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人

土木建築專業交流、技師證照、職場就業、軟體技巧交流的好所在。

跳到內容


進階搜尋
  • 討論區首頁 ‹ 考試就學討論區 | Examination ‹ 國家考試、補習、準備、受訓
  • 變更字體大小
  • 列印模式
  • 問答集
  • 註冊
  • 登入

現在的時間是 2025 7月 07 (週一) 12:37 am

100年土木技師結構分析參考答案

公務員考試:高考、普考、高普考、特考、基層特考、檢查事務官、司法事務官、簡章、放榜榜單。
公營事業、公法人...等:台電考試、自來水公司、農田水利會、捷運招考。
技師考試:土木技師、結構技師、大地技師、水利技師、測量技師、環工技師、水保技師、消防設備師。
其他:考試分發、國家文官培訓所受訓、尋找戰友、讀書地點,有什麼問題就來吧~~
發表回覆
24 篇文章 • 第 2 頁 (共 3 頁) • 1,2,3

文章由 altiss2002 » 2011 12月 12 (週一) 10:29 am

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alod 寫:
b516 寫:
black430 寫:
b516 寫:
black430 寫:
cdoghuang 寫:第一題應為5KN-M Pu=6Mp/L
第三題應用單位KN/cm2表示,用Mpa不妥,請看題目,明確說單位要用KN/cm2表示。


第一題我也是背 6Mp/L
算出來也是吧!

固定端產生第一個塑角以後
變成一個簡支樑
左方是一Mp 逆時針 + 一向上反力
右方是一向上反力

請問樓上最一題BC桿件勁度矩陣答案跟版主一樣嗎?


偷偷告訴你 我沒寫... 我寫兩題45min就回家啦!
但...應該要把EA代進去算出來吧! 題目不是都給了..

柱那題是彈性柱嗎? 如果是那超狠的......

那題題目有說剛性柱,所以是送分題


我倒是沒注意到他要求哪跟桿件的 所以我兩個都球了

印象中 k11= 3/5*3/5*EA/L
K12=3/5*4/5*EA/L
K22=EA/L+4/5*4/5*EA/L

L長度各不同,這樣子是錯的嗎?


考選部還沒公佈考古題,有人可以po題目?
altiss2002
土木人三星會員
土木人三星會員
 
文章: 305
註冊時間: 2010 3月 21 (週日) 1:19 am
回頂端

文章由 evolet » 2011 12月 12 (週一) 11:03 am

cdoghuang 寫:第一題應為5KN-M Pu=6Mp/L
第三題應用單位KN/cm2表示,用Mpa不妥,請看題目,明確說單位要用KN/cm2表示。


第一題:
小弟一開始也是用
Mp*(Q+2Q) = P*L/2*Q
Mp = PL/6 = 5 KN-M 心想~哇好快~20分到手

不過題目有說明
"若此集中載重P所產生的梁中最大彎矩,"正好"造成此梁產生兩個塑性鉸"
小弟認為就不能用上面的算法了~(當下立可帶就位上場)
應該要直接求出P載重下之Mmax = Mp
因為題目說"正好"就是兩個塑鉸一起同時發生

Mp = 5 那個算法 是指M1=Mp 但M2還沒達Mp
等到另一個塑鉸也產生 結構機制才崩壞
也就是說當M1達Mmax 結構還未破壞 需M1 M2 皆達Mp 才破壞之Mp算法
跟題意不符
題意是要M1達Mmax時 兩個塑鉸就發生破壞就產生

所以小弟算 Mmax = 3PL/16 = Mp = 5.625 KN-M

第二題:
9:4:1 => 9*Pcr = 4*kL + 1*KL
Pcr = 5KL / 9 = 50 KN (好像不用3分鐘 應該沒陷阱吧 擔心中)


第三題:
(一)
Mmax+ = 18 KN-M (距B往右3m)
Mmax- = -36 KN-M (分別在 B & D 點上)
M = 0 (分別在 A、C、E 及 距B往右 2m 處)
(二)
壓力造成的應力 = - 0.18 KN/cm2
彎矩造成的應力 = 正負21.6 KN/cm2
AB柱應力
正應力 = 21.6 - 0.18 = 21.42 KN/cm2
負應力 = - 21.6 - 0.18 = -21.78 KN/cm2

