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土木人生第2篇-不是土木沒價值
*** 不是土木沒價值,是環境被弄糟了,土木雖是傳統技術,但對於增進國民的便利性、安全性、幸福感卻是最大的,我們可以一個月不用iphone、不用FB、不用平板,但不能一天沒房子、沒有國家基礎建設。
*** 想想國道二號、雪隧、高鐵、台北捷運、未來的機場捷運、如果做得好會帶給人民多大的便利性,國家基礎建設是真正的大確幸。
1. 土木技術進入安靜期很久了,力學分析與設計工具已經成熟到了一個極限,目前的技術已相當好用也夠用了,大部分的結構設計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大量的前案已經擺在眼前,不管你要設計什麼東西全世界都做過很多、很多了,而SAP幾乎讓高中生都可以做結構設計。(未來半導體、IC設計、3C一樣也會進入安靜期)
2. 看看土木系的論文、看看各大學教授的研究成果,其實有跟沒有是一樣的,真正有應用價值的論文少之又少,從老師到學生大家好像是一起做假,為了研究而研究。
3. 高鐵站大家都會設計,但站要放在哪裡,該設站還是不設,則不是大家都會的。高架大家都會設計,但該從哪裡上去、該從哪裡下來、如何串聯路網,這是需要智慧做規劃的。轉運站要請哪個建築大師設計都無所謂,但站址有沒有放對地方,車輛的出入口位置選擇,跟高架的配合有無連貫,將決定這個轉運站的成或敗。
4. 土木的價值,已經不在單點結構物上,面的規劃才是價值差異所在。重點不在於結構物的力學分析或建築設計,而是要思考這些結構物要放在哪裡?要怎麼放?如何讓整體順暢連貫、和諧運作,發揮出最大作用價值。這是一種整合運用智慧,必須融合技術、經濟、社會、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考量。從國道、省道、快速道路,從高鐵、台鐵、捷運、客運站,從機場、港灣,從工業區、農業區、住宅區,上述這些東西連結的好與壞,放的對或錯,將殘酷地決定基本價值。
5. 土木工程師應朝向國土整合規劃者之角色發展,在既有工程學之基礎上,將土木技術與國土規劃融合運用,發展出一種全面性的規劃技術,土木工程師是最適合擔當國土規劃者的角色,懂結構、懂大地、懂水文又懂測量,土木工程師與其他工程師最大的不同在於所有工程師的設計基礎都是人造物(電路、化學、機械),只有土木工程師的設計基礎是大自然,沒有人會比你更了解人造結構物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6. 先進國家的建設案會逐漸限縮是注定的命運,一定是會做得越來越少、但是要做得更好、做的更精、更有價值。土木系招生名額也應隨國家發展而逐漸減少,量少質精。
7. 只是……
台灣是政治利益凌駕專業判斷…要拿工程要先有關係…做營造不能不認識黑道…所有重大建設的背後都好黑好黑啊…不是土木沒價值…是有志難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