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人

土木建築專業交流、技師證照、職場就業、軟體技巧交流的好所在。

跳到內容


進階搜尋
  • 討論區首頁 ‹ 生活娛樂 | Entertainment ‹ 論壇新手討論區 | Freshman
  • 變更字體大小
  • 列印模式
  • 問答集
  • 註冊
  • 登入

現在的時間是 2025 5月 11 (週日) 3:05 am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不限定討論主題,自由之地。

版主: warren

發表回覆
9 篇文章 • 第 1 頁 (共 1 頁)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文章由 vuhinmjv » 2019 3月 13 (週三) 2:33 pm

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大家好,相信各位大多都有土木研究所學歷
我最近發現,業界中、校園裡,台灣土木研究所越來越有"學店"的現象
意思是,大多學生喜歡前段班國立大學科大的土木所,而造成的現象是 :

1. 大學部學生程度比研究生還要好,有學弟妹私下嗆助教學長姐的情況越來越多

2. 大部分研究生的論文真得太蝦,太扯,寫這種東西都能畢業,還能口試發表 ?!

3. 學校系所因少子化與就業環境問題,招生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寧不缺都要濫,朽木都要招生到校
導致大多土木所怕招不到學生,教育部給的經費減少,學校教授招不到學生作計畫,而收能力和程度不佳
的學生入學就讀

4. 業界普遍都遇到有研究所學歷之學生,但其程度與做事真的不像是過去印象中碩士生該有的感覺

5. 一堆研究生畢業就來工地工作,但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碩士學歷的學生,來個高職的學生做都比他們厲害、 勤奮和肯在工地裡不怕髒得吃苦

6. 目前看到現在,只有台大的土木所學生程度與發展真的有碩士生的感覺,而其他學校的土木所真的每況愈
下,每年給來的學生真的什麼都不會。

7. 大學畢業就就業的學生程度反而比多花兩年去混張研究所文憑的學生還要好很多 ~

8. 業界越來越多人去念營管所洗學歷,就為了那一張漂亮的國立的畢業證書和很瞎的論文,感覺只要繳貴貴的學費和請老師吃飯喝酒就能拿文憑的文化

已上,本人在校園與業界多年發現的現象,也與幾位學術界同仁討論過,但這乃高等教育失敗的趨勢
無法改善,還請各位多多分享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vuhinmjv
新註冊會員
新註冊會員
 
文章: 2
註冊時間: 2019 3月 13 (週三) 2:05 pm
回頂端

Re: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文章由 linlinmonkey » 2019 3月 13 (週三) 2:58 pm

現場工作
有專業的工程師不被尊重
誰要努力充實專業?
linlinmonkey
土木人四星會員
土木人四星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8 1月 11 (週五) 11:07 am
回頂端

Re: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文章由 laiyihwa » 2019 3月 15 (週五) 11:25 am

大家好,相信各位大多都有土木研究所學歷
我最近發現,業界中、校園裡,台灣土木研究所越來越有"學店"的現象
意思是,大多學生喜歡前段班國立大學科大的土木所,而造成的現象是 :

不會啊,我求職面試的經驗是,會要求學歷的老闆,多半覺得只要國立那幾間都差不多,
剩下都看你的個性、反應能力、經驗,當然有牌最大。

再來,至少我能確定最前面那家的國立科大學生和在校資源都很不錯。
真要說學店,我看是跟科技業科系比吧,因為土木這行考國考風氣太盛行了。
無論如何,這些學校好歹也是要考進去的,這樣還稱為學店,
那考不進去的土木人情何以堪?


1. 大學部學生程度比研究生還要好,有學弟妹私下嗆助教學長姐的情況越來越多

我自認滿弱的,但我當助教時,也碰過不少程度好的學生,但他們都很客氣跟我討論呢,也沒聽說過學弟妹私下嗆學長姐的事情。順帶一提,我是大學直升上去的。

2. 大部分研究生的論文真得太蝦,太扯,寫這種東西都能畢業,還能口試發表 ?!

我當年的指導教授就很嚴格啊,要找有挑戰性的研究做也不是沒有啊,誰叫多數土木人都要找涼的、不管事的、好畢業的、能準備國考的呢?
再來,土木屬於傳統工業,國內業界又不是很重視研發的情況下,當然就過得去就好囉,反正畢業後也用不到不是?