第四題
(一)
AC為恆零桿 Sac = 0 , 結構為靜定結構
取 joint B
Sab = +250KN(拉)
Sbc = -150KN(壓)
(二)
bc 之 K 為2*2矩陣
Kxx = EA/L * ( Cos0 ) ^2 = EA/L = 6.67*10^5 KN/m
Kxy = Kyx = EA/L * ( Cos0 * Sin0 ) = 0
Kyy = EA/L * ( Sin 0 ) ^2 = 0

以上小弟答案 供參
頭像
evolet
土木人二星會員
土木人二星會員
 
文章: 265
註冊時間: 2010 7月 18 (週日) 11:04 pm
來自: Taipei
回頂端

文章由 b516 » 2011 12月 12 (週一) 11:18 am

第一題:
小弟一開始也是用
Mp*(Q+2Q) = P*L/2*Q
Mp = PL/6 = 5 KN-M 心想~哇好快~20分到手

不過題目有說明
"若此集中載重P所產生的梁中最大彎矩,"正好"造成此梁產生兩個塑性鉸"
小弟認為就不能用上面的算法了~(當下立可帶就位上場)
應該要直接求出P載重下之Mmax = Mp
因為題目說"正好"就是兩個塑鉸一起同時發生

Mp = 5 那個算法 是指M1=Mp 但M2還沒達Mp
等到另一個塑鉸也產生 結構機制才崩壞
也就是說當M1達Mmax 結構還未破壞 需M1 M2 皆達Mp 才破壞之Mp算法
跟題意不符
題意是要M1達Mmax時 兩個塑鉸就發生破壞就產生

所以小弟算 Mmax = 3PL/16 = Mp = 5.625 KN-M

(二)
bc 之 K 為2*2矩陣
Kxx = EA/L * ( Cos0 ) ^2 = EA/L = 6.67*10^5 KN/m
Kxy = Kyx = EA/L * ( Cos0 * Sin0 ) = 0
Kyy = EA/L * ( Sin 0 ) ^2 = 0

Mp是梁在塑性階段產生的,所以不適用於彈性力學(結構學)的3PL/16 = Mp ,而且該題在材力後面的補習班講義的習題都有,算法應該並無差別,倒是桿件矩陣那題我與樓上一致
b516
土木人五星會員
土木人五星會員
 
文章: 3261
註冊時間: 2011 3月 09 (週三) 11:04 am
回頂端

文章由 kpolor » 2011 12月 12 (週一) 11:23 am

evolet 寫:
cdoghuang 寫:第一題應為5KN-M Pu=6Mp/L
第三題應用單位KN/cm2表示,用Mpa不妥,請看題目,明確說單位要用KN/cm2表示。


第一題:
小弟一開始也是用
Mp*(Q+2Q) = P*L/2*Q
Mp = PL/6 = 5 KN-M 心想~哇好快~20分到手

不過題目有說明
"若此集中載重P所產生的梁中最大彎矩,"正好"造成此梁產生兩個塑性鉸"
小弟認為就不能用上面的算法了~(當下立可帶就位上場)
應該要直接求出P載重下之Mmax = Mp
因為題目說"正好"就是兩個塑鉸一起同時發生

Mp = 5 那個算法 是指M1=Mp 但M2還沒達Mp
等到另一個塑鉸也產生 結構機制才崩壞
也就是說當M1達Mmax 結構還未破壞 需M1 M2 皆達Mp 才破壞之Mp算法
跟題意不符
題意是要M1達Mmax時 兩個塑鉸就發生破壞就產生

所以小弟算 Mmax = 3PL/16 = Mp = 5.625 KN-M

第二題:
9:4:1 => 9*Pcr = 4*kL + 1*KL
Pcr = 5KL / 9 = 50 KN (好像不用3分鐘 應該沒陷阱吧 擔心中)


第三題:
(一)
Mmax+ = 18 KN-M (距B往右3m)
Mmax- = -36 KN-M (分別在 B & D 點上)
M = 0 (分別在 A、C、E 及 距B往右 2m 處)
(二)
壓力造成的應力 = - 0.18 KN/cm2
彎矩造成的應力 = 正負21.6 KN/cm2
AB柱應力
正應力 = 21.6 - 0.18 = 21.42 KN/cm2
負應力 = - 21.6 - 0.18 = -21.78 KN/cm2

