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贊助商廣告
國考最後之戰~結構技師上榜心得
有鑑於這段國考的時間,都在本版上吸取資源XD~,小弟在此分享此次上榜心得,與準備方式,希望大家也能金榜題名。
一、此次分數(實得分數/自估分數)
結構學:44/32
材料力學:54/68
結構動力學與耐震設計:54/58
土壤力學與基礎工程:69/60
鋼筋混凝土與預力設計:51/40
鋼結構設計:36/60
總分:308
Avg:51.33333333
這次考試真的是一分一分撿回來的,還好是50分控制,不然也是落榜的分,總而言之還是感謝上帝給我機會,感謝一路陪伴我的好同學們。
二、此次考試分析
結構學:
這科原本考前真的太有把握,結果考古題也沒做熟,拿到考卷一片空白,還好有穩住,第2提還有四個未知數,考靜不定影響線,難度真的很高,所以自估才32...結果答案沒對老師還是有3分1分得給,考試要上榜,就是撿這個1.2分!
材料力學:
2.4題全對,第1題拿3分,第三題拿1分,比我想像的還差QQ,拿到考卷時候還開心一下,想說終於有一科比較簡單的了,結果還是沒把握好。
結動與耐震:
因為本身是結構組,所以對這兩科比較有感覺,結動都沒補習,只把學校上課過的講義拿出來讀過,就狂做歐陽出的那本結動精解,因為基隆路上的結動老師,永遠講聽不懂的英文,和看不懂的板書,就當在修行XD…默默地修完課,也沒有補習,全部靠歐陽的題解做題目,結果考運動方程式的兩題拿1&3分,拿到成績單我就笑了…。耐震兩題拿滿分,基本上拿到考卷我看到隔震我就笑了,在基隆路上都知道,黃老師的功力,而且考隔震是現在再修得研究所課,而且指導教授就是專家(拜託老師會上土木人不要說XD)…所以一看就知道今年是誰出的,因為台灣懂隔震的沒幾個,又考中間樓層隔震,小弟就是給此研究員代的QQ,真的是運氣太好!!
土力與基工:
一腳把我踢進門的科目,兩題基本題都拿到,那堤不知道在考什麼的板樁,拿1分,兩題全對,問答題拿10X分,強烈建議,這科變化不大,都考考古題,投報率很高,絕對比結構&材力高超多,一定要準備。
鋼筋混凝土設計與預力:
這科是考結技的第一科,計算量超大,若一開始就算梁和柱的那兩題,一定會算不完,所以扭力和第一題問答題達的不錯,再來換梁的彎矩曲率分析,最後換柱的彎矩曲率,沒有寫完,預力完全沒讀,學校也沒修過,只把應力分析那裏看一看,拿5分。還好閱卷老師有斟酌給分,梁的彎矩曲率分析拿18,QQ我連極限彎矩都算錯….真的會斟酌給分!!
鋼構:
最差的一科,考得很殘忍,25分考新的規範根本沒人會,很用心地給他亂掰!拿7分,哈哈。基本題就是求K和梁分析那堤,結果K拿25分樑分析拿6分,哀,考前還很有信心。
自評:此次上榜純屬運氣成分居多。
三、 書單與準備方式
1. 材力&結構:
書單:劉啟台結構材力,北科時代宋老師結構材力,自己整理的重點。
這兩科是一科,因為土木有考過了,所以就再把考古題做一做,近10年考試的結構,工力拿出來做。有人會問,是那些考試,以小弟自身的經驗,10年的高普,土技結技,鐵路,基三,都做,因為我在準備土木的時候把這個當成是一科,所以都沒有再看筆記了,就是純寫題目練手感。
考試解題會有步驟,流程,看完帶子後自己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步驟,有些題目我有自己的速解法,(絕不是老毛那套……我對毛老師…..哀),這兩科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一次把答案算對,真的很難,所以每天都會解個一兩題培養手感。
2. 土力基工:
書單:施國欽全集(自己讀)、天一5年大地題解88-92,九華93-98大地題解
筆記:基隆路林X達,中土、基工筆記+親自去上課
這兩科也是一科,本身補九華,聽完一次吳老師的,沒用後,就自修了,和考上的戰友一起討論施大師書中的眉角,題目一定要做多,因為結構技師的題目千變萬化,也把大地技師的土力基工拿書來做,反正都會考。
3. 鋼構&RC
鋼構書單:實力許宏鋼結構
RC:實力蔡修郁