3. 學校系所因少子化與就業環境問題,招生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寧不缺都要濫,朽木都要招生到校
導致大多土木所怕招不到學生,教育部給的經費減少,學校教授招不到學生作計畫,而收能力和程度不佳
的學生入學就讀

至少國立科大的top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備取再多、最低錄取分數再低也有極限。還是那句老話,你覺得的學店,每個土木人都考得上?


4. 業界普遍都遇到有研究所學歷之學生,但其程度與做事真的不像是過去印象中碩士生該有的感覺

因為讀書是一回事,做事又是另一回事。研究所只是學習過程,不是職業訓練站。

5. 一堆研究生畢業就來工地工作,但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碩士學歷的學生,來個高職的學生做都比他們厲害、 勤奮和肯在工地裡不怕髒得吃苦

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刻版印象的投射,難道高學歷就不夠格彎下腰去做低門檻的工作嗎?行行出狀元,我舉個例子,國內的鋼構權威博士,沒半個會銲接操作技術的;而銲接技術士多是低學歷的,但他們做的事並不容易。再舉個例子,土木碩博士滿街跑,但幾個人懂建築防漏和水電維修?低學歷的師傅可厲害了。這兩個例子供你參考。

6. 目前看到現在,只有台大的土木所學生程度與發展真的有碩士生的感覺,而其他學校的土木所真的每況愈
下,每年給來的學生真的什麼都不會。

有誰一開始什麼都會的?我不相信台大有完美到把在職所有的技能教給學生。

7. 大學畢業就就業的學生程度反而比多花兩年去混張研究所文憑的學生還要好很多 ~

你在抽樣調查時,是否有考慮到樣本數夠不夠多、抽樣方式是否公平的問題?
另外我有觀察到,業界有不少老闆就只想找廉價員工,那當然找低學歷的好啊,因為他們選擇工作的機會相對低啊。


8. 業界越來越多人去念營管所洗學歷,就為了那一張漂亮的國立的畢業證書和很瞎的論文,感覺只要繳貴貴的學費和請老師吃飯喝酒就能拿文憑的文化

營管所也有智慧建築、BIM、風險管理相關頗具挑戰性的主題能做,沒興趣歡迎讀結構組和大地組

已上,本人在校園與業界多年發現的現象,也與幾位學術界同仁討論過,但這乃高等教育失敗的趨勢
無法改善,還請各位多多分享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laiyihwa
土木人三星會員
土木人三星會員
 
文章: 377
註冊時間: 2011 10月 18 (週二) 3:55 pm
回頂端

Re: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文章由 AjayLin » 2019 3月 17 (週日) 1:02 am

文長不一一回覆

問學生被訓練如何,先問教授被訓練如何吧。教授過的日子本來就是和業界脫節的日子,業者只會被學者耍(不懂工程的教授當委員),什麼機會能讓業界指導學界了?沒辦法,臺灣的業者太小器,教授們還是跟更不懂工程的人領錢。總之,學校就是學校,你沒有50歲不要假裝你看過臺灣學用合一。

我說,二三十年來,台灣的碩士論文9成9是垃圾,你覺得我在說你?不論你是誰,對,就是在說你,管你土木系政治系還是住海邊系,對,就是你的碩士論文,垃圾。2年是做什麼東西?再說土木本來就是理論實驗並重的科別,一個碩士生能有幾次機會做真正的實尺度實驗?更別說實驗的設計本身就不科學,什麼叫科學?控制變因操縱變因聽過吧,兩組試體,操縱變因5個,結論10個,科學個屁。不要說我武斷,自己查一下自己的碩士論文被cite過幾次,你要是好意思把自己學弟妹cite也算,我也只能給你拍拍手。

沒辦法,錢就這麼多而已,這不是學生的問題,教授們應該也盡力了。至少教授敢寫,建研所敢收,讓我拿去堵委員的嘴,也是惠我良多。

嗆助教,嗆完變強嗎?無聊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不懂謙卑的人能自爽也不壞,至少離憂鬱症遠一點。

營管洗學歷?(抓頭)誰說營管學歷吃香來著?至少說說是在哪個領域吃香,讓小弟我去了解一下。

以上,小弟我也身歷其境,躬逢其盛,我就職後一樣打掉重練,考到牌以後也是打掉重練,我的碩士論文連我都不忍再看。我只想說,學校就是學校,二三十年來都這樣。你若是老鳥,你肯定太抬舉剛畢業的你了;你若是老闆,不懂得思考社會責任沒關係,畢竟人各有志,但講屁話除了幫你腸道順暢還有什麼其他用?

