,再回去聽結動,或者是交相聽課。我是真的直到聽完許弘老師的耐震,才明白結動一些東西是在幹嘛,重點在哪。許弘老師的表達能力真的好,上完耐震再回頭看林翰老師的結動,我才比較明白結動課本一些東西跟耐震有甚麼關係。今年正好是耐震開實體課,結動是去年錄影,我先跟班進度看完後(8月中),馬上在一個禮拜之內看第二輪跟第三輪,完全用塞的方式,盡量去熟悉跟記,原理不一定明白的,就找計算或答題規則,真的不好懂的題目,就設定自己至少寫到哪個步驟。因為後來也沒甚麼時間了,所以主要以題型班的題目為主,有全部做過一遍,老師上課有講解的題目,至少有研讀2~3遍。
7. 結動:
書目:實力精修班及題型班課本、歐陽老師結構動力精解、林永盛老師基礎結構動力學
也是這輩子第一次接觸的科目,我學習的過程中有三大難點,第一是數學難題,三角函數的各種積分、ODE、矩陣運算解特徵值這些常用的都要重新學,拉普拉斯只能用背的,無暇再去理解式子是怎麼來的,分部積分放棄(等於連續系統放棄),大部分的式子都是不斷配合題目用強記的;第二個難點,很多參數或式子的物理意義並不是很懂(我連簡諧運動是甚麼都忘了,上一次看到它都30幾年前了),在學的過程中其實很吃力;第三個難點,公式很多背的很吃力,這跟我工數底子差也很有關係,本來有些靠推導即可的,受限於數學程度我可能也只能用背的。一開始聽了兩輪,其實抓不太到林翰老師講的重點,等到聽了許弘老師的耐震後,再回來聽結動第三輪,開始了解整個輪廓及林翰老師講的一些物理意義,第四輪才大致熟悉整個課程。
林翰老師的課本其實很多地方未勘誤,然後我猜因為結技等級的考生大部分都有能力自主勘誤,所以不一定會反映給林翰老師,但對我來說就是很大的罩門,所以後來我去買了歐陽老師及林永盛老師的書來參考,但是其實在上許弘老師耐震前,我也是很多都看不太懂,最後也是在第四輪結動看完後,我才比較能看懂歐陽老師的書在寫甚麼,兩位老師的參數定義跟計算步驟與方法都有很多不同,念的時候也是倍感艱辛。
林翰老師有針對矩陣解特徵值,以及一元三次方程式牛頓法的數學運算做細部教學,對於我來說非常實用。反而念結動後回去算結構矩陣,還有看其他科的數學,都覺得簡單多了。
我後來放棄的地方有100年之前常考的較複雜運動方程式的建立、數值方法、連續系統等,考前有特別加強廣義單自由度、多自由度振態分解及疊加、CQC公式背誦及運算等。
畢竟是結技等級的課程,補習班不可能從很基本的地方開始教,如果跟我一樣非結構組,程度又不是很好的,只能說放寬心,先從自己能理解的盡量念,沒有辦法理解原理的,就盡量找計算規則去學,甚至有些題目都不奢求可以完整求出,能寫到2、3成即可。
8. 預力:
書目:實力精修班跟題型班課本。
在上完精修班跟題型班後,自覺以我的狀況與程度,當時已無心力再兼顧預力,再加上林翰老師的書也是很多未勘誤,我自認當時無法做比較有效率的研讀,遂果斷放棄,上完課後就沒有再複習或練習。
在考前一個禮拜,因為有送線上題庫班的課,預力題庫班是由黃建綸老師授課,主要解說102~111的結技考題,黃建綸老師的教法很適合我,黃老師用材力的基本觀念來教授預力計算,而不使用規範的公式,非常好理解,當時比較簡單一點的題目有強記起來,但這次結技是考預力鋼鍵,完全不會。
三、 113年結構技師答題狀況與檢討
此部分準備表格不方便放於貼文串,請自行下載PDF檔觀閱。
四、 備考過程自我檢討與建議
(一) 看帶方式,因為已經第二年了,不再跟備考土技的時候一樣追劇,結技與土技共同的科目,是跟著113年的課程進度去聽,邊聽邊複習,且把課程內沒有講到的題目或章節,但是課本有的地方,自主研讀與練習。結技三科因為受限我的程度,光是要看懂就花了很多時間,共同科目多時就穿插,沒有共同科目時就用追劇的方式看。
(二) 我在土技上榜的心得中,有建議看帶可用1.5或2倍速去看,原來的初衷是覺得這樣看比較快,對於體力及專注力的負擔會比較小,然後爭取重複看帶或練習的時間。但是後來在補習班似乎有用這樣的速度看帶,但只看一次的同學,可能他的程度比較好吧…,經過這兩年後,我個人的感覺是,剛開始上課的三個月到半年,是可以用追求速度的方式,因為好處是在心理上會覺得自己很認真,先有士氣也是好事。但是隨著你對課程越來越熟悉,其實就要根據自己的狀況做適度的調整,看快看多重複看,都是為了要看懂,幾倍速就不再是重點。備考結技期間,也有看過很優秀的先進,採用一定要充分理解才接下去看的方式,可能一天都上不到一節課,最後也是順利考上。
