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營造業作為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支柱,不僅影響城市發展與民生福祉,同時也是許多從業人員日常工作的主要戰場。從103、108到112年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行業規模、企業結構與工程承攬均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但同時也面臨著技術人才短缺、勞動力流失等挑戰。本文將從市場規模與企業結構變化、工程承攬與市場機會、技術創新與人才缺口等角度,解析營造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並結合大量量化數據,提供從業者及土木系學生具體參考。
【市場規模與企業結構變化】
根據調查數據,103年底全國營造業企業單位數為1萬4,821家;108年底則增加到1萬5,649家,而112年底更達到1萬6,525家。三個調查年份間,企業總家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整體增長率約達11%左右,這顯示出市場規模穩定擴大。在企業結構上,112年的數據顯示:甲等綜合營造業約佔17.7%、乙等綜合營造業約6.6%、丙等綜合營造業則佔37.5%,而土木包工業約占35.5%,專業營造業僅占2.8%。這樣的結構反映出因申請門檻不同,各等級企業的數量分布具有明顯的差異,其中丙等和土木包工業家數最多,顯示行業中中小型企業比例較高,對技術及管理要求相對較低,但在競爭中也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從地區分布來看,北部、中部與南部各區域家數均較為接近,例如112年北部地區企業約佔31.7%,南部約31.5%,中部則約29.6%,而東部與金馬地區則較少。這意味著各地區在市場規模上雖有差異,但整體發展趨勢基本平穩,從業人員可根據所在地區的工程市場情況做出就業選擇。
【工程承攬與市場機會】
工程承攬是營造業獲取營收的核心。112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全年各項營建工程價值達1兆3,194億4千2百萬元,其中政府部門及公營事業機構提供的工程佔比約37.3%,民間市場則占62.7%。特別是在直接營建工程收入中,住宅工程以43.7%的比重位居首位,其次是公共設施工程和其他房屋工程。這表明,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與老舊住宅改造需求增加,住宅工程仍將是主要市場,而公共建設、交通與市政工程則隨著政府投資力度提升而具有廣闊前景。
此外,不同等級企業在工程承攬能力上存在明顯差異。甲等綜合營造業憑藉雄厚的資本與較高的平均營業收入(112年平均每企業營業收入達2億4,083萬元)更容易承攬大型工程,而丙等及土木包工業則多集中在規模較小、金額較低的工程。這種分工明確的市場格局為從業人員提供了多元化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意味著不同企業間的競爭策略應根據自身規模與市場定位進行調整。
【技術創新與人才短缺挑戰】
儘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營造業也面臨著嚴峻的人才短缺問題。112年的調查中顯示,行業勞工空缺總數高達5萬2,963人,其中基層勞工缺口就超過3萬9,859人;此外,技術士、工地主任與專任工程人員等專業技術人才的不足,也讓許多企業在承攬高規格工程時捉襟見肘。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行業在勞動市場上吸引力不足,更暴露出技術培訓與人才儲備的缺口。
對於一線施工人員而言,工作環境的艱苦與薪資結構的相對不平衡是主要原因。調查中提到,112年全行業勞動報酬支出達1,745億6千9百萬元,其中直接及間接人工成本占比超過74%,但高強度與高風險的工作往往無法吸引足夠年輕人投入。這使得從業者與學校必須攜手合作,通過職業培訓、技術認證與福利改善,提升行業吸引力,進而滿足未來基建項目的龐大需求。
另一方面,新技術的引入如BIM(建築信息模型)、智慧工地以及綠色建築技術,為改善施工效率與品質提供了新的契機。這些技術不僅能夠提升工程管理的透明度與準確性,也有助於降低人工成本與安全事故發生率。從業人員與土木系學生若能提前掌握這些前沿技術,將在就業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未來展望與發展策略】
綜合三份調查報告的數據,我們可以預見營造業未來發展的幾個主要方向。首先,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與政府投資的不斷增加,工程承攬將進一步多元化,大型企業在承攬超過造價限額工程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但中小企業則可藉由專注於住宅與中小型公共工程尋找生存空間。
其次,技術創新將成為推動行業升級的關鍵。推動BIM、智慧工地與綠建築技術的普及,能夠有效提升工程品質與生產效率,降低施工風險,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才進入行業。為此,企業與學界之間應建立長期合作機制,設立專業培訓課程與實習基地,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另外,從財務健康度來看,112年甲等綜合營造業的平均每企業實際運用資產淨額達到近9億元,營業收入則超過2億4,083萬元,這表明大企業具有更強的資金運用與承擔大型工程的能力。中小企業則需要依靠規模化管理與專業化運作來提高競爭力,降低融資風險。業界可考慮引入資本運作平台或建立行業基金,幫助企業擴大資本,實現資源整合與風險共擔。
最後,針對勞工人才短缺問題,政府與企業應共同推出多項誘因措施,如提高薪資福利、改善工作環境、加強職業安全教育及推動技術認證制度,這些措施不僅能夠緩解當前勞工缺口,也將為未來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總體而言,從103、108到11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營造業在市場規模、工程承攬與財務結構等方面均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但同時也面臨著人才短缺與技術更新的雙重挑戰。對於一線從業人員而言,掌握新技術與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是應對市場競爭的關鍵;而對於土木系學生來說,提前瞭解行業現狀、積極參與技術培訓與實習,將為未來就業與職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未來的營造業將在市場細分與技術創新中尋找新的發展契機,行業內部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產業升級與人才培養。只有如此,才能在面臨龐大基建需求與激烈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下,保持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