我沒出國過,不比較。
AjayLin
土木人二星會員
土木人二星會員
 
文章: 273
註冊時間: 2015 4月 15 (週三) 9:13 am
回頂端

Re: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文章由 站長 » 2019 3月 17 (週日) 7:27 pm

基本認同"學用分離"的觀點。 但是指稱研究所的論文99%都是垃圾,我倒是覺得有待商榷。

單篇研究生論文要直接實用化,其實很強人所難。畢竟學界的目的並不是要取代業界研發。

其主要目的在培養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很多實務問題,都是數學、邏輯或數據的本質有關。

釐清或理解這些根本,有利於日後的實務問題的解決。

碩士生在寫論文時,透過文獻閱讀了解前人所提的解決方式,並嘗試在此基礎上往前踏一步。

並助長了知識的傳播。這種知識累積方式,已經持續數百年,歷史也已證明成效。

當然不可否認,一定有更進步的方式,仍需持續探索改進。但不需要去否認他的作用。
頭像
站長
Site Admin
Site Admin
 
文章: 1925
註冊時間: 2007 4月 14 (週六) 7:05 pm
  • 網站
回頂端

Re: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文章由 站長 » 2019 3月 17 (週日) 8:01 pm

不可否認,的確有學店的現象發生。

我認為,追根究底的原因在於近30年來工程產業發展飽和的問題。

因為產業發展飽合(不只工程產業),導致過度削價競爭,並引發從業人員薪資下滑。

薪資下滑進一步導致生育率降低。低生育率的影響在各行各業都會有重大影響。

對於大學而言,在招生學生都有困難的情況下,嚴格學生入學後的表現,顯然對招生不利。

中後段大學中,涉嫌放水的教授,何嘗不覺得痛苦。

畢竟任何正常人都想在自己領域發光發熱...更何況是這些從小當學霸的大學教授...

回到工程產業發展的問題,最大的遺憾政府並沒有工程產業政策。

採購法的最低價決標實施20年來,公共工程委員會只有政府採購政策,沒有工程產業發展政策。

導致國內工程公司在最低價決標的競爭中所累積的實力,無法發揮在工程產業的出口上。

留在國內的工程公司在互相削價競爭下,從業人員的薪水持續降低,物價20年卻是不斷飛漲。

整個工程產業的從業人員,都在一個壓力鍋上,無處宣洩。
頭像
站長
Site Admin
Site Admin
 
文章: 1925
註冊時間: 2007 4月 14 (週六) 7:05 pm
  • 網站
回頂端

Re: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文章由 紫煌 » 2019 3月 18 (週一) 2:23 am

站長 寫:不可否認,的確有學店的現象發生。

我認為,追根究底的原因在於近30年來工程產業發展飽和的問題。

因為產業發展飽合(不只工程產業),導致過度削價競爭,並引發從業人員薪資下滑。

薪資下滑進一步導致生育率降低。低生育率的影響在各行各業都會有重大影響。

對於大學而言,在招生學生都有困難的情況下,嚴格學生入學後的表現,顯然對招生不利。

中後段大學中,涉嫌放水的教授,何嘗不覺得痛苦。

畢竟任何正常人都想在自己領域發光發熱...更何況是這些從小當學霸的大學教授...

