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資料
lawrencechen2004 寫:啊,他說在行政採購單位,難怪想離職,我又回憶夢境,再度浮現,
夢境是說,學姐曰:你不配合洩漏工程標案底價,活該操到死,活該。
學姐說完後,對著手機繼續講:『我也不知道誰去講的,事情牽連很大,下午就換手機號碼』。
夢境結束。
有沒有搞錯阿,工程底標都是首長在訂的ㄟ,訂完還要用膠水彌封,承辦怎會知道?還要配合洩漏?是否故事聽太多阿
現在的時間是 2025 5月 06 (週二) 7:10 am
chenchimin 寫:記得資訊類科的專業加級是比一般類科的多了三、四千元耶,聽說是以前電腦不普遍,懂電腦的人算是人中之龍了,所以就給資訊人員比較高的專業加級,但是現在大家都懂電腦還須要這麼高的專業加級嗎?這就有待討論了,害我都好想寫信給人事行政局,是不是也應該給土木職系的專業加級高一點才合理(有沒有人要聯署…)(ps.工程獎並不是一定會發的,由機關自行決定,XX縣政府就不發,真的是很xxx),必竟土木是高風險的工作,就連稅務人員的專業加級都比我們多了五千元,他們累我們就都不累嗎,這是題外話啦…(只是覺得有點不公平)
lawrencechen2004 寫:您講的有道理,我的經歷讓我很少去看到前段投領標實務,我搞錯的機率很大,
假設以下幾種情形:
1. 假如知道首長 固定打幾折,最多微幅隨機跳動。
2. 行政課採購小組的僱員姊姊,本身就是承辦。
3. 她手機被不明人士騷擾,所以去換手機號碼。與標案底價無關。我在夢境裡搞錯了,這種小事都搞錯,學術不精,在夢境裡向各位抱歉。
另,投標投市價的8.1~7.9折,最近拿到標案的營造廠,都如此坦言。
反正先拿到標案,再犧牲一級、二級、三級品管,慢慢給他們河蟹一下(和諧一下)
透過替換工料、減少工序,慢慢把成本凹回來。平盤就贏了。
中南部建築業有點活不下去了,資金週轉漸漸出問題,
以前沒作過公家機關的也冒出來搶(有實績可查)。
再找一個跟『標案當地縣市政府承辦人員』 配合良好的品管人員同時兼文書作業人員,就報開工。
底價的精確性 攸關 營造廠近年能不能存續。
至於 底價還能怎麼洩出來,就有勞 各位大哥冒身家安全儘量補充。 謝謝。
![]()
![]()
![]()
考生 寫:公務員辦工程會出事通常都不是洩露底價問題,扣掉本身心術不正、拿廠商回扣喝花酒等個人因素,
多半是
(1)設計時建築師綁規格標圖利某特定材料供應商(承辦不知道不知情)、或是
(2)施工時廠商偷工減料導致民眾傷亡,承辦人未善盡監工督導之責任,還有就是
(3)估驗計價時,任由廠商浮報施作數量、長度,承辦未善盡監督之責任,導致廠商溢領工程費用,
我覺得樓上每次都舉例一些不相干的東西在那邊妖言惑眾,而非舉一些長出問題的實例就事論事。
ewb2 寫:我想回應一下前面有人提到的「洩漏底價」的問題,
印象中(不知對不對,因為google不太到),
很久以前的標案,好像有所謂「合理標」的決標方式,
就是不用最低標,而以標價最接近某個合理值的廠商得標,
好像造成了很嚴重的圍標問題所以後來廢了,
那個時候的「底價」應該有很大的價值。
現在都用最低標或最有利標,
即始最有利標或限制性招標議價,
當議價廠商僅餘1家時,廠商表示願依底價承攬,
機關還不得拒絕,所以探知底價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麼致命了。
反而我在每次簽標案底價陳核定時,
都會想除了因為採購法的規定外,這個動作的意義在那裡?
預算金額、預計金額到底有什麼顯著的差別,
我的經驗都是預計小於預算,長官核的底價又小於等於預計,但想不出是什麼道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