(三) 備考結技後,基本上我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都用二階反矩陣公式,搭配計算機按法,都比以前的算法快又正確。矩陣運算也大幅進步(我有去網路上找高中數學補習班的免費影片看)。一些微積分可以去網路上找相關程式,你輸入那個函數,他就會一步一步積給你看,其實會用到的積分大概也就那些,甚至積分上下限也就固定那幾個,我有些三角函數積分最後也是都背起來。結構動力會用到的數學會比土技科目多很多,但至少不會是考研究所的工數題目那種等級,我是有大概分類,能理解的就儘量練熟步驟跟計算機,麻煩的、不太理解,但常常出現的,就用背的,對我來說比較快。
(四) 結技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殿堂,備考結技的過程,我心態也有崩過,對手不是老手就是結構組,我考得過他們嗎?後來就收拾心情告訴自己,我真的考不過他們,但是備考的過程,我自己會進步,就開心念吧,反正,至少我有土技牌了。告訴自己不要去想其他優秀先進都已經在念甚麼四星五星難度,已經把考古題做爛了之類的,我當時土技很多沒念熟的,先把那些念熟比較重要,好好的想清楚並評估自身狀況,做好心理建設,按照自己的步調持續前進就是了。
(五) 備考結技時,反而自己動筆量似乎比較少,主要都是按計算機,一方面節省刷題時間,一方面也是自己懶,代價就是寫字速度真的很慢,遇到大量計算時,很容易緊張而失去平常心。這部分我真的很難說對我是好是壞,因為我也真的是這樣多刷了很多題目。有辦法直接按計算機就把答案按出來,也是順便再加強背一些公式,我到備考後期,像如果是單旋轉自由度的剛架題目,有時候40秒內就可以把答案按出來了,但是我寫字可能要寫5分鐘甚至10分鐘以上。
(六) 像我這樣的大齡考生,常常會認為自己年紀大了,記憶力已經沒有年輕時候好之類的想法,經過這兩年我的感覺是,記不起來的地方通常是練習量不足、重複次數不夠,其實跟年齡大記憶力退化不是很有關係。會到現在還在考,大部分在年輕的時候並沒有認真念書,其實年輕時候在吃喝玩樂的浸淫下,記憶力也不一定會好到哪裡去。我覺得要考得上,就是兩個字「甘願」,甘願就會讓自己想辦法克服遇到的困難,沒記起來就是繼續再記,沒辦法記全部,就盡量記局部,我相信我考結技前,一定是我這輩子到現在,擁有土木學科知識量最多的時候。
(七) 本次結技上榜,再度證明我是標準的「實力補習班+運氣」上榜範例,實力的各項科學化統計是最真實的,應考方式也是最科學化的,各種出版品也是錯誤率最少,勘誤最勤的。按照實力給的課程與教材好好研讀練習,一個老學渣643天也可以取得土技、結技兩張證照。榜首可能走到哪裡都是榜首,榜尾就不一定了。
(八) 本次備考結技另一個收獲就是對許弘老師的著作大部分有更深入的研讀,老師的書我在土技上榜心得中就大推過,但當時有很多科都是跳著看,後來結技考科的書籍就幾乎都有看完,那種獲得知識的充實感與開心,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但是其實花個幾百塊買書,你也可以享受到。說真的,我的結技考科600分中,許弘老師直、間接教授的課程就300~350分,施國欽老師是100分,這其實也是我比較有勇氣去越級打怪的其中一個理由。
(九) 畢竟是個老學渣,一兩科敗了就嚴重影響心情是很自然的事情,我這次在考場就是這樣,第一天考完晚上的生活作息管理更是失敗,沒睡飽去考場當然忘東忘西。我當時可以比較快速收拾心情的原因,可能就是年紀大了,一些事情想想,可能就覺得沒那麼嚴重,另外其實當時在考場有個想法,就是教授都出難題為難我了,為什麼我要讓他那麼好改考卷,甚麼都不寫讓他直接打零分,不如多寫一些東西,耽誤他幾秒再零分都爽,嘿嘿!嘿嘿嘿…,說不定就這心態救了我。
五、 結語
非結構組、僅大學生兼老學渣暨土技僥倖上榜的身份,結技三科僅念半年的時間,其實沒甚麼人看好我結技考得上,包括我自己。然後以榜尾之姿考上,真的很爽!塵世間最爽莫過於此!
可能榜尾寫心得的人也不多,但正如我從那位僅大學學歷考上結技的先進心得中獲得鼓舞一樣,希望我這兩年的經歷,也可以給還在備考的先進一些參考與鼓勵(你一定很多條件或程度都比我好!),其實大部份的人都不適用榜首一部或全部的備考方式,希望後續考上的先進也能盡量分享心得(你的上榜成績也不會爛過我)。
感謝實力所有授課老師的教導,也謝謝實力台中班櫃台人員的協助。敬祝所有看過本篇的先進,都能順利完成自己的考試目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