回到工程產業發展的問題,最大的遺憾政府並沒有工程產業政策。

採購法的最低價決標實施20年來,公共工程委員會只有政府採購政策,沒有工程產業發展政策。

導致國內工程公司在最低價決標的競爭中所累積的實力,無法發揮在工程產業的出口上。

留在國內的工程公司在互相削價競爭下,從業人員的薪水持續降低,物價20年卻是不斷飛漲。

整個工程產業的從業人員,都在一個壓力鍋上,無處宣洩。


本不該發生這種事,土木這個產業,天天有道路、駁坎、排水溝要做,天天有舊屋要拆
天天有新屋交屋,搞成這樣,主要是都被把持跟定型了~~【沒有人想改變】
真的是15年工法如一日啦,我剛好當15年公務員,這15年發包模式都一樣,
大案子有創意理所當然,問題是中小案子都沒改過,因為三級品管的歸類,
公務員只會簽公文,設計監造用的圖說都同一套,施工廠商都是最低標苦撐...
站長說的就是一個大問題啊,採購法到我們這一代快20年,到底發展出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
【金質獎,說穿了我也拿了兩枚小的,策略運用鑽了空檔,不值得一題...
現在哪一個建築金質獎不用BIM?問題是BIM建完,如何導到日後的維管?】
我覺得目前的土建機電業,缺乏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不是互相介紹廠商那種
土木、建築、五大管線的結合,說穿了,會算100題傾角變位法也學不會.....
開挖、基礎、山坡地的實務,會算200題土力基工你也看不懂....
因為,學校沒交,學校只教你計算,連粉土和粒石都不會分,
剛出社會時,磨石子、洗石子、斬石子我不會分....圖說我看不懂
太多出社會要學的智慧,沒能夠傳達給從業人員,不管是哪一種,公司與前輩不放,後面會懂才怪,
大的顧問公司就是把你綁在某一個部門,小的顧問公司就是畫圖畫到死.....
有誰有機會,能主導一個完整的案場?就算有,為何要屈就在「台灣」?
但是,凡是都有轉機,
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契機,過去10年的榮景,個人認為是「智慧型手機」崛起引領的,
這個革命,是很全面的,不僅是打趴特定產業,也帶起另一波產業,
首先是CAD,現在有BIM,可以直觀的討論,不用擔心看不懂圖了,還有學習方面,
很多好的平台,都是工程可以採用的,我很喜歡看YOUTUBE,還有探索頻道的工程系列,
好多力學的解釋,舉例都非常好,根本贏過傳統教科書百倍,尤其是施工學....
以前要宣傳新材料,必須透過建築師抽成,現在很多材料像「樂土」、「蛇鱗漆」都自己打廣告
沒必要給誰「抽」,東西在那,越來越多好東西是年輕採購用在「私人案場」,公家反而落後....
盡量的,如果大家都想進步,在我能掌握的部門,都試著做做看,只要不要被說「圖利」,
大家的一點進度,會變成產業的一大步,
這個土木人平台,對年輕人來說是不夠的,這個介面滿足不了他們,也遲早要轉型,
但是在到來必須轉型之前,還是希望大家多多發表工程的新技術、新工法跟心得
---------------------------------------------------------------------------------------------------------------------
說回來論文,除非一開始就確定方向,否則論文能夠直接「解決」某件事的時代過去了
現在「碩士」要寫出驚天動地的論文,是把全世界的學者都當作白癡?
1960年代電腦進步之後,許多問題都是用「程式」解決了,沒必要找精確解,尤其是工程...
退萬步言,就算你發明一個方法,可以10分鐘手算999靜不定度的結構,那又如何?
電腦只要1秒以內,就算出所有桿件的力學狀態與圖,還可以列印....
更不用說畫進度表,老實說我在工地還沒算過碰過營管學的各種假設....
現代的論文要產業走向,你要看老闆夠不夠力,夠力的話,跟遠雄、潤泰合作,
上網查查「五螺筋」,你就知道什麼論文是「夠力」的,問題是96年至今,幾個工地用過五螺筋方柱?
再進一步,假設有個工地是用3D列印完成,相關論文是「土木」還是「機械」還是「材料」?
有個工地用機器人砌磚,那這篇論文是「土木」還是「電機」?
這些論文是「土木碩士」寫的出來?是「土木教授」弄得出來?才怪.....
所以說啊,大家都罵學校是「學店」,有對,也有錯,因為連教育部都不知道如何教育學生「就業」
-------------------------------------------------------------------------------------------------------------------------
這個國家的教育部,根本算很少跟其他的部門交流好嗎?
大家都以為政府的運作是一群學富五車+胸有成竹的大官,針對某個議題,如如何發展高職生無縫就業
所以教育部、工業局、勞動部坐在一起暢談,然後做會議記錄制訂方針呈給行政院核定?
靠邀,才不是這樣,現況是「各做各的」,
各大學發展自己的,前幾年都只想先保住5年500億...
先在評鑑中活下去,台清交成比學生數、論文量,私大比企業愛好、建教合作,科大比證照量
學校方都在想如何活的好,教職人員忙著招生跟募款,先欺上再瞞下...自欺欺人,無可奈何
各個部門也有自己的計畫要推動,東西舊了、壞了要不要修啊?上面的新南向政策怎麼搞啊?
要教育部推新南向,實在也難為教育部,馬來西亞拿督有錢,學生不送美國日本,送台灣?甘有可能?
這個政府已經太大了然後又負債,未來幾年的首要目標是「瘦身」啦,沒砍人就不錯了,
所以民間還是要「自求多福」,不要想工程會出來主導產業政策,他們自身難保
結論....
大家還是先用既有的資源,這個土木人網站,應該更多討論,更多活水,先充實自己實力再說,
不用怕晚學,因為台灣的土木步調粉慢,你看LRFD推了20多年,我還是看到ASD的計算書,
但是你會LRFD,就可以更精簡材料,你會BIM,就不用拿CAD解釋給看不懂圖的白癡業者(主管)...
我說太多了...浪費大家時間我致歉
頭像
紫煌
偉大的解惑者
偉大的解惑者
 
