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公會理事長陳煌銘表示,台灣因為政治因素、社會民粹氛圍,致近年來企業對BOT案、PPP案有一些卻步。他曾經兩次參與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他說,經驗卻是「悲慘的」。
第一次是機場捷運,剛開始是BOT案,1996年招標時,第一階段原本有五家投標,先取三家,後來因政治因素,原本五家必須進入第二階段,結果第一階段原本最後一名,卻變成第一名,後來證明得標廠商是為了炒地皮,結果一拖就是20年,他也受累,且最後是政府出資,已不是BOT案。
他第二次參與是三鶯汙水處理廠案,本來前縣長蘇貞昌已招標,後來新縣長周錫瑋又廢標,政策不連續讓廠商很「悲哀」。 他認為,基礎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任何時候都是投資公共建設的好時機,在政府財政困難情況下,有必要用創新的金融財務模式推動基礎建設,在台灣卻常因政治因素、民粹,導致PPP受挫。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