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小弟不才 在修隧道工程的課程的時候得知
不管是RMR或是Q system的岩體評分方法
在對於軟岩隧道的評分因為弱面不明顯緣故可能會有高估的現象
所以覆蓋厚度及地下水層對其影響較大
但近日在翻閱第二高速公路興建專輯時
發現書中蘭潭隧道分布岩體都是軟岩,且屬淺覆蓋、地下水頭高的困難工程
但原設計卻一樣是使用RMR及Q system的評分,不一樣的只是他把它分成六個等級
想請問各位前輩,為什麼這兩種評分方式不利於分析軟岩隧道,
但我們的隧道工程評分方式卻依然使用它當作標準?