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拜讀上方各位先進文章及圖資,加上近日至臺中大都會歌劇院「體驗建築」,有感如下:
1. 臺中大都會歌劇院是約43億之公共工程,從工程定案之模型體會到伊東大師作品充分表現有豐富語彙之天空線構造,框型成可愛親民乳酪方型體,有行雲流水般室內外流暢空間動線,猶如漢學書法般曲線曲牆及活潑透明之立面外觀,期待真實體驗以久。
2. 但工程從施工期間一直有增加經費預算爭議,至完成現場成品實地體驗,沒有施作「充分表現有豐富語彙之天空線構造及框型成可愛親民乳酪方型體」,這是減少工項,也減掉伊東大師原設計最有價值及施工最困難的「收邊」工項,就如同上方先進論述國內工程建築物構造近看不能看的說法,更何況是增加經費而減少施作最核心價值之處。
3.再則現場成品不搭調(顏色,材料、質感)的玻琍及外牆構材,感覺好像營造廠把新市政中心大樓剩餘的外牆玻琍再利用,色彩跟競圖及工程定案之模型差太多,整個環境感覺完全不一樣,那何需模型?
4.曲牆曲線生硬走味,比較定案模型美妙流暢感差太多,如果做不到定案模型的樣式標準,用做到哪理,配合變更到哪理的原始工法,那增加那麼多預算是何用?15年前7期有個五角船板餐廳,有施作曲線樑,柱,牆版構造,工法也是做到哪兒,設計圖配合改到哪兒到原始工法,其感覺亦像素人藝術創作一般,跟臺中大都會國家歌劇院有異曲同工的效果,不過營造廠行銷及包裝能力還是比較高級。
5.回應ethen先進,這個案子實在是太離譜了,如同我們對歌劇院的願景是定案模型的水準,不但又增加鉅額的追加經費,又少作最有難度跟原創設計代表的天空線構造,定案模型的曲牆,立面又做不到定案模型效果,這約43億元納稅人的血汗錢及10年等待能這樣不在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