預力:沒讀,只把樑的應力那裏以材力的觀念自己準備小筆記,就上場了XD
因為在準備土木的時候把RC和鋼構看熟了,再考結構技師時就把RC和鋼構的耐震看熟,結果都沒考XD,但是基本題目一定要把握住,鋼構的公式真的都有背,值得一提的是,鋼構作考古題的方式…將一題當兩題來解,請一次用ASD一次用LRFD做,因為永遠不知道老師會考ASD或LRFD。
4. 結動&耐震
結動書單:平常上課筆記,克拉夫原文書,邱普拉原文書
耐震:黃老師上課講義,自己再次整理耐震&隔震筆記。
結動部分:
說實話,我準備這科的重點是在多振態疊加的SRSS,單自由度幾乎沒看,只把阻尼比,MCK的解背一背XD,超混,在去年土木還沒放榜前,還記得過年那段時間把歐陽的結動精解做完,就假裝自己讀完了,但若真的把歐陽娜本做完,也有基本的程度了,可以考試!我想若還要再修正,請把克拉夫和邱普拉的書,單自由度的例題做一做,會發現若考!一定是考一模一樣的,XD~
耐震:
由而自己的指導教授就是這方面的專家,由淺入深把規範講得非常清楚,今年老師開課,基隆河對面的第一學府,一堆人跑來聽,可想而知。
隔震與減震技術,為現在工程界非常火紅的結構控制技術,其觀念為耐震來的,根據可靠線報得知,這科會出的是天龍的張XX和蔡XX(已退休),近年來隔震絕對是考題的要點,一定要特別特別注意。
準備方式就是將老師課堂上講的整理成小筆記,我準備這科也只有兩小冊,還好修的不錯,所以大概考題的趨勢都掌握得差不多。
考古題也將近10年的結技考古題做一做,大概差不多了
四、 後記與過程
考完土木後,就開始準備結構技師的內容,由於準備時間太久,所以要重讀的科目也只有結動和耐震,平常時間就把考古題拿出來一做再做,原本打算報結構高考,就開始從2月土木放榜後一直讀,讀到6月中,忽然!!老師說要做實驗了,為了我的學歷,還是要開始設計試體…..和學長姐討論實驗規劃,沒機會考試練筆,就認真做實驗吧;結果遇到國震場地歲修....抗震盃,結果實驗就延到九月去了,也沒在考試,就放棄結構高考。這段時間其實真的沒有很認真,就是一直修課,修課沒事看書,看累了就跟同學打打屁,喝喝酒打打球XD。時間一直到九月中開始做實驗,拿板手,鎖螺絲,反力牆….振動台,真的很累,實驗做完後,拖著髒髒的衣服回到研究室整理數據,做材力,壓力真的很大,也是做實驗前太混;終於到了11月中做完實驗了,結果只剩下3個禮拜考技師,可以專心衝刺的時候,這時候交往了快2年的女友說要分手,哀,上天何苦要這樣樣磨練我呢,摸著頭把眼淚吞下去,迎接我的結構技師考試。
上天給你的苦難,是讓你成長茁壯的養分,堅定的信仰,相信苦難會過去,甜美的果實會留下來。
五、 感言
算一算我的國考之路,97基四(落榜)98普考上榜(大學未畢業放棄)99高普上榜(大學畢)99土木技師(碩一)100結構技師(碩二),也經歷了四年多,這次真的算是最終章了,也許很多人會羨慕,但血淚交織的過程我相信每個上榜的人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
要上榜,必先學會落榜,落榜才會謙卑,才能檢視自己準備的方式,改進,調整到上榜的模式,而上榜的最快方式,就是請教上榜過的人和她一起讀書,請教,學習,進而變成他,小弟就是這樣,小弟的專科同學已經三張了,在他在準備大地時,我準備土木,慶幸兩個一起上榜(99),雖然那年很難考,但還是幸運的進球門,在我在準備結構時,因為在同一間研究室,也時時互相砥礪,問一問這樣我解法合理嗎?揣摩老師閱卷的心態,剔除失誤,進而上榜。
但是上榜只是過程,技師只是名子,英文能力,寫程式,處理問題和待人處事都非常重要,真的不要為了考技師,不做研究,讓本末倒置,相信很多人讀研究所都是為了考試,但是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讀書過程,更應該更認真的學習不是嘛,
最後堅定自己的信仰,把最後的榮耀歸給上帝,就跟JeremyLin一樣,這樣不才是整個社會所期待的土木工程師。
恭喜所有考上的大大,也期勉沒考上的大大,一定要持續的努力,果必豐碩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