文章: 1844
註冊時間: 2007 4月 20 (週五) 10:43 am
來自: 雨都、新北
  • 網站
回頂端

Re: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文章由 laiyihwa » 2019 3月 18 (週一) 5:10 pm

不可否認,的確有學店的現象發生。

我認為,追根究底的原因在於近30年來工程產業發展飽和的問題。

因為產業發展飽合(不只工程產業),導致過度削價競爭,並引發從業人員薪資下滑。

薪資下滑進一步導致生育率降低。低生育率的影響在各行各業都會有重大影響。

對於大學而言,在招生學生都有困難的情況下,嚴格學生入學後的表現,顯然對招生不利。

中後段大學中,涉嫌放水的教授,何嘗不覺得痛苦。

畢竟任何正常人都想在自己領域發光發熱...更何況是這些從小當學霸的大學教授...

非常同意這段,我們學校有幾位專做分析的教授,除了感嘆現在的結構組學生多半都不會寫程式,
更覺得教大學生何必教多?我教你基本的你都吸收不完了,想學多自己去補習班學吧。
或者換另一套講法,我幫你起了頭,後面的主題你應該具備自學能力才是,
而不是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在進行。

我的三位口試委員當中,只剩下一位對論文的品質稍有堅持,其他旗下的lab都是號稱的"技師保證班",
也就是網路常有人問的"不操、有時間準備技師"的lab。老師的無奈,聊過才知道,
上碩班當助教改作業會更有心得。

換個角度想,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想往土木發展,就學重點對他們而言就是拿到畢業證書而已。


回到工程產業發展的問題,最大的遺憾政府並沒有工程產業政策。

採購法的最低價決標實施20年來,公共工程委員會只有政府採購政策,沒有工程產業發展政策。

導致國內工程公司在最低價決標的競爭中所累積的實力,無法發揮在工程產業的出口上。

留在國內的工程公司在互相削價競爭下,從業人員的薪水持續降低,物價20年卻是不斷飛漲。

整個工程產業的從業人員,都在一個壓力鍋上,無處宣洩。

本不該發生這種事,土木這個產業,天天有道路、駁坎、排水溝要做,天天有舊屋要拆
天天有新屋交屋,搞成這樣,主要是都被把持跟定型了~~【沒有人想改變】
真的是15年工法如一日啦,我剛好當15年公務員,這15年發包模式都一樣,
大案子有創意理所當然,問題是中小案子都沒改過,因為三級品管的歸類,
公務員只會簽公文,設計監造用的圖說都同一套,施工廠商都是最低標苦撐...
站長說的就是一個大問題啊,採購法到我們這一代快20年,到底發展出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
【金質獎,說穿了我也拿了兩枚小的,策略運用鑽了空檔,不值得一題...
現在哪一個建築金質獎不用BIM?問題是BIM建完,如何導到日後的維管?】
我覺得目前的土建機電業,缺乏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不是互相介紹廠商那種
土木、建築、五大管線的結合,說穿了,會算100題傾角變位法也學不會.....
開挖、基礎、山坡地的實務,會算200題土力基工你也看不懂....
因為,學校沒交,學校只教你計算,連粉土和粒石都不會分,
剛出社會時,磨石子、洗石子、斬石子我不會分....圖說我看不懂
太多出社會要學的智慧,沒能夠傳達給從業人員,不管是哪一種,公司與前輩不放,後面會懂才怪,
大的顧問公司就是把你綁在某一個部門,小的顧問公司就是畫圖畫到死.....
有誰有機會,能主導一個完整的案場?就算有,為何要屈就在「台灣」?

我沒有公部門經驗,對於民間我有個深刻感受,那就是老闆純粹是把員工當作員工在用。
管你長才在哪、個人特質在哪,就業行情價就是這樣,你沒經驗就是從這吃不飽餓不死的薪水幹起。
面試時老闆最愛問:你覺得你值多少錢?阿有的人家才XX學歷,做得比你好比你快,要的也沒你多...xxoo
反正就是想盡辦法要個廉價勞工,學歷就只是個門檻,凡國立聽過的學校其實對很多稍微care學歷的公司而言,其實不會相差很多的。

再來,出了校門後,我才發現許多學校學不到的技術和學問其實是很封閉的,你只能想辦法打游擊戰盡力去學,跟在學做研究又有些不同,很多可不是打關鍵字搜出期刊就能解套的。哪怕某些學校特地請了業界學界的名師來講課,其授課內容一樣留很多手,業界人士虛心跟他們索取也不肯給。說穿了,土木業界的眉角,有太多說破了根本不值錢,但沒人敢出書寫、沒人願意分享交流,就連有開班授課的也怕你學,我相信這在其他先進行業眼裡是件很可笑的事。明明很多東西在學校就能學好的,偏偏要出去碰釘子學。

題外話,個人覺得BIM是很棒的概念,但若誤用成黑盒子運作,會非常恐怖。




但是,凡是都有轉機,
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契機,過去10年的榮景,個人認為是「智慧型手機」崛起引領的,
這個革命,是很全面的,不僅是打趴特定產業,也帶起另一波產業,
首先是CAD,現在有BIM,可以直觀的討論,不用擔心看不懂圖了,還有學習方面,
很多好的平台,都是工程可以採用的,我很喜歡看YOUTUBE,還有探索頻道的工程系列,
好多力學的解釋,舉例都非常好,根本贏過傳統教科書百倍,尤其是施工學....
以前要宣傳新材料,必須透過建築師抽成,現在很多材料像「樂土」、「蛇鱗漆」都自己打廣告
沒必要給誰「抽」,東西在那,越來越多好東西是年輕採購用在「私人案場」,公家反而落後....
盡量的,如果大家都想進步,在我能掌握的部門,都試著做做看,只要不要被說「圖利」,
大家的一點進度,會變成產業的一大步,
這個土木人平台,對年輕人來說是不夠的,這個介面滿足不了他們,也遲早要轉型,
但是在到來必須轉型之前,還是希望大家多多發表工程的新技術、新工法跟心得
---------------------------------------------------------------------------------------------------------------------

這裡早變成買賣書和伸手文討論區啦,不明人士po篇賣筆記文,底下就一堆人搶著要報價。
不然就是隨便丟個問題上來,連題目都懶得打清楚,回文的也抱持著不負責心態隨意回,
便有人應聲謝謝的膚淺地帶......



說回來論文,除非一開始就確定方向,否則論文能夠直接「解決」某件事的時代過去了
現在「碩士」要寫出驚天動地的論文,是把全世界的學者都當作白癡?
1960年代電腦進步之後,許多問題都是用「程式」解決了,沒必要找精確解,尤其是工程...
退萬步言,就算你發明一個方法,可以10分鐘手算999靜不定度的結構,那又如何?
電腦只要1秒以內,就算出所有桿件的力學狀態與圖,還可以列印....

其實許多有挑戰性的研究跟業界是脫軌的,因為業界用到的沒那麼"偉大",
因此業界也不可能去重視。舉凡風和地震,不確定性多得要命,
技師們管你的,給我簡單、好算的解析式和參數用就好。
紫煌兄說的業界問題自動化,這正是BIM的精髓所在,研究者如果要闖出一片天,
勢必要能活用這份"寫程式自動化"的能力在各個層面上,而不侷限於土木。
還是那句話,土木業界做的事沒那麼偉大啦,只是大家很愛藏,藏得深不可測。
還是聽不懂嗎?我舉水電維修、抓漏和修繕好了,這很難嗎?但土木系畢業的我就不信有幾人略知一二。