第四題
(一)
AC為恆零桿 Sac = 0 , 結構為靜定結構
取 joint B
Sab = +250KN(拉)
Sbc = -150KN(壓)
(二)
bc 之 K 為2*2矩陣
Kxx = EA/L * ( Cos0 ) ^2 = EA/L = 6.67*10^5 KN/m
Kxy = Kyx = EA/L * ( Cos0 * Sin0 ) = 0
Kyy = EA/L * ( Sin 0 ) ^2 = 0

以上小弟答案 供參


第三題不是應該要畫彎矩圖嗎?
還有第二題是怎樣算呢?
kpolor
土木人一星會員
土木人一星會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8 9月 16 (週二) 11:15 am
回頂端

文章由 evolet » 2011 12月 12 (週一) 11:32 am

kpolor 寫:
第三題不是應該要畫彎矩圖嗎?
還有第二題是怎樣算呢?


k大 我不太會在這網頁畫圖
所以只能訴諸文字
如果你會 可以教我幾招嗎?

第二題我怎解釋
由上往下
力臂比 = 3:2:1
變形量也是 = 3:2:1 (力正比變形量)
所以整個彎矩比(力*力臂) = 9:4:1
頭像
evolet
土木人二星會員
土木人二星會員
 
文章: 265
註冊時間: 2010 7月 18 (週日) 11:04 pm
來自: Taipei
回頂端

文章由 kpolor » 2011 12月 12 (週一) 11:55 am

evolet 寫:
kpolor 寫:
第三題不是應該要畫彎矩圖嗎?
還有第二題是怎樣算呢?


k大 我不太會在這網頁畫圖
所以只能訴諸文字
如果你會 可以教我幾招嗎?

第二題我怎解釋
由上往下
力臂比 = 3:2:1
變形量也是 = 3:2:1 (力正比變形量)
所以整個彎矩比(力*力臂) = 9:4:1

原來第二題這麼簡單
看樣子大家結構都考很高的樣子
kpolor
土木人一星會員
土木人一星會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8 9月 16 (週二) 11:15 am
回頂端

文章由 steadyco » 2011 12月 12 (週一) 12:51 pm

第一題用力量來看也可以,換句話說 p=p1+p2=5
p1 使固端產生彎矩
p2 使梁中心產生彎矩
理論算法是採用這種,可以參考陳生金的鋼結構設計這本書有講到.
所以答案是 5kN-M 是正確無誤的.

第二題 列總系統能量 對你使用的參數一階微分為零可以求得.

最後一題矩陣,有版友有寫對了,不過要記的寫成坐標是有方向性的,也就是 左斜對角值 一個為正,一個為負, 右斜對角值均為 零.

以上
steadyco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7 10月 14 (週日) 6:30 pm
回頂端

文章由 危險快趴下 » 2011 12月 12 (週一) 6:58 pm

實力網站有公佈他們的解答
http://www.shi-li.com.tw/myDocument/100 ... %9E%90.pdf
危險快趴下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08 2月 25 (週一) 11:00 am
回頂端

文章由 b516 » 2011 12月 13 (週二) 9:13 am

實力解答是4*4矩陣,而版友大多數是2*2矩陣,我想癥結點應該是C點能否移動的認定吧
b516
土木人五星會員
土木人五星會員
 
文章: 3261
註冊時間: 2011 3月 09 (週三) 11:04 am
回頂端

文章由 evolet » 2011 12月 13 (週二) 9:24 am

b516 寫:實力解答是4*4矩陣,而版友大多數是2*2矩陣,我想癥結點應該是C點能否移動的認定吧


如果是要寫4x4才是對的
只有寫2X2
15分至少也會給個7~8分吧

唉~我錯過的第一題 (jolin)

b大 恭喜你啊~應該上了吧~
測量跟結構都考很高喔~

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頭像
evolet
土木人二星會員
土木人二星會員
 
文章: 265
註冊時間: 2010 7月 18 (週日) 11:04 pm
來自: Taipei
回頂端

上一頁下一頁

發表回覆
24 篇文章 • 第 2 頁 (共 3 頁) • 1,2,3

回到 國家考試、補習、準備、受訓

分享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機關

  • 公共工程委員會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 考試院考選部
  • 經濟部水利署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 台灣電力公司
  • 台灣自來水公司

    組織

  • 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 全國公務員協會
  • 行政院勞委會
  • 臺北市公務人員協會
  • 全國公務員協會粉絲團

    研究資源

  • 國家圖書館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全國法規資料庫

    友站

  • 建築人討論區

  • 討論區首頁
  • 管理團隊 • 刪除所有討論區 Cookies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