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https://tw.news.yahoo.com/%E8%AA%BF%E6% ... 18377.html
聯合新聞網
公務員給人朝九晚五、工作穩定的印象,但許多基層卻坦言,初踏公部門才發現跟原先想像完全不同。銓敘部統計發現,薦任官人事異動狀況逐年增加,他們寧可放棄升遷、到新部門重新適應,調至他機關的比例5年來均維持在26%,公務人力到底出了什麼狀況?
在教育機關服務3年的科員說,服公職前,國民黨早在討論年金改革,40歲以下公務員根本不太在乎年改,因為大家早有預期30年後未達退休年限,之後很可能再改。但成為公務員後卻有感,公務體系結構編制和加班問題,確實和原先想像差很多。
統計顯示,薦任官2014年升遷率開始走下坡,平調人數反而增加;到了前年,已有近半申請調職的公務員選擇平調,等於5個公務員中,就有2人異動。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說,由於要重新熟悉環境,考績也會從乙打起,一般公務員不會喜歡調動,但他們寧可放棄升遷機會也不想待在原崗位,說明公務員額配置確實出了問題。
首先是公文流程。基層普遍反應,公文跑很久對他們造成很大壓力,每個章只要一延遲,後續就會一併延宕。曾有直轄市政府科員指出,很多局處長在外跑行程,必須等長官一回來,才能衝進去請他們蓋章,「很多時間我都花在在辦公室門前排隊等待。」但在谷歌公司,可授權3個人完成公文流程,這種效率公部門很難達到。
其次,許多公部門系統未整合;當議員、立委不做功課就來要資料,就會增加基層人員很大負擔。許姓承辦員舉例,某議員要調查全台校園蔣公銅像數,他只能打電話到逐校統計,彙整後再製表回傳,「這些工作就會花掉我一整天時間」。
另一名教育機關的科員也說,前陣子社會熱議的卡管案,隔幾日就有數名立委發函詢問,他們原本就有督導台大業務、同時又要提供報告給監察院,還要處理民意信件、教授團體連署抗議等;由於壓力太大,「很多助理撐不過3個月,正職人員辭職成本高,但幾乎不超過3年就調單位。」
「公務員工作強度比以前大、流動率高,雖然撐過去會升很快,可對於現今注重生活和工作衡平的年輕一輩,不太能兼具。」許姓承辦員說,很多同仁和他一樣,每日平均加班2小時成常態,以前以為高官好像很爽,實際參與才知道他們其實更累,也讓自己反思,「我活到五十歲還要過這種生活嗎?」
曾任高等法院的李姓法警說,周遭很多基層焦慮,他們被綁在這個工作上,除了薪給穩定,另方面也是以為未來能有相對優渥的退休金,一旦這個理由不存在,待在公職的意願會減少很多。
教育機關科員也說,我國雖是五權分立的政府,但絕大業務都放在行政端,「人力不是吃到飽」,尤其在教育、勞動及社會行政類的單位,高流動率已成常態。大家對政府都有很高期待,但真正公務機關能負荷多少服務,是否有點太理想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