更不用說畫進度表,老實說我在工地還沒算過碰過營管學的各種假設....
現代的論文要產業走向,你要看老闆夠不夠力,夠力的話,跟遠雄、潤泰合作,
上網查查「五螺筋」,你就知道什麼論文是「夠力」的,問題是96年至今,幾個工地用過五螺筋方柱?
再進一步,假設有個工地是用3D列印完成,相關論文是「土木」還是「機械」還是「材料」?
有個工地用機器人砌磚,那這篇論文是「土木」還是「電機」?
這些論文是「土木碩士」寫的出來?是「土木教授」弄得出來?才怪.....
所以說啊,大家都罵學校是「學店」,有對,也有錯,因為連教育部都不知道如何教育學生「就業」
-------------------------------------------------------------------------------------------------------------------------
這個國家的教育部,根本算很少跟其他的部門交流好嗎?
大家都以為政府的運作是一群學富五車+胸有成竹的大官,針對某個議題,如如何發展高職生無縫就業
所以教育部、工業局、勞動部坐在一起暢談,然後做會議記錄制訂方針呈給行政院核定?
靠邀,才不是這樣,現況是「各做各的」,
各大學發展自己的,前幾年都只想先保住5年500億...
先在評鑑中活下去,台清交成比學生數、論文量,私大比企業愛好、建教合作,科大比證照量
學校方都在想如何活的好,教職人員忙著招生跟募款,先欺上再瞞下...自欺欺人,無可奈何
各個部門也有自己的計畫要推動,東西舊了、壞了要不要修啊?上面的新南向政策怎麼搞啊?
要教育部推新南向,實在也難為教育部,馬來西亞拿督有錢,學生不送美國日本,送台灣?甘有可能?
這個政府已經太大了然後又負債,未來幾年的首要目標是「瘦身」啦,沒砍人就不錯了,
所以民間還是要「自求多福」,不要想工程會出來主導產業政策,他們自身難保
結論....
大家還是先用既有的資源,這個土木人網站,應該更多討論,更多活水,先充實自己實力再說,
不用怕晚學,因為台灣的土木步調粉慢,你看LRFD推了20多年,我還是看到ASD的計算書,
但是你會LRFD,就可以更精簡材料,你會BIM,就不用拿CAD解釋給看不懂圖的白癡業者(主管)...
我說太多了...浪費大家時間我致歉

歡迎討論
laiyihwa
土木人三星會員
土木人三星會員
 
文章: 377
註冊時間: 2011 10月 18 (週二) 3:55 pm
回頂端

Re: 台灣研究所變成學店

文章由 站長 » 2019 3月 18 (週一) 11:17 pm

紫煌 寫:本不該發生這種事,土木這個產業,天天有道路、駁坎、排水溝要做,天天有舊屋要拆
天天有新屋交屋,搞成這樣,主要是都被把持跟定型了~~【沒有人想改變】
真的是15年工法如一日啦,我剛好當15年公務員,這15年發包模式都一樣,
大案子有創意理所當然,問題是中小案子都沒改過,因為三級品管的歸類,
公務員只會簽公文,設計監造用的圖說都同一套,施工廠商都是最低標苦撐...
站長說的就是一個大問題啊,採購法到我們這一代快20年,到底發展出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
【金質獎,說穿了我也拿了兩枚小的,策略運用鑽了空檔,不值得一題...
現在哪一個建築金質獎不用BIM?問題是BIM建完,如何導到日後的維管?】
我覺得目前的土建機電業,缺乏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不是互相介紹廠商那種
土木、建築、五大管線的結合,說穿了,會算100題傾角變位法也學不會.....
開挖、基礎、山坡地的實務,會算200題土力基工你也看不懂....
因為,學校沒交,學校只教你計算,連粉土和粒石都不會分,
剛出社會時,磨石子、洗石子、斬石子我不會分....圖說我看不懂
太多出社會要學的智慧,沒能夠傳達給從業人員,不管是哪一種,公司與前輩不放,後面會懂才怪,
大的顧問公司就是把你綁在某一個部門,小的顧問公司就是畫圖畫到死.....
有誰有機會,能主導一個完整的案場?就算有,為何要屈就在「台灣」?
但是,凡是都有轉機,
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契機,過去10年的榮景,個人認為是「智慧型手機」崛起引領的,
這個革命,是很全面的,不僅是打趴特定產業,也帶起另一波產業,
首先是CAD,現在有BIM,可以直觀的討論,不用擔心看不懂圖了,還有學習方面,
很多好的平台,都是工程可以採用的,我很喜歡看YOUTUBE,還有探索頻道的工程系列,
好多力學的解釋,舉例都非常好,根本贏過傳統教科書百倍,尤其是施工學....
以前要宣傳新材料,必須透過建築師抽成,現在很多材料像「樂土」、「蛇鱗漆」都自己打廣告
沒必要給誰「抽」,東西在那,越來越多好東西是年輕採購用在「私人案場」,公家反而落後....
盡量的,如果大家都想進步,在我能掌握的部門,都試著做做看,只要不要被說「圖利」,
大家的一點進度,會變成產業的一大步,
這個土木人平台,對年輕人來說是不夠的,這個介面滿足不了他們,也遲早要轉型,
但是在到來必須轉型之前,還是希望大家多多發表工程的新技術、新工法跟心得
---------------------------------------------------------------------------------------------------------------------
說回來論文,除非一開始就確定方向,否則論文能夠直接「解決」某件事的時代過去了
現在「碩士」要寫出驚天動地的論文,是把全世界的學者都當作白癡?
1960年代電腦進步之後,許多問題都是用「程式」解決了,沒必要找精確解,尤其是工程...
退萬步言,就算你發明一個方法,可以10分鐘手算999靜不定度的結構,那又如何?
電腦只要1秒以內,就算出所有桿件的力學狀態與圖,還可以列印....
更不用說畫進度表,老實說我在工地還沒算過碰過營管學的各種假設....
現代的論文要產業走向,你要看老闆夠不夠力,夠力的話,跟遠雄、潤泰合作,
上網查查「五螺筋」,你就知道什麼論文是「夠力」的,問題是96年至今,幾個工地用過五螺筋方柱?
再進一步,假設有個工地是用3D列印完成,相關論文是「土木」還是「機械」還是「材料」?
有個工地用機器人砌磚,那這篇論文是「土木」還是「電機」?
這些論文是「土木碩士」寫的出來?是「土木教授」弄得出來?才怪.....
所以說啊,大家都罵學校是「學店」,有對,也有錯,因為連教育部都不知道如何教育學生「就業」
-------------------------------------------------------------------------------------------------------------------------
這個國家的教育部,根本算很少跟其他的部門交流好嗎?
大家都以為政府的運作是一群學富五車+胸有成竹的大官,針對某個議題,如如何發展高職生無縫就業
所以教育部、工業局、勞動部坐在一起暢談,然後做會議記錄制訂方針呈給行政院核定?
靠邀,才不是這樣,現況是「各做各的」,
各大學發展自己的,前幾年都只想先保住5年500億...
先在評鑑中活下去,台清交成比學生數、論文量,私大比企業愛好、建教合作,科大比證照量
學校方都在想如何活的好,教職人員忙著招生跟募款,先欺上再瞞下...自欺欺人,無可奈何
各個部門也有自己的計畫要推動,東西舊了、壞了要不要修啊?上面的新南向政策怎麼搞啊?
要教育部推新南向,實在也難為教育部,馬來西亞拿督有錢,學生不送美國日本,送台灣?甘有可能?
這個政府已經太大了然後又負債,未來幾年的首要目標是「瘦身」啦,沒砍人就不錯了,
所以民間還是要「自求多福」,不要想工程會出來主導產業政策,他們自身難保
結論....
大家還是先用既有的資源,這個土木人網站,應該更多討論,更多活水,先充實自己實力再說,
不用怕晚學,因為台灣的土木步調粉慢,你看LRFD推了20多年,我還是看到ASD的計算書,
但是你會LRFD,就可以更精簡材料,你會BIM,就不用拿CAD解釋給看不懂圖的白癡業者(主管)...
我說太多了...浪費大家時間我致歉


紫煌大,過謙了。

所提的程式自動化、BIM等方向,如果能增加效率跟個別廠商的競爭力,一定會逐漸普及。

我所關注的是沒有產業政策去加速產業發展、新技術的普及,是其主管機關的失職。

我常在想,前幾年那種創業風潮,為何沒有吹進工程產業?也基本沒改變這個產業的態樣。

是不是缺乏一點火花,激發創新?

或許,我們可以定期介紹一些國外的發展情況、新技術給大家參考?

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頭像
站長
Site Admin
Site Admin
 
文章: 1925
註冊時間: 2007 4月 14 (週六) 7:05 pm
  • 網站
回頂端


發表回覆
9 篇文章 • 第 1 頁 (共 1 頁)

回到 論壇新手討論區 | Freshman

分享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機關

  • 公共工程委員會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 考試院考選部
  • 經濟部水利署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 台灣電力公司
  • 台灣自來水公司

    組織

  • 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 全國公務員協會
  • 行政院勞委會
  • 臺北市公務人員協會
  • 全國公務員協會粉絲團

    研究資源

  • 國家圖書館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全國法規資料庫

    友站

  • 建築人討論區

  • 討論區首頁
  • 管理團隊 • 刪除所有討論區